•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剧苑随笔 >

    全景中国【广东台】凭图寻故地 借画传粤韵

    发布时间:2013-04-19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广州是粤剧的发祥地之一。在旧称西关的荔湾区,有一条恩宁路,那里曾是粤剧名伶聚居最为集中的老街,著名的广东粤剧八和会馆目前还留存在这条宁静老街之上。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久远的粤剧名伶旧居,逐渐退去了往日的光华,有的甚至人去楼空,日显破败。近日,广州网友为了抢救这些老建筑,经过长达一年的多番走访、考证,手绘出《广州西关粤剧名伶旧居图》,并公布在互联网上。他们希望以更加直观有趣的方式,为广州留下文化印记,唤起人们对粤剧名伶故居的保护意识。记者"按图索骥",到恩宁路一带的深巷中寻访,从那一座座老宅中发掘粤剧文化故事。
     
             4月8日上午,记者拿着这张新鲜出炉的《广州西关粤剧名伶旧居图》,开始了踏上寻访之路。初春的广州,绿意盎然,恩宁路与繁华的上下九步行街相连。拿着手中的地图,游走在西关的老街深巷之间,路过的西关大屋不时传出阵阵粤韵。
     
             《广州西关粤剧名伶旧居图》用手绘的形式,描绘出恩宁路,多宝路,宝华路以及文昌北路等西关核心路段,通过一些卡通形象以及建筑物的素描在这些路段指示出某位名伶的旧居。例如恩宁路上的八和会馆就是一座卡通的西关大屋,而活跃在上世纪二十到六十年代的粤剧名伶靓少佳的故居则用一座小洋楼和一个穿着戏服的卡通人物来代表。整张手绘地图共标识出38处名伶旧居,还描绘了莲香楼、陶陶居、平安大戏院等著名建筑物。
     
             记者了解到,这张手绘地图的作者是一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陈增智,他是广州民间文物保护协会的成员之一,经常为该协会的宣传品创作插图。小陈在课余时间喜欢游览广州老街区,他发现恩宁路上不少粤剧名伶旧居缺乏保护,于是决定绘制《名伶旧居图》,唤起人们对粤剧名伶故居的关注。
     
             但是说起来容易的工作,做起来却难度很大。绘制之前,小陈和几个志同道合的网友,分头到一条条巷子走访老街坊,做口述笔记,然后通过网络,或者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最后返回现场核证。在走访的过程中,小陈每次看到有意思的场景,人物或者建筑,就拿起手中的画笔当场描绘下来。小陈说:
     
              “困难在于要问街坊,很多上了年纪的六、七十岁的阿姨才知道,问了两、三条街才问到一位阿伯知道历史的。那时的味道,我们是复制不了的。下一步会完善这份地图,继续去问问老街坊,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加进去的建筑地点。”
     
             为什么粤剧名伶喜爱聚居在恩宁路附近呢?答案就在于:恩宁路的177号是粤剧八和会馆。顺着手绘地图的指引,记者找到了这间古色古香的西关大屋。广东八和会馆副主席我自强(艺名)介绍:八和会馆是粤剧艺人的行会组织,解放前各路红船戏班都要通过八和会馆筹组剧团,组织演出。而演员们也在此拜师学艺,交流信息。据史料记载,八和会馆最兴盛时有近6000名会员登记在册,民营戏班不下一百个。恩宁路由此赢得"粤剧之街"的美誉。
     
             上世纪50年代初,不少粤剧艺人陆续从海内外返回广州,相聚在恩宁路的八和会馆,重现 "群星耀八和"的景象。当时,西关多宝路、逢源路、宝华路等街区,成为艺人们购建房屋、租用住宅的首选地。街坊出行隔三岔五就会和名伶、老倌碰面相遇,这也成为粤剧戏迷茶余饭后街谈巷议的时髦话题。我自强介绍:
     
              “八和会馆是艺人的落脚点,在八和会馆附近住的演员比较多。在这里附近的有李小龙的祖居,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是很有名的丑生。李海泉故居在恩宁路永庆大街永庆一巷13号。千里驹(是)一位很闻名的男花旦,住在多宝路西南端77号。白玉棠在宝华路耀华大街9号之一,罗品超在龙津西路逢源西二巷52号。”
             离开八和会馆,记者按照手绘地图的指引找到了宝华路十六甫西二巷23号。这座两层半小洋楼的主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粤剧小生张活游。张活游一生拍摄300多部电影,是上世纪50年代华南电影的“四大小生”之一。1950年起,他就居住在这里,定居香港后,小洋楼交由他的女婿叶兆栢居住并代管。记者看到,虽然小洋楼外观古旧斑驳,但室内却保存完好。小洋楼是典型的民国初期建筑,设计融合中西建筑元素:既有用缅甸进口柚木铺成的木地板,也有中式的对流天井、神龛;还有用琉璃玻璃碎装饰的水泥墙面、当时流行的鱼鳞式玻璃。叶兆栢告诉记者:房子已经半个世纪没重新装修过,现在还保留着张活游居住时的样子。
     
             “屋子向东,东面是西式建筑,钢窗上镶嵌的是菠萝鱼鳞玻璃,透光不透视。前厅铺的是柚木,缅甸进口的,当时作为家庭舞厅。后厅是饭厅,采用中式设计,铺花地砖,还有神龛,这是一种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
     
             叶兆栢是一名老粤剧演员,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曾在著名粤剧《山乡风云》中饰演"斩尾蛇"这一角色。他回忆,当时每逢新剧上演,戏迷们会在散场后站在戏院门口等自己心仪的粤剧老倌出来,场面热烈,丝毫不逊于现在的追星一族。
     
             “以前不流行签名,完场后那些观众不走,站在门口等,老倌一出来,他们就说'哎呀,这就是罗品超,那个就是罗家宝,红线女,他们会认为我看了你上台的样子,卸妆后我也能认出你,觉得很开心。”
     
             在恩宁路附近,承载粤剧文化底蕴的名伶旧居,远非独此一家。位于昌华新街29号的一幢两层洋房曾是名伶靓少佳的旧居。据记载,当年屋顶天台上有一座八角凉亭。而如今,八角凉亭破败得只剩下护栏,此地的名伶传奇也慢慢被尘封。
     
             为了发掘与保护粤剧文化,从2001年起,荔湾区文化局、档案馆等单位联合广东八和会馆,对恩宁路及其附近街区进行了历时8年的调研,初步发掘出恩宁路一带的粤剧名伶故居上百间。记者走访发现,目前一部分的名伶故居已经挂上了"广州市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的牌匾,而更多的则散落在老街深处,还有一部分被列入拆迁、改造的范围。《广州西关粤剧名伶旧居图》的作者陈增智向记者表示,希望这张手绘地图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现存的名伶旧居可以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