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粤剧前贤 细说其人其业
发布时间:2013-04-25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今年戏曲节在正式演剧之前,先以一个题为“回溯前贤事,细说当年情”座谈会系列,作为头炮节目。
望文生义,这个系列的用意当然是以座谈会形式,回顾先辈前贤的懋绩成就,缅怀他们的风骨典范,畅叙他们的言行逸事。这个系列共有五讲,主角合计五人,依次为:黎键、梁汉威、余慕云、叶绍德、苏翁。他们虽然处于不同岗位,但同属本港粤剧界的翘楚,经年累月,属献己身,因而建树良多。本文篇幅有限,未能逐一缕述,让读者了解通盘,只能在此简介概述,藉表敬诚。
策划严谨 尊重传统
黎键在香港艺术界声名显赫、地位超隆,既是民乐专家,更是粤剧权威,在弘扬民族音乐方面,贡献良多;在推动粤剧方面,功不可没。单以粤剧而论,由他统筹策划的名剧公演,为数很多,例如从崑剧移植过来的《十五贯》,融合京、崑、川的《评雪辨踪》,借鑑京剧的《长d坡》、《赵氏孤儿》及《血溅红灯》,以及改自汤显祖的《还魂记梦》。
黎键成就众多,而其中一项是与阮兆辉、新剑郎、尤声普等志同道合的粤剧名人,共同创立“粤剧之家”,以严谨策划、尊重传统、努力开拓的原则公演粤剧,为本港粤剧界开创清流。另一方面,他透过讲座、写作、担任顾问等不同方式,为粤剧界尽心尽力。他生前的作品计有:《香港艺术口述史》、《黎键的音乐地图》、《艺槛内外》、《粤调.乐与曲》、《香港粤剧时踪》等。
今次座谈会邀得阮兆辉、新剑郎及湛黎淑贞三位名家亲述黎键其人其业。前两位是粤剧资深演员,与黎键属亲密战友;后者是粤剧与粤曲教育推广者,兼且与黎键有亲属关系,由她忆述黎键的风骨典范,可谓深庆得人。此外,她在○七年黎键离世后致力编整遗稿,辑成《香港粤剧叙论》一书,并于大前年出版,广泽剧界,实在功德无量。
威哥艺术路上多姿采
五位先辈之中,只有梁汉威是舞台上的演员。由早年的“威哥”以至后来晚辈所尊称的“威伯”,梁汉威的艺术道路满有姿采。首先,他的曲唱,特别是较早期的曲唱,擅用鼻腔,很有特色。其次,他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办汉风粤剧研究院,广纳弟子,培育新进。其三,在较后时期积极从事制作,凭其丰富的舞台经验及粤剧知识,为不少剧作担任导演、编曲及唱腔设计。其四,他致力拓阔粤剧的畛域,与其他艺种融合,一则为舞台剧加入粤剧元素;二则为粤剧加入舞台剧元素。前者固无不可;后者是否有助于粤剧的健康发展,则见仁见智。
今次座谈会邀得同业友好南凤及邓美玲忆述与这位先贤的过从与合作,并邀得哲嗣梁炜康亲述子承父业的经歷以及父子两代几十年来在粤剧界的工作。
慕云叔贡献多而低调
在五位先辈之中,余慕云是不折不扣的幕后英雄。他身为影痴,主要贡献当然在于电影,特别是早年港产电影文物和资料的保存及研究,但他对粤剧史料的整存及研究,亦居功至伟,甚至广东佛山筹建粤剧博物馆时,全程尽心协助。
慕云叔在电影界固然享誉极隆,但对于粤剧观众来说,未必人人皆知,盖因他主要居于幕后,默默耕耘,而鲜于高调亮相。举例说,人人尽知《香港电影史话》是他的着作,但极少人知道,梁沛锦当年所编写的《六国大封相》,原来大大得力于慕云叔。
今次座谈会邀得阮兆辉、周荔娆、罗卡从不同角度缅怀这位深得后辈景仰的前贤。周荔娆是慕云叔任职电影资料时的助手,卡叔是影评界老前辈,由他们缕述慕云叔在整理及研究粤剧电影方面的贡献,确实深庆得人。
叶绍德与苏翁地位崇高
至于这个系列的最后两位,即叶绍德与苏翁,则同属编剧界的翘楚,为剧坛过去几十年提供剧作,并且享有崇高地位。无容置疑,这两位是自唐涤生之后最受推许的编剧家。尽管风格各不相同,但早年均得前辈扶持,前者得到唐涤生提点,后者则受益于冯志芬。前者名作很多,包括借鑑自京剧的《赵氏孤儿》、《霸王别姬》、《辛安驿》、《俏潘安》等以及改编自潮剧的《辞郎州》,而他们所编撰的《去国归降》一曲,最广受赞扬;后者的名作也颇不少,例如《铁马银婚》、《摘缨会》、《章台柳》、《白龙关》等。
除粤剧和粤曲外,这两位编剧也曾撰写流行曲。大家可能不知,《天涯孤客》和《啼笑姻缘》,分别出自苏翁和叶绍德手笔。由此可见,他们的创作成就不止于粤剧界。且看今次最后两场座谈会上新剑郎、龙贯天、邓美玲以及龙贯天、李龙、吴美英,如何分别论述这两位先贤的德与业。
这五位先辈前贤的贡献,当必长留史册;但他们的风骨仪范,今后只凭缅念矣!
编者按:“回溯前贤事,细说当年情”座谈会系列由五月四日至六月八日逢星期六下午两点半在文化中心行政大楼四楼或香港太空馆演讲厅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