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230)太平刀、道具、一桌两椅、台(桌)围、椅褡

    发布时间:2020-05-19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太平刀
           杂箱配备用物。一把长约45厘米的朴刀,是传统粤剧戏班杂箱的必备用物。过去戏班多下乡演出,就在乡村的广场,搭起竹木结构的临时戏棚表演。演戏台期集中在秋班和春班;秋冬季节风高物燥,容易引起火灾,如烧及演出物资,戏班则血本无归。故凡戏班杂箱,皆配备太平刀一把,遇到火灾,立即用太平刀斩断捆住杂箱的绳索,将箱子推落棚底,使演出物资得以保存。戏班重“意头”,没有火灾就不必用此刀,最好此刀永远都不用,将此刀称作“太平刀”,寓意配备此刀则戏班太平。
     
    道具
           指戏曲舞台表演所需要的各种用具。它们大多是在模仿生活中实物形态的基础上加以美化装饰制作而成。但也有按中国戏曲写意手法的艺术原则,通过抽象意念制作的道具。例如以马鞭代马,以船桨拟船,以车旗当车。戏曲道具是一种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舞台工艺制品。它可以交代剧情(如书柬、圣旨),烘托舞台氛围(如喜帐、灵幔),增强演员身段舞姿(如手帕、扇),渲染和抒发人物情感(如惊堂木、家法)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道具也在不断地丰富、扩展。传统粤剧道具,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形成了各种必须遵守的使用规矩。
     
    一桌两椅
           道具。用木方和木板制成一张长约100厘米、宽约60厘米、高约90厘米的桌子和两张与之相配的椅子,涂上红色,传统戏曲把它们放在舞台上使用,统称“一桌两椅”。它是传统戏曲演出最原始的舞台设施。在演出中,根据桌和椅在不同的舞台方位、不同的摆放方法,显示各种戏剧地点和环境的变化。把椅子放在舞台正中的桌子后面表示是公堂;两椅分放在桌子两旁表示是客厅;椅子放在斜摆的桌子后表示是书房;桌子和两椅组合搭配,还可以在舞台上表示山坡、城楼、点将台、卧床、桥梁等各种戏剧环境。一桌两椅这种戏曲艺术特有的表现形式,为戏曲载歌载舞的表演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和条件。随着粤剧进入城市剧场,在镜框式的舞台演出,其舞台艺术观念也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和发展,舞台各种表现手段争相出现,粤剧舞台上的一桌两椅已经基本回复到桌和椅的自身功能了。
     
    台(桌)围
           道具。京剧称“桌围”。用粗布制成,面料是绸质,上面绣有花纹图案,用来围住舞台上的桌子。按照桌子的宽度和高度的尺寸规格,正面一幅高约80厘米,宽约90厘米,桌子侧亦需有两幅同样高度,但宽度为50厘米的布条,将桌子的正面(对向观众一面)和两侧面围住。台围的颜色根据剧情、环境和气氛而定,例如结婚、生日、喜庆须用大红色;丧事用白色;皇宫、皇族多用金色或黄色。一般是戏中豪门富户或权势之家,方用台围。它能起到点示戏剧环境和装饰的作用。广州话将桌子称作“台”,用布将台围住,故称“台围”。
     
    椅褡
           道具。京剧称“椅帔”,用来套住舞台上椅子的布套。其用料、功能、作用均与台围相类同。按照椅子的大小,缝制布套套住,在椅的靠背、坐垫和椅脚的正面及两侧,均有绣花图案。其颜色花纹、图案则与台围相同。因为传统粤剧戏班的杂箱叔父习惯将布套往椅上套,像帔一样置上去用白布条在椅后将其系紧,广州话习惯将“帔”称作“褡”,故称为“椅褡”。它与“台围”是作为一组配套的道具在舞台上摆设的,故粤剧戏班惯将它们连称为“台围椅褡”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舞台美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