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青评点梅花】旧戏新颜——评吴熙与川剧《灰阑记》

    发布时间:2015-05-19 作者:青评点梅花专栏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广州赛区,2015年5月9日晚上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了重庆市川剧院的吴熙主演的《灰阑记》。


            张晋琼:第一次看川剧演出是2002年在成都观看重庆川剧院演出的《金子》,自此,就喜欢上了川剧,不仅仅是因为那尽人皆知的川剧变脸,更因为它那独有的艺术魅力。它那融汇各地声腔而形成的美妙动人、极具地方特色以川剧高腔为代表的声腔;它那用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集汇而成的意味隽永、引人入胜的川剧帮腔;它那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川剧语言;它那真实细腻、幽默谐趣、生活气息浓郁的川剧表演都让我深深爱上了它,也使它无愧于曾经的“蜀戏冠天下”的称号!
            川剧《灰阑记》虽说改编自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但经我昨晚恶补知识,度娘告诉我,布莱希特先生的该剧是根据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故事而写就的,因此,川剧将它中国化、戏曲化甚至川剧化也就不难了!
            剧情是简单而曲折的,我之前就了然于心!我对于该剧的期待,全在它的表演上!且不说由一溜青年配戏演员的表演让人赏心悦目、饱受耳福,也不说说书人与时俱进、让人跳进跳出、极具间离效果又不失笑果的过场”解说”,单说那个风趣幽默、引人发笑但决不恶俗、极富艺术感染力的许咏明饰演的沙四大的川丑表演,就不枉你坐在剧院的两个多小时。
            当然,昨晚的主角当仁不让是梅花奖的角逐者吴熙。她饰演的杜鹃用时而激越高亢时而婉转抒情的“川调子”加上她技艺出色的表演将”爱换爱,情换情,老天不亏好心人……”这一看似普通颇具柔情但很难做到的人间大爱洒在了昨晚现场每个观众的心中!“灰阑记”那场,她那种心疼养子、欲要难得、欲舍难分的纠结煎熬的母爱情怀在她的倾尽全艺的诉唱中尽情释放,也将那个只要“金疙瘩”不要“肉疙瘩”的生母永远地淹死在了人们的唾沫中!
            今天是母亲节!再次谢谢《灰阑记》昨晚带给我这个母亲的笑声与感动!正如儿子看完此戏问我:妈妈,假如你遇到“灰阑记”这种情况,你怎么办?”我说我只要他这个肉疙瘩!愿天下只要”肉疙瘩”的可敬的母亲们幸福安康!母亲节快乐!
     

            罗丽:“我教的学堂放了假,只得去街上卖粑粑。两个包谷粑,一碗老荫茶,救了一个老叫花……”《灰阑记》里丑角的“川调子”很是出彩,不枉费川丑的响亮名声。川剧的帮腔也是渲染气氛的高手,戏里还加入了很多现代流行语和搞笑的段子,“悲催”、“泪奔”、“女汉子”,还有“中国戏曲很方便,回程只须转一圈”这等直接的间离效果强烈的台词,无愧于这出戏出口转内销的“身份”——故事源起元代诗人李潜夫的《包侍郎智断灰阑记》,到了19世纪40年代,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改编创作了《高加索灰阑记》,局外人与戏中人的跳进跳出,既调动了剧场气氛,又富有多层意味。700年历史,多次改编,母爱的力量跨越了地域界限和文化差异,让《灰阑记》能以多种身姿在不同国籍的观众面前演绎出同样的主题。
            好戏和演员之间的关系是相得益彰的,好的戏能给演员展示发挥技艺的空间,而好的演员则能调动自身的一切技术手段去使戏变得立体而丰富。吴熙与川剧《灰阑记》正是这样的关系,也是竞梅剧目中见人见戏的范例。从救婴逃难、攀山涉水、躲过追兵,到失子惊疯、委屈嫁人、再遇情郎、二母争子,吴熙出尽浑身解数,唱做念打俱佳,无论是水袖还是关目都极显功夫,展示出其扎实的功底。吴熙对人物的细致刻划,尤其在争子一段,对不同心理变化的把握到位,层层推进,从爱子必争到领悟后爱子必舍,转得漂亮而感人,使得“千金不换肉疙瘩”的慈母之心呈现于观众眼前。在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前夕能看到如此好的演出,真是心有暖暖意,微醺美妙!

     
            何家杰:《灰阑记》相当精彩!故事不复杂,讲郡王刚生了个儿子就遭兵变,王后扔下儿子逃走,烧火丫鬟杜鹃(吴熙饰)救下小王子,3年后,郡王借兵平得叛乱,王后又来争儿的故事。吴熙在一路上攀山涉水、躲过追兵、失子惊疯、委屈嫁人、再遇情郎、二母争子等诸情节中,都基本驾驭过来了,展现了唱功和身段,塑造出了人物。赞!几个配戏的,王后、辛鹏、寡妇几个,戏份不算多,但却很出彩,基本都是人人有戏。整出戏编排也不错,有点新,其实不是很对我的胃口,但却是不可否认的高水平,把故事都说圆溜了,好!提两个意见:一是里面的新词汇有点滥,容易叫人出戏,也会显得粗俗,当然,能把观众叫出戏又拉回来,乍笑还哭,这也是本事;二是立意还是有点太高,呼唤道德、拷问良知这么重的担子压下来,感觉这戏承担得有点吃力。最后对于当官的嘲讽,我只是听着有点苛刻了些。好戏,好演员!值得一看再看!

            青评,由数位广东青年戏剧研究者以及活跃于报刊网络等的剧评人组成,旨在立足舞台、拓宽视野,独立思考、敢于直言,对话创作、促进评论,以沙龙形式进行戏剧热点话题讨论。
     
            参与本次“青评点梅花”专栏讨论的成员如下:
            张晋琼:一级编剧,文艺学硕士,广东省艺术研究所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罗丽:二级编剧,戏剧戏曲学硕士,广州文艺创作研究院戏剧部副主任。
            王琴:戏剧学博士,广东省艺术研究所研究中心戏剧研究人员。
            何花:新浪微博知名博主,剧评人,《南国红豆》杂志特约作者。
            何家杰:新浪微博知名博主,剧评人,《南国红豆》杂志特约作者。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