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剧苑随笔 >

    从罗家宝成功塑造柳毅、陆游等舞台人物 谈到演员选择角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4-08-26 作者:陈超平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数十年中罗家宝主演过《柳毅传书》、《胡不归》、《玉河浸女》、《怡红公子悼金钏》、《红梅记》、《血溅乌纱》、《袁崇焕》、《梦断香销四十年》等粤剧,成功地塑造了柳毅、文萍生、杜起孝、贾宝玉、裴舜卿、严天明、袁崇焕、陆游等舞台人物。虽然,笔者从未从头至尾较为完整地看过罗家宝所饰演的其中一出戏,但还在50年代孩童时,就已经知道罗家宝和林小群演出过《柳毅传书》这一出脍炙人口的粤剧,甚至还从人们的口水尾中学到了几句“我怜她遭凌辱,才以仗义把书传呀啊……”改成的“我连鸡都唔食,你话好口唔好口呀啊……”。可见罗家宝的舞台影响和他的“虾腔”流传多么广。后来到80年代,又知道罗家宝演出了《血溅乌纱》、《袁崇焕》、《梦断香销四十年》等剧,令其表演艺术更上了一个台阶,其唱腔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和臻于完美。直至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才断断续续亲睹到罗家宝主演的《血》剧和《梦》剧的片断(折子戏),可是却被罗家宝所塑造的严天明和陆游这两人物形象深深打动和征服了。
     
            下面,我想就罗家宝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柳毅和陆游等几个人物形象,谈谈演员如何选择角色的启示。
     
            一、罗家宝之所以能够在舞台上较为成功地塑造出柳毅等人物形象,很大程度上和他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是分不开的。这是演员演好一切角色的基础。离开了这一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的基础,恐怕很难说得上能够演好某一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尤其是剧中最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因为剧中任何一个角色人物,都需要演员去理解、去把握,包括这角色人物的年龄、出身、社会地位、生活经历、个性、爱好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等,全靠演员去感悟,然后根据自身的条件去演绎“这一个”。虽然笔者“生不逢时”,未能目睹当年罗家宝和林小群在舞台上共同演绎《柳毅传书》,怎么样塑造出柳毅和龙女三娘,作为一出脍炙人口的小生和花旦戏,后来几乎所有粤剧团体——包括海内外的和专业或业余的,都演出过这一出戏。我所看过的无数演员饰演的柳毅,都有很大差异。是否罗家宝在舞台上把柳毅演得最好最活,笔者无从比较;但是从许多当年目睹过罗家宝的演出和后来者的演出的观众和专家的评论中,得知还是罗家宝当年的演出最为传神的。我相信这一评价是中肯的。21世纪初,罗家宝要出《艺海沉浮六十年》一书,我曾带人到罗家宝家里采访他时,罗家宝能把他孩童时代读过的许多诗词和他初踏台板时所学过的传统剧目和排场的台词一字不漏地念出,还有他平日的许多诗作、绘画、书法等,就说明他的文化和艺术根底殊深。
     
            二、罗家宝在舞台上能够树立起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也在于他的生活阅历的深厚和丰富。众所周知,罗家宝出身粤剧世家,12岁始学戏从艺,辗转新加坡、马来亚、越南、柬埔寨等地登台,1954年从新加坡经香港回到祖国内地,先后在广州太阳升、永光明、东方红和广东粤剧院工作。他有过几次婚姻,曾因家庭问题而食安眠药欲自杀,“文革”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和迫害,被送去梅县一林场“劳动教养”12年,后来“平反”后才复出重登舞台。由于罗家宝有着这些艰辛的学艺经历和生活道路的坎坷,为他后来在舞台上登上一个又一个里程碑铺平石板。例如,罗家宝1984年主演由陈冠卿编写的《梦断香销四十年》一剧,故事说的是南宋爱国诗人、儒将陆游和其表妹唐婉的不幸婚姻与爱情,其中陆游这个角色从年青演到老年,小生、小武、老生兼备,罗家宝演绎得十分洒脱、贴切、感情细致投入,充分地把陆游一生忠君爱国、富有政治抱负的思想与个人情怀表达了出来。尤其在最后一幕《再进沈园》中陆游已是白发苍苍七十多岁了,他更在这一场四十多分钟的独脚戏中演得苍凉、刚劲、悲愤、豪放、激越,活脱脱一个陆放翁再生。
     
            《梦断香销四十年》一剧,我看过许多文武生演出过,大多数是片断或折子戏,其中有梁耀安、彭炽权、黄伟坤、吴国华、朱伯铨、严泽芳、林家宝等。我看罗家宝演出该剧是本世纪初的2001年,看的也不是全剧,而是看罗演《沈园题壁》和《再进沈园》前后两出折子戏,中间的由他人扮演。因为看其他人所演的都在先,而看罗家宝演的却在后,故不存在“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判断罗家宝与其他人作比较,还是虾哥的陆游入目入心,艺术形象最为成功。单就陆游这一人物,连全国享誉的浙江百花越剧团的台柱茅威涛所扮演的与罗家宝扮演的,茅也不及罗的有气质和生动感人。这显然与罗家宝的人生阅历有很大的关系吧!
     
            三、罗家宝之所以能够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出众多的、不同社会背景、性格各异的人物,还关乎他善于在实践中借鉴、体验、继承、创新,并在消化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在他的唱腔和表演方面均有充分的体现。例如他独创的“虾腔”,就是博取薛觉先、白玉堂、桂名扬等前辈名家唱腔之所长,根据自己的声音条件融会贯通而逐渐形成的。其特点是中低音雄浑,音色甜美,叮板扎实,吐字清晰,运腔简朴自然。而他的表演方面,特别是六七十年代息演十几年,之后复出,年过半百,鬓发已霜,还适宜继续在舞台上演出当红时的那些才子佳人谈情说爱的戏吗?罗家宝曾这样说过:“演技、唱腔都应该不断创新发展,就像奔流不息的江水一样,而决不能像池塘的一潭死水。”于是他下决心改变自己的戏路,在80年代选演《血溅乌纱》等官生戏和《袁崇焕》等小武戏,以及《梦断香销四十年》、《莲花仙子词皇帝》和《相见时难别亦难》等。不然的话,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便会被观众抛弃”!特别是《血溅乌纱》,这是他改变戏路的第一个戏,在《夜审》一场中,他饰演的严天明是个清官,来自官场和各个方面的压力重重,罗家宝通过言语、眼神、表情、形体动作和心理活动等细腻的表演,层次分明地揭示出这一人物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真够动人心魄!是他数十年演艺生涯中较为成功的例子。又如罗家宝于上世纪50年代排演《苏小妹三难新郎》时,据说为了达到创新和发展的目的,在排练时,他一招一式,以及唱腔的处理,都虚心向老前辈白驹荣请教。剧中所演洞房之夜,小妹以诗为难秦少游,少游幸得苏东坡暗助解围的这段表演,就是来源于白驹荣前辈的启示,他化为自己细致的表演,无“做”之处不做作,当“做”之处不放过,把秦少游这个人物演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罗家宝还这样说过:“表演不是在舞台上为唱而唱,或以滑稽动作博得观众一笑,而必须是传递一种使命。”所以,他早年在演出《红梅记》时,他饰演的裴舜卿一角在《发放》一场,剧情至角色被追杀的紧要关头,他毫不犹豫地运用了几个难度很高的戏曲动作“吊毛”、“前僵尸、后僵尸”等,“卟通”一声倒在地上,去完成剧情所需。这是作为小生演员很难做到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罗家宝能够在舞台上塑造和树立起各类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也即是各个行当中的角色,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但归根结底是要根据自身条件、天份,包括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生活阅历和经验、善于借鉴和创新能力,去努力选择适合自己饰演的角色。
     
            当今粤剧界不少青、中年演员,声线好,基功扎实,台上做得也很投入,但遗憾的是缺少演员最为可贵的气质——灵动性和创造性,往往只满足于模仿某大老倌的表演或唱当红的流派唱腔,祈望走捷径,不愿下苦功夫去钻研技艺,开拓新戏路,执人家收得的剧目来演,其效果很难上得了台阶。这是急功近利和心态浮躁的表现。之所以出现这等现象,完全是那些演员——新扎师兄师姊不读书,不看报,不继续刻苦练功,文化素质低下和艺术修养不深,又没有多少生活历炼所至。
     
            时下,还有些演员不是根据自身条件的变化去担当角色,而是“一杆子”演到底——是小生或文武生的,就在舞台上一直演“靓仔”或“帅哥”;是花旦的,就在舞台上一直是扮“花姑娘”和“倩女”,数十年不变。岂料皱纹已爬上额头,眼泡已下垂,脸皮已失去光泽,脚步也见飘浮了。如近年某剧团上演的一出现代戏,当家花旦已经50多岁了,还争着扮演十七八岁的姑娘,无论怎么涂脂抹粉,也不像青年女子。难怪有些观众看后耶谕说:“已经做阿嫲、阿婆年纪了,还要演姑娘角色,好心你让年青的去演,改变一下行当啦;不然这样下去,既不利接班人的实践和培养,也演衰自己!”
     
            过去粤剧行内一直有句箴言:量身订造,担角演戏。就是说根据演员的自身条件去编撰剧本和分配角色,这不但不无道理,也是一条成功的宝贵经验。希望时下演员,能够从罗家宝演出实践中得到启示,开拓戏路,不骄不躁,继续在舞台上演好粤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