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活动 >

    广东八和会馆普福堂主办《普和粤韵福颂升平》志庆晚会

    发布时间:2014-08-25 作者:风信子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8月8日晚,由广东八和会馆普福堂主办,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广东音乐曲艺团、广东八和粤剧团、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生活广播、南方卫视《粤唱粤好戏》栏目、南方生活广播《粤韵飘馨》节目、广东南方之星影视节目有限公司协办的广东八和会馆普福堂复会周年志庆《普和粤韵,福颂升平》晚会在广州隆重举行。
     
    志庆晚会红豆飘香
     
            8月8日晚,广东八和会馆普福堂在主办的《普和粤韵,福颂升平——广东八和会馆普福堂复会周年志庆》晚会在广州南方剧院举行。郭英伟、黄壮谋、黄英谋、万霭端、骆庆儿、小神鹰、我自强、梁耀安担任活动顾问,李陈桂兰担任统筹,郭权担任总监,黄健、罗巧华、温淦松、陈仲琰、黄鼎世、胡若雄、蔡汉标、陈小敏、林秀甜担任策划,张舜贤、廖重光、陆达超、杨桂宽担任执行策划。
    普福堂音乐师父们为志庆晚会演奏了音乐节目,分别有:广东音乐演奏《红豆飘香》,高胡黄健,掌板罗巧华;广东音乐五架头《雨打芭蕉》,高胡黄健,扬琴蔡丽英,中胡冯志明,秦琴黄鼎世,洞箫侯穗光;卜灿荣小提琴独奏《梁祝》和《惊涛》。
     
    黎骏声、陈韵红对唱《花田错会》
     
            普福堂音乐师父们为粤曲表演节目举行了伴奏。粤曲表演节目分别有:黎骏声、陈韵红对唱《花田错会》;何萍、曾慧对唱《别馆盟心》;丁凡、麦玉清对唱《泣血水绘园》;小神鹰、李池湘《狄青闯三关》之“猜心事”;梁耀安、倪惠英对唱《十绣香囊》;李陈桂兰、蒋文端对唱《南唐残梦》。
     

    李池湘、小神鹰对唱《狄青闯三关》之“猜心事”
     
            在志庆晚会演出过程中,记者采访了部分参与演出的音乐名家:广东八和会馆普福堂执行会长卜灿荣、广东八和会馆普福堂副会长黄健;粤剧名伶:广东粤剧院一团副团长蒋文端、广东八和会馆任职副主席梁耀安、广东粤剧院副院长麦玉清,他们分享了对普福堂复堂志庆的感受感受。
     
    卜灿荣:今天棚面师父的节日
     
            卜灿荣:今天我们举办会庆,请了很多老倌来参加,由于今天是我们棚面师父的节日,因此,今天的演出会增加三首广东音乐演奏,以前很多演出都会表演的《红豆飘香》,我运用粤剧的梆黄体系,如梆子慢板、梆子中板、梆子首板以及快中板等语汇有机地串成一首广东音乐,观众听起来既有大锣大鼓,也有大开门等,很受观众欢迎,很多演奏家都喜欢拉,有一次,我们到北京参加一个粤剧音乐交响晚会的演出,这个晚会有一百人的大合唱,还有全亚洲最大型的交响乐协奏,《红豆飘香》被选上了,这首曲显示了粤剧的生生不息、百代地传承下去历程,因此,这首曲被很多大型晚会都选为开场音乐。另一首是五架头广东音乐,众所周知,广东音乐与粤剧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广东的几大名片之一就有广东音乐和广东粤剧,今天晚上有很多出色的国家演奏员参加演出,如一级演奏员、普福堂副会长黄健,广东音乐曲艺团演奏家、普福堂的副会长黄鼎世,普福堂的常务理事、擅长中胡的黄志明,普福堂的常务理事候穗光,普福堂的理事蔡丽英等;最后还有我为大家拉奏一首小提琴独奏《惊涛》,这些都显示了普福堂的会员们除了伴奏外,演奏也是很出色的。
     
    黄健:继承前辈老师的技巧

     

    广东音乐五架头《雨打芭蕉》,高胡黄健

     

            黄健:我希望这一代人可以继承前辈老师们各方面的技巧,说实在的,戏曲这个行业不是很景气,热心学的年轻人不多,我真心希望有心学习的后辈能有耐心学习更多的演奏技巧,充实自己,为粤剧的传承作出贡献。不论是高胡,还有其它方面的乐器都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现代人学乐器比我们那个年代的条件好很多了,无论是谱例和乐器、视听、音像等方面都比较完善,随便用手机都能录音,录音是检查自己的最好的老师,在这些优越的条件下,我希望年轻一代的成就会比我们更进一步。”
     
    蒋文端:音乐在戏曲中占重要地位
     

    蒋文端、李陈桂兰对唱《南唐残梦》


     
            记者:端姐能否说说你对普福堂的感受?
     
            蒋文端:众所周知,普福堂是粤剧音乐的一个堂会,音乐在戏曲中所占的地位是很重要的,虽然音乐作为伴奏的形式在幕后工作,但是一个好的剧目能有好的音乐来衬托出演员当时的情景与心情,会令观众更加容易入戏,因此,我觉得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演员也一样,音乐作为演员的情感渲泄,如果没有音乐的伴奏,演员表演起来就不会那么顺畅,因此,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广东八和会馆近年来并没像以前那样,各个行当分组成一个行会的组织,现在有了棚面师父的普福堂,这一现象对各个行当的分类你是怎样看的?
     
            蒋文端:在行当的分类上,以前为什么会一定要有自己的行会,可以说当时的艺人都是流散的,如果有一个行会能凝聚在一起,大家可以互相帮忙,在以前是有这个原因存在,现在,我们作为艺术工作者,地位比以前大大提高了,感觉上似乎不是那么需要了,现在又相继涌现出来,我觉得是大家现在比较重视民间艺术,对这方面就会比较了解,现在通过堂会,会令观众更加认识我们的粤剧艺术,让观众了解到行当所起的作用。
     
    梁耀安:义不容辞支持参加
     
            记者:安哥能否跟观众分享一下你跟普福堂的一段情缘?
     
            梁耀安:普福堂是广东八和会馆的一个堂口,我们作为八和子弟,跟它有着很密切的关联,我的父亲是广东八和会馆第一期的学生,他的师兄弟都是八和子弟,我现在是广东八和会馆任职副主席,广东八和会馆有活动,我们当然是义不容辞要支持参加的。
     
            记者:安哥,现在的棚面不像以前那样有师父带着,有的是从广东粤剧学校毕业,有的是业余爱好者组织而成的棚面,你对现在的音乐师父的水平有什么看法?
     
            梁耀安:现在的粤剧棚面人员基本都是专业毕业的,他们需要更多的舞台实践经验,多跟前辈叔父学习传统的伴奏技艺,根据演员的情绪、曲情配合好演员的临场发挥情况,除了看谱以外还要不断留意演员的情况。
     
    麦玉清:演员离不开音乐师父
     
    丁凡、麦玉清对唱《泣血水绘园》
     
            记者:清姐能否跟观众分享一下你跟普福堂的情缘?
     
            麦玉清:我们作为演员是离不开音乐师父的,普福堂是历代前辈办下来的,自从广东八和会馆再次把这个普福堂堂会重新办起来,我们是很开心很支持这样的活动,演员跟音乐是互相依存的,配合默契才能有更好的艺术呈献给观众。
     
            记者:现在的音乐师父跟以前或许有所不同,多了业余爱好者加入这个组织,你认为现今棚面师父的素质怎样?
     
            麦玉清:我认为没专业和业余之分的,虽说是业余爱好者,但他们是用心投入到这个艺术,他们在技术上跟专业是没两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