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各行各业中,实在不乏心怀理想的人。但实际上,能最终到达理想彼岸者,终归寥寥。可望而不可即者,总是多数。粤剧舞台也是如此,当观众看到众多粤剧老倌闪亮登场的同时,却不知多少行中人曾为此默默付出最终未能如愿而黯然离去者。当然,其中更有一批人,他们执着于本意而不屑它顾,守护初心且无惧风雨,纵不能再登临前台献艺观众,仍然以执着的艺术精神转居幕后发光发热,不弃追求。广东粤剧院青年演员张澄正是这样一位身居台前幕后,都不负自我的一片亮丽绿叶。
张澄生活照
粤西高州,一个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地方。纪念南北朝时期岭南杰出的代表人物冼太夫人的“年例”、富有民族风格的传统乐器“长号”、入选全国首批非遗项目的“木偶”、极具艺术个性的“角雕”、美轮美奂的长街“飘色”等等,丰富多彩。在这里,人们执着地热爱本土文化,自觉守护、传承、发扬这些有着悠久历史和典型地域特征的民间艺术。持久的民间艺术熏陶,孕育出本地人民一种独特的文化气质,淳朴、敦厚。特别是岭南文化最有代表性之一的粤剧艺术,在此地更是一种无可替代的存在。妇孺皆知、人人爱唱。这就是张澄的家乡,也是他的出生地。
1998年,广东粤剧学校到高州设点招生,对粤剧情有独钟的张父,上午请人教张澄学了一段“帝女花”选段,下午便拽上他来到招生点应考,懵懂中的张澄,竟以此初试复试一路通畅,成功考入这所粤剧艺术的大学堂,可见张澄的艺术悟性不低。
六年系统的专业训练,艰辛枯燥,苦乐交织,为日后在舞台上塑造各种人物形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受教于粤剧学校当时一批富有经验的资深戏曲教师,文化与专业学习的过程,也是小张澄艺术积累和思想渐进的过程。回忆各位老师无私的言传身教,今天的张澄依然充满怀念、心存感激。如班主任、击乐老师苏学成的关怀有致、润物无声;王连鹏老师的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梅冰老师教戏的丝丝入扣、情感指导等等,是众位老师的合力,在一张素洁的纸张上,初描了空间的构图,虽简练,却充满想象,提供了日后在上面刻画、细描、着色的无限空间。通过《铁弓缘》(饰演“汪忠”)选段、《百花亭赠剑》(饰演“海俊”)等剧目的出色表演,综合素质过硬的张澄获得了粤剧艺术最有代表性的院团——广东粤剧院的青睐,毕业后顺利被吸收到该院青年团任演员,真正开始了个人的艺术之旅。
张澄在《秦琼表功》中饰演“秦琼”
从学校到剧团,由学生转而演员,与一批闻名已久的粤剧前辈、名家、师兄师姐为同事,离开了手把手教导的老师,却有了涉及艺术各个层面的良师益友,要学的东西也更丰富了。而且,最为难得的是,粤剧院一众前辈和名家,都十分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只要年轻人愿意学,肯请教,他们都会乐于指导,倾力传授,绝不吝惜。张澄因而真诚拜访,虚心求教。大家都叫“忠叔”的梁建忠老师,编、导、演皆能,传统套路、音乐唱腔、锣鼓排场,无一不精,是戏行公认的全能导演。却愿意为涉艺未深的张澄,改编了“秦琼表功”一折,从唱腔到表演,一字一句,一个动作一个表情,耐心指导张澄演绎秦琼。秦琼是须生应工,张澄向剧院资深导演梁从风请教须工表演,梁从风认真指点,反复示范,不辞劳苦,让张澄在短时间内掌握了须工各种表演技巧,应用到戏中。在剧院许多前辈艺术家的热心扶持下,张澄艺术有了长足进步,成长为一名让人放心的青年演员,在剧团中渐渐承担起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紫钗记》中的“崔允明”,《花蕊夫人》的“曹彬”,《还金记》的“邱排长”,《梦红船》的“六叔”等等。
为进一步鞭策自己艺术前行,张澄于2009、2012、2015年连续三届报名参加了第六、七、八届广东省青年戏剧演艺大赛。三次赛事,三种际遇。第一次参赛,张澄选取了《林冲夜奔》为参赛剧目。这出源自京昆的折子戏,动作性强,技巧繁多,是个融唱、做、念、舞多种表演手段于一体的独角戏,对演员腰腿、身段、唱功要求极高。在朱清强老师的指导下,张澄夜以继日,刻苦训练,偏偏在一次排练中不慎受伤,膝盖半月板撕裂,伤重如此,张澄唯有含泪退赛,膝盖也从此留下疾患。此后两届,张澄在剧院徐光华、梁从风两位导演的指导下,以《黄忠带箭》《秦琼表功》先后获得了演艺大赛的铜奖、金奖,让自己的艺术追求得到了富有说服力的肯定。
广东粤剧院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粤剧艺术殿堂,人才济济,名家辈出,张澄在这里勤勤恳恳地工作,真心实意去请教,他态度严谨,诚恳待人,艺术与为人都得到了大家认可,连年被评为优秀员工,2016年更获得了广东省文旅厅优秀党员的称号。对一位青年演员来说,这些荣誉和成绩的获得,见证的是他成长阶段中有着正确的导向、良好的环境、优秀的领导和坚定的内心。
由于膝盖受伤的缘故,张澄不得已淡出舞台,转而更多地参与幕后工作。2015年始,张澄任剧院二团副团长,凡七年。期间既参与剧团管理工作,还兼负演员、演出监督等职责。他秉持艺术追求一般的心态和要求,来衡量幕后的其他工作,以完美、和谐、精到的标准,组织人力资源,配合艺术创作生产。几年来,张澄负责演出监督的大型剧目或文艺晚会,多达四十多台,演出场次更是不计其数。合作的创作团队也是来自全国各地,个性、要求各异。张澄能够从日常排练到最终的每场演出,都做到与各部门相关人员密切合作,互相配合,使排练、演出始终能够流畅、顺利地进行,无一疏漏。工作的能力与魄力,精神和态度,都得到了每一位合作者及剧团同事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张澄在《梦·红船》中饰演“六叔”
张澄明白,虽然自己有过演员工作经历,对舞台十分熟悉,但每个戏,每个节目,内容不同,要求不同,相关人员不同。作为演出监督,充当着主创团队与各创作部门沟通的桥梁,对剧情、道具、布景、演员上下场、舞台调度、灯光配合等等舞台相关方面都应该了然于胸,才能心中有数,应付自如。特别是一些大型剧目或综合晚会的演出,剧情复杂,人员众多,物资繁重,要保证演出的流畅进行,十分考验演出监督的综合素质。别人通常只需记住自己在该剧承担的任务并完成就行,演出监督则需要对所有环节做出全面监控,并提前做出合理调度和适度的提醒,甚至心中须备有应急预案。为此,张澄为自己定下了几个工作要求:一是开场前的各种检查,人员是否到齐,穿戴装扮是否完成,服装道具是否都已备妥,物资摆放有没有隐患,后勤工作是否到位等等。二是随时掌握演出过程中的流动状态,对即将出场的人员和道具要预留足够空间提前通知到位,及时处理临时发生影响演出的问题。三是了解导演的意图,保证演出效果与导演设想的统一性。四是强化重要演出、重大场合演出的总体把控。多年来,张澄负责演出监督的剧目数十个,包括大型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白蛇传·情》《梦·红船》《还金记》《风起南粤》《谯国夫人》《决战天策府》等题材各异,要求不一的剧目,以及“我是曽小敏——‘剧·说’交响演唱会”“文汝清演出周”“彭庆华演出周”“王燕飞演出周”“李虹陶粤剧艺术专场”等一批大型专题演出。因为意识到演出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张澄从介入这项工作开始,先是熟悉了解工作内容,再通过不断地实践、学习、沟通,逐步积累了一套身为演出监督的工作经验,保证了剧团艺术创作、生产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当主创团队完成首演离开剧组以后,剧目演出质量保证的任务往往就落到演出监督身上,演出监督的能力便成了该剧延演艺术水准的关键。
面对各种变化,不同要求,张澄始终以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演出监督工作中,保证了所有项目的顺利进行,赢得大家的信赖和尊敬。
在粤剧舞台上,每一位从业者都有各自的艺术道路,但并非都能够在舞台当中大放异彩,从张澄身上,我们看到他有着一种鲜有的特质,这种特质,让他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够全情投入,做到最好。这便是他与生俱来的质朴、正直和善良,以及从艺后慢慢养成的好学、上进、全力以赴、追求完美和内心一股不服输的精神!这些特质,形成了他尊师重道,团结同事,关爱他人,乐于奉献,努力拼搏的良好品格。张澄的艺术之路并不复杂,他的成长与成熟,都与粤剧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从中我们看到,张澄多年来潜移默化中得到的教益,已经凝注成他个人的精神状态,他似乎始终在诠释着粤剧人臻善至美的艺术风骨,体现着一种恒久的文化力量。
(本文首发于《南国红豆》2024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