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453)湛江艺术学校、佛山专区粤剧演员训练班

    发布时间:2023-09-26 作者:粤剧大辞典 来源:粤剧大辞典 点击:

    湛江艺术学校

    1959年开办,校址在湛江市赤坎(现康宁路3号)。原名广东湛江专区艺术学校,设粤剧、音乐、美术专业。1962年更名为广东粤剧学校湛江分校,只设粤剧专业。“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停办。1973年复办,更名为湛江地区戏剧学校,设有粤剧、雷剧专业。1977年更名为湛江地区艺术学校,设粤剧、雷剧、音乐、美术、舞蹈专业。1985年改为现名。2000年音乐专业开设大专班。办校伊始,学生就实行供给制,食宿及一切费用由国家负责。1981年起粤剧专业才开始收取学费。历任校长有黄旭林、孙烈、黄朗、施丽仪、何德、陈美乔、利耀、孙俊庭、赵甦、罗红光等。粤剧专业班主任黄森。表演老师杨镜波、雪影鸾、袁非我、白云生、张锡龄。唱功老师黄泽。音乐老师邓煜。击乐老师文全、陈卓林等。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曲艺名家白燕仔、高胡演奏家刘天一、舞美设计师何启潮等曾到校为粤剧专业的学生授课。课程有政治课、文化课、专业技巧训练、文艺理论以及劳动课等。实行课堂教学与排练演出相结合,学习排演有教材性质的《五台会》《三娘教子》《活捉孙富》《武松醉打蒋门神》《西厢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白蛇传》《拦马》《秋江》《三月三》等一批剧目。董必武副主席、越南胡志明主席以及田汉、林默涵等文艺、戏剧界知名人士曾观看该校粤剧班演出。不少学生成为省、市、县粤剧团的主要演员和艺术骨干,如容剑平、庞秀明、陈亦祥、卓佩丽、黄伟坤、吴帼英等。

    1963年3月至9月,该校接受国家任务,为越南民主共和国培训了35名粤剧留学生,他们回国后组成越南广宁省粤剧团,并携《茶瓶计》《白蛇传》等剧目归国演出,受到越南观众的欢迎。1963年8月,该校首届毕业生与湛江市粤剧团少年实验队联合组团赴越南广宁省省会芒街市和茶古、河桧等地演出。该校还曾组团到香港、澳门演出。

     
    佛山专区粤剧演员训练班

    1960年开办,为三年艺术中专学制,属佛山专区文教局领导。训练班主任胡志刚,教导主任何学俦。招收学生60多人。校址原设在顺德陈村公社新圩,后迁至佛山市郊弼唐村佛山师专内。

    训练班设演员、音乐员两个教学班。演员班老师叶弗弱、黄新雪梅、钟卓芳、张盛财、何湘子、宋竹卿、李伯秋、李世卓、杨文威、梁少卓、李足飞,音乐班老师李棠、梁正安、蔡保罗、蔡树、杜牛、冯文成,文化课老师黄銮深(兼编剧)。两班的必修课程是思想品德、文化知识、乐理、唱功、牌子,另按专业、行当分别授课。该班对学生因材施教,提倡一专多能,一才多用。教学之余亦组织学生观摩各类会演以及外地戏剧家、剧团来佛山的演出。师生每月参加一次农业生产劳动。结合基本功训练和传统排场的教学,学生们排练了《断桥会》《二堂放子》《芦花荡》《荡舟》《拦马》《三岔口》《生死牌》《秀才过年》等一批剧目,并到周边乡村作实践演出。

    训练班集中教学至1962年3月便进入实习期。学生按专区内粤剧团人才需要对口随团实习。1963年实习期满后,除部分人留在实习的剧团工作外,以多数学生为基础组成佛山专区青年粤剧二团,训练班也随之结束。该班培养了白洁辉、黎赞辉、郑卫国、梁润添等一批艺术人才,大多成为地、县级粤剧团的业务骨干。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团体 机构 场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