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440)龙州县粤剧团、浦北县粤剧团、柳州市粤剧团、大新县粤剧团、横县粤剧团

    发布时间:2022-11-23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图片

    龙州县粤剧团

    前身是1951年始建于南宁的新风粤剧团,白驹全任团长。同年6月迁至思乐县(今宁明县海渊镇),1952年迁至龙州县,县政府把合龙街33号县礼堂拨给剧团作演出基地,并改称新风剧院。1957年更名为龙州县粤剧团。主要演员先后有楚艳湘、吴江萍、方文冠、白翠珠、黄锋、叶以宝、叶以彤、萧启成、朱狄生等。主要上演剧目有《钗头凤》《刘介梅》《南方来信》《方世玉打擂台》《虎头牌》《陈姑追舟》等。1960年3月,以《刘三姐》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艺汇演,楚艳湘、方文冠、叶以宝、萧启成获演员奖。同年转为地方国营剧团,1963年又转为民营公助剧团。1968年剧团撤销。1980年春,龙州县改府调回粤剧演员方文冠、白翠珠、梁朝细、粱朝榛、麻永森、林珍梅等加人县文工团,挂粤剧团招牌在广西各地演出粤剧节目。1985年底,龙州县文工团改称边防文工团,从此以演歌舞为主。

    浦北县粤剧团

    原名为群工粤剧团,成立于1952年12月。1958年浦北县与合浦县合并,剧团一度称“合浦粤剧二团”,1965年恢复浦北县,剧团独立建制,精简至13人,称“乌兰牧骑”文艺宣传队。1968年改称“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队员增加至33人。1979年更名为“浦北县粤剧团”,以演粤剧为主,歌舞为辅。1990年以后转而以演出歌舞为主。1995年剧团开办粤剧中专班,招收学员18人,1997年5月县政府决定将粤剧团改为“浦北县歌舞团”,继后又重挂粤剧团牌子,同时演出粤剧和歌舞节目。历任团长倩影云、吴文安、李世奇、谢晓白、宾波。主要演员先后有倩影云、冯婉儿、金秀英、叶振扬、梁忠兰、李薇薇、叶文理等。主要上演剧目《胡不归》《张羽煮海》《孔雀东南飞》《孟丽君》《春草闯堂》《柳毅传书》《秦香莲》《西厢记》《郑小姣》《花王之女》《恨锁唐宫》等。

    柳州市粤剧团

    1953年,由柳州市的“飞龙”和“群星”两个粤剧团合并而成。1968年,该团与其他剧团整合成柳州市文艺工作团。1973年恢复粤剧团建制,1975年再次被撤销,人员并入柳州市彩调团,成为该团的粤剧队,1979年重新建立柳州市粤剧团。历任团长叶少玉、罗远响、党亮光。主要演员先后有叶少玉、罗远响、朱笑珊、玉英英、陈剑声、叶凤珍、党亮光、伍国强、吴文虎、谭鸣容、杨瑞芬、岳黎莉等。主要上演剧目《翡翠玉鸳鸯》《春残燕子归》《刁蛮公主》《隋宫火凤凰》《花木兰》《背解红罗》《牡丹亭》《春江月》等。1955年以传统剧目《五台会兄》参加广西首届戏曲观摩汇演,罗远响获演员表演奖。1983年排演现代粤剧《将军悔》参加广西首届粤剧汇演,获剧目奖。1991年排演独幕粤剧《盲妹》参加广西第三届戏剧展览会。

    柳州市粤剧团团址在柳州市中山东路22号文化大院。

    大新县粤剧团

    前身是南宁市协力粤剧团,1955年分为一、二两团,一分团由团长莫翠珍带领赴大新县,成立大新县粤剧团,团长莫翠珍,主要演员有小帆风、小剑峰、刘继文、胡兰芳、莫伯达等。主要上演剧目有《双凤剑》《碧容探监》《附荐何文秀》《段红玉招亲》《仔庆洞房父含冤》《火树银花》等。该剧团于1969年撤销,人员自谋出路。

    横县粤剧团

    前身是广西“南宁市协力粤剧团”。1955年分成一、二两团,1956年,二分团调拨给横县文化局,成立广西横县粤剧团。横县人民政府将当时横县的主要大型建筑——县人民礼堂拨给粤剧团,作为剧团的团部、职工宿舍、排练场和演出场所。剧团通过向外招聘名演员和自己培训青年演员,不断充实艺术力量,提高了知名度。剧团主要负责人是梁国华。主要演员先后有苏文玉、张少非、李少湘、刘多文、谢龙飞以及青年演员梁木生、陈美琼、李惊凡、张经伦等。剧团按传统的“六柱制”模式选演剧目,表演行当较为齐备,能够担负创作剧目和大型传统剧目的排演任务。主要演出剧目有古装戏《秦香莲》《十五贯》《宝莲灯》《二女争夫》,现代戏《山乡风云》《红灯记》《江姐》,创作剧目《捉鸭风波》等。在广西文化厅支持下,该团组织创作排演了地方革命题材粤剧《韦拔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受到当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该团长期上山下乡送戏,多在广西横县、南宁、柳州、百色、梧州、玉林及广东下四府一带演出。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团体 机构 场所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