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439)梧州粤剧团、钦州县粤剧团、贵县西江粤剧团

    发布时间:2022-11-17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图片

    梧州粤剧团

    原名梧州市实践粤剧团,成立于1951年6月1日。首任团长李丹云。1952年至2000年先后任团长的有黎侠峰、梁超平、潘楚华。主要演职员先后有易日洪、叶展鹏、雪文菲、吴容森、刘炳南、黎元勋、陈敬等40多人。

    剧团成立后,为充实艺术力量,曾多次聘请广东的粤剧艺人加盟,其中编导龚平章,演员绿杨、卫太平、梁剑雄等留下来成为剧团骨干。该团1955年参加广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后,被定为民营公助的重点剧团之一。1959年改制为地方国营。同年成立的青少年演出队,1962年又改为实践粤剧团二团。1963年成立以演现代戏为主的实践粤剧团演唱队(亦称“三队”)。1965年学习“乌兰牧骑”,成立以深入基层演小戏和曲艺为主的梧州市曲艺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团集中学习和劳动,随后一团、二团、三队、曲艺队建制撤销,部分人员分流。1969年缩编为一个团,改称梧州市粤剧团,移植演出“革命样板戏。

    该团一贯重视培养新生力量,从1953年至1962年,先后招收八批学员随团培训。1958年还开办了附属于剧团的粤剧学校,由黎侠峰团长兼任校长,易日洪、李惠芳等任艺术教师,系统地教授粤剧基本功和传统排场戏。学员渐次成材,涌现了一批艺术人才和业务骨干,如演员李文广、潘楚华、陈小珠、利飞、李汉铭、何淑玲、欧阳绍、张福伟、李小玲、黎奕红、罗国樑、陈静等,演奏员周辉南、刘新华、黄国良、肖伯雄、吴汉明等。

    几十年来,该团整理、改编、创作、移植演出的传统剧、历史故事剧和现代剧目数百个,演出较多影响较大的有《百鸟衣》《双结缘》《女驸马》《九宝莲》《杨门女将》《刘三姐》《哑女告状》《雁翎缘》《孟丽君》《刘介梅》《红岩》《女民兵》《智取威虎山》《刺桐花》《滩险灯红》《滨海潮》等。

    该团在粤港有一定的影响,1957年,首次到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演出《百鸟衣》《双结缘》,深受欢迎。行内人戏说广西“秧地出老虎”。1979年重排《女驸马》到广州巡回演出,反响十分强烈。1990年以梧州粤剧团名义赴香港演出《女驸马》《杨门女将》《九宝莲》《孟丽君》《哑亚女告状》《雁翎缘》《帝苑恨》等剧,甚为轰动,媒体的报道、剧评文章超过百篇。199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通知称:“梧州粤剧团到广东和对外演出可称‘广西粤剧团’。”

    梧州粤剧团团址在梧州市南环路12号。

    钦州县粤剧团

    1951年,原在北县演出的两个戏班到钦州县合组艺光粤剧团。1953年在政府资助下,剧团自筹资金在古城南门建成一座能容纳800多观众的戏院作为演出基地。1956年改制为地方国营钦州县粤剧团,政府再次拨款改建剧场和演员宿舍。1964年招收学员,举办首期艺术训练班。1965年抽出部分青年成立“乌兰牧骑”宣传队。1969年剧团撤销,1978年恢复建制。

    历任团长王艳容、何世平、李天成,主要演员先后有王艳容、朱剑秋、花弄影、李楚楚、黄婉侬、少名扬、明珠女、韦桂添等。主要上演剧目有《罗汉钱》《刘胡兰》《羊城暗哨》《霓虹灯下的哨兵》《柳毅传书》《红楼二尤》《搜书院》《闹严府》《秦香莲》《贾宝玉偷祭潇湘馆》等。1955年以《楼台会》参加广西首届戏曲观摩会演,朱剑秋、花弄影获演员表演奖。1995年排演《骑红马看妈妈》参加广西第四届戏剧展览会。

    贵县西江粤剧团

    前身是1951年定名的“永淳县(按:今横县密城)新生粤剧团”,属民主合作制剧团。1955年广西省文化局将其调到贵县,改名为“西江粤剧团”,并拨款兴建贵县人民大戏院,交由剧团作演出场地管理。1961年剧团改为地方国营。“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销。1978年6月恢复粤剧团建制,称“贵县粤剧团”。1984年与贵县文艺队合并,称“贵县文工团”,仍以演出粤剧为主。1987年底,大部分粤剧演职人员退休或调离,彻底转轨为贵港市歌舞团,粤剧团历史至此结束。

    西江粤剧团曾于1966年初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怡区先进文化团体。历任团长王平、吕志明、杨文强。主要演员先后有王平、陈雪影、罗丽燕、罗响凡、陈锦如、廖国风、陆丽慈、黄秀琼、林军、梁智雄、黄新兰等。编导王平、农北海。主要上演剧目有《二度鸾飞》《青蛙郎》《王化买父》《大闹广昌隆》《三凤求凰》《春草闯堂》多、《姐妹易嫁》等。1955年以《忠王李秀成》参加广西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获优秀演出奖,罗响凡、陈锦如、王平获演员表演奖。1965年,团长王平编写的《婆媳之间》参加在广州举行的中南区戏剧观摩演出大会。1983年创编现代粤剧《春风杨柳》参加广西首届粤剧汇演,获优秀剧目奖,剧本发表于广西《影剧艺术》1984年第二期。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团体 机构 场所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