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重演粤剧里程碑力作 赓续广东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1-10-26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乡风云》作为复排红色精品粤剧,汇集三位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及一众优秀青年粤剧演员,再度燃情上演。
     
    红色经典粤剧《山乡风云》现场合影
           《山乡风云》被喻为粤剧现代戏创作的“里程碑”,肩负着当时中共中南局书记兼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同志“粤剧也要搞一个‘《红灯记》’”的最初指示,走过首演至今的56个年头,当今依旧“红灯”高挂。[1]作为正宗的本土化主旋律戏剧大作,《山乡风云》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相结合,背靠解放战争时期全国大反攻的宏观背景,聚焦广东省五邑地区游击队、反动武装、劳苦百姓的生存情境,用笔墨描画人民群众翻身求解放的抗争精神,将笔锋瞄准游击队员不畏牺牲、依靠群众、智勇双全的人性光芒。通过桃园堡一隅的解放故事,以小见大,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解放战争精神谱系,带领观众读懂党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初心。广州,是一座英雄城市,羊城城市文脉印鉴了人民群众“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道路,定位于1947年之秋的《山乡风云》,重现的是人民群众“站起来”这一步的艰难过程,代表着一代国人的共同记忆与历史情结。红色经典粤剧《山乡风云》乃至革命题材戏剧,不仅展现中国革命文艺传统的红色特质,同时也面向当代中国青年人。当代文艺创作面对三个文化传统,即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现代文明传统和中国革命文艺传统,而这三个文化传统在当下是交融在一起、彼此不可分割的。[2] 近年来,《战狼》《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等主旋律影片做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系列主旋律题材爆火现象彰显着新一代人民群众对于中国革命文艺传统的溯源与认同;舞蹈《唐宫夜宴》、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故宫文创、舞剧《孔子》等系列国潮现象,体现着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回归与认可。戏曲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传统艺术形式表现革命文艺内容,融汇成当下的文明传统,形成“三江汇流”,代表着新时代下的时代特质与文化个性。《山乡风云》被喻为“革命化与戏曲化结合的榜样”,是唯一入选了“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计划的粤剧剧目,建党百年之际对其进行复排重演再扬革命与戏曲二者结合之旗帜。中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尚长荣认为,《山乡风云》秉承了红线女艺术之风,又有全新突破,为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戏剧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参考模式。
           在广州粤剧院全新演员阵容布局下,以崔玉梅、欧凯明、黎骏声、李嘉宜、吴非凡等为首的演员继承经典版本的基础样板,充分发挥戏曲擅于刻画人物与抒情的优势,在视觉上,通过对戏曲行当的身段程式进行拆解与重构,打造出小武与小生特色相结合的飒爽女战士刘琴,塑造出武生风格的鲁莽小伙黑牛,刻画出具有彩旦色彩的任性姑娘四小姐……
     
    红色经典粤剧《山乡风云》精彩剧照
           曾主演《刑场上的婚礼》《红的归来》等剧目的崔玉梅,在继承《刑》一剧中陈铁军的英气基础上,多出了一份独属于刘琴的机智老练。崔玉梅是首位饰演红线女的粤剧女演员,在其以《红的归来》为首的角色锻炼历程中,对于红派艺术的师法,使其在演绎刘琴一角时,既有红派的艺术意蕴,又展露出其自身对于角色的独特解读。通过对角色的理解,转换成对于音高、咬字力度、运腔旋律、起音速度、音长时值等形式层面的艺术表达,在保持自身唱腔风格的基础上,以服务角色为第一性,展现演员对于差异化角色的处理塑造能力。黑牛的角色与欧凯明一贯的武生戏路相匹配,但独多了一份鲁莽。而这份属于年轻人的火气在演员的处理下,是以敏捷的速度、强壮的力度、粗旷的精度得以体现的。近年来,欧凯明在传承马派艺术上耗费一定心力,在其行腔之间,也能偶见马派的踪影。另外,现场演出最为难得的是黑牛一角对于体力的要求与演员自身的生理局限性没有形成很大冲突。
     
    红色经典粤剧《山乡风云》精彩剧照
           最为令人惊喜的一点是李嘉宜对于春花一角的演绎。春花出场时运用肩部力量、脚步节奏与凄楚声线,表现其被凌辱后的悲痛情境,虽无戏曲规范化的经典动作程式演绎,却将程式揉碎在细致的处理中,将戏曲的抒情意韵融化在细腻的声腔与肢体语言里。本次《山乡风云》演出以广州红豆粤剧团为班底,更有广州粤剧团黎骏声、吴非凡等演员的加盟。擅演文戏的广州粤剧团通过团内骨干演员别样的演出,充分展现团体戏路宽广的特点。一改以往抒情隽永式唱腔,黎骏声在演绎何奉一角时对于运腔的控制,拖腔转变为短促的收束、克制的行腔与其以往淳厚流畅的花腔华丽风格形成巨大反差,形成另一种韵味。对于角色体态的佝偻模仿,眼神的克制,音色的修改等多层面的结合,让观众看到的是活在舞台上的何奉,是演员风格与角色塑造二者博弈下的更优选择。
     
    红色经典粤剧《山乡风云》精彩剧照
           尚长荣先生所谈的“健康的参考模式”,大致便在于系列革命化与戏曲化的结合典范。粤剧《山乡风云》是被兄弟剧种移植演出最多的一个剧目,是粤剧至今上演时间最长、演出的剧团和场次最多的一个现代剧。[3]它至今依旧发挥着珍稀价值的原因在于其抓住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规律特征,它既背靠文化传统的守正根基,又清晰地为文艺界提供文化转型的典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粤剧《山乡风云》是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一面鲜亮的旗帜,以其革命式意义为中国文脉之传承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练行村.从《山乡风云》看粤剧现代戏创作[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0(02):57-60.
    [2]夏潮,仲呈祥,张炯,陆贵山,罗怀臻,李心峰.“建党百年与文艺评论”专题笔谈[J].中国文艺评论,2021(06):4-22.
    [3]莫汝城.红线女戏曲艺术管窥(上)[J].广东艺术,1996(02):3-6.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以予刊载,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