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大湾区戏曲影视文化的新视野——读罗丽《粤港澳大湾区戏曲影视发展路径研究》有感

    发布时间:2021-10-22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罗丽所著《粤港澳大湾区戏曲影视发展路径研究》(以下简称《路径》)于2021年春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继她撰写《粤剧电影史》和《延展与凝视:粤剧电影发展史述评》之后,关于粤剧电影专题的第三本专著。与前两本不同的是,《路径》是作为“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来立项和出版的,书中对岭南文化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脉络中的粤剧源流、粤剧本体艺术、粤剧影视文化在不同载体上如何“存”技艺与“续”记忆,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诠释了戏曲与电影两种艺术形态在美学碰撞中实现融合的现象,对戏曲电影制作模式与产业文化的形成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戏曲影视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粤港澳大湾区戏曲影视发展路径研究》封面图
    一、对粤剧源流和粤剧影视文化的产生进行了客观的、科学的分析
           21世纪初期,学术界就有人提出“粤港澳发展湾区”等概念,到2019年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大湾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纲要还把“共建人文湾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作为大湾区文化发展的核心,提出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支持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路径》一书在论述大湾区的传统文化时,以粤剧和粤剧电影为讨论中心,这是尊重历史和尊重传统文化的态度。在广东三大戏曲剧种(粤剧、潮剧、汉剧)中,粤剧是最能代表粤港澳大湾区传统文化的戏曲剧种,以粤剧为该书的研究重点无疑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回顾历史,粤剧数百年来根植于粤港澳人民的各种生活形态之中,它是这一地区人民共有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道德标准以及审美情趣的共同体现,它深深地融入岭南文化和珠三角文化的血脉之中,使这方水土更加绚丽多彩。《路径》一书客观地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融合的现状和前景,实际上来源于其历史本身。内文告诉我们,粤剧自形成以来,就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风格,其表现形式既善于吸收其他戏曲剧种的优点,也善于融合不同艺术门类。20世纪初期,当粤剧遇到初生的电影时,就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香港作为粤剧电影的制作基地,以其平民化、通俗化、商业化的特色而受到粤剧族群的欢迎。而在20世纪30年代,游走于省港澳地区的粤剧大班,又以“红船”精神奔波于珠三角水网地带和东南沿海,印证了粤港澳一衣带水的粤剧传播和营运模式,书写了三地密切联系、水乳交融的粤剧交流史。罗丽对粤剧在大湾区的地位进行了中肯的评价,她认为粤剧对于大湾区的民众来说,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的文艺样式,而且是一种更重要的建立在区域文化认同基础上的文化审美模式,它最能反映大湾区等区域粤语族群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充满着鲜明的本土色彩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该书跟以往同类课题的研究相比,有了新的视野和新的突破
           罗丽从2005年起,就关注粤剧电影历史的产生、变化和发展,她在粤剧电影的课题研究中有着10多年的积累。近年来,罗丽又频繁穿行在粤剧舞台与电影摄影棚甚至影视拍摄基地之间,对粤剧影视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她认为仅从区域文化史、粤剧艺术发展,粤剧电影发展、媒介传播学等视角来进行观察已经不足以支撑新的研究课题。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用新思维,新技术拍摄的粤剧电视系列片的问世,以及随之而来的新一代粤剧电影的亮相,使粤剧影视艺术有了全新的范例。电影《小周后》《小凤仙》《传奇状元伦文叙》《柳毅传书》《花月影》《刑场上的婚礼》《白蛇传·情》《睿王与庄妃》,还有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粤剧纪录片《红线女》等,为粤剧影视艺术的继承和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于是,罗丽尝试在粤港澳大湾区100多年的文化脉络中,把粤剧艺术本体、粤剧电影、粤剧电视剧和与之相关的动画片纪录片,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究和阐述。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粤剧舞台艺术本体和影视传播媒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碰撞又有融合的现象,它们之间的各种交织拓宽了粤剧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我们还看到粤剧电影通过特殊的手段,将观众代入到对人物身份以及精神气质的塑造中,最终指向人物内在的情感。在刻意还原戏曲风格的基础上,对传统美学中的“程式化”“写意性”进行最充分体现,并且在维护传统艺术中进行了创造性转换,最终营造出韵味悠长的文化意境。作者在书中还运用一种新的论述方式,那就是在论证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历史和区域文化时,对湾区区域文化与岭南文化、广府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对粤剧和省内其他戏曲剧种的关系也作了准确分析,在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新征程,以及用当代的眼光看待历史时,盘活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戏曲艺术资源,使之切合当今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理念和发展路径,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把新颖的影片拍摄方法呈现在读者面前,大大增强著作的现场感
           《路径》一书在论述中改变了过去同类书籍单纯说理的方法,巧妙地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披露电影拍摄过程中的新颖手法,使读者如同亲历其境,大大增强著作的可读性、娱乐性和现场感。
           读者在阅读中可以了解到,新版舞台粤剧《白蛇传·情》对传统戏的游湖、盗草、水斗、断桥的经典唱段和打斗技巧都保留了原来的展现空间,而在视觉呈现和心理发掘中更贴近现代观众。但在电影《白蛇传·情》中的“水漫金山”等场景和后期制作,则需要对舞台表演进行大幅改动。例如在白素贞冲进金山寺救许仙这个情节中,原来是戏曲化的“踢枪”表演,但导演认为这样的炫技表演不符合白素贞拼死营救许仙的心态,因此改为白素贞先以剑而后用水袖同十八罗汉搏斗。在表现“水漫金山”的狂风恶浪时,原来舞台采用的是20多位女演员以甩水袖的虚拟表演去呈现大浪滔天的情景,但是电影中却改为用电脑特效将真实的大浪滔天场面呈现在银幕上,隐喻爱恨情仇在激荡的大浪中全面爆发。又例如粤剧《花月影》,这部影片是21世纪以来拍摄的粤剧电影中最为“舞台化”的一部,影片强调保留原作的舞台艺术风格,以及重点呈现主要演员的优美唱腔与精湛表演技艺。当然,再“舞台化”的戏曲电影,也不可能直接复制舞台,那就需要运用电影手法进行二度创作。因此,《花月影》在总体上贯彻“向粤剧传统致敬”的审美理念时,还大量采用电影特效手段,借助3D技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墨、皮影、宣纸等元素加以运用,让云、月、水、船、天的变化出现多层次、多质感的效果,从而将舞台上单一的平面变成银幕上与剧情相融合的立体空间。上述各种电影化的手法,可以使当下青年观众对戏曲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加深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理解。
    四、为戏曲影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指出了可靠的路径
           罗丽在她的专著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颁布了一系列扶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政策,使得21世纪以来不断经历着国有院团体制改革洗礼的中国戏曲界,终于迎来了国家对戏曲命运的“顶层设计”。中央和地方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条例,对于改善戏曲生产条件、支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发展、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罗丽也客观地指出,粤剧和诸多戏曲剧种一样,作为农耕社会出现的传统文艺样式,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审美变化中,面临着日渐萎缩的观众群体,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罗丽提议,戏曲电影应重新调整面对时代和观众的姿态,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借助数字技术让戏曲焕发新的生命力。罗丽还建议戏曲界和电影界的有识之士,一定要让戏曲电影的视听语言符合当代观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诉求,要明确戏曲电影的市场定位,努力打造常态化的戏曲电影产业平台,这个平台应能突破戏曲电影发行的瓶颈,摆脱“院线一日游”的困境。罗丽对粤港澳大湾区戏曲影视产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前景充满了期待。可以说,《路径》一书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地阐述粤港澳大湾区戏曲影视文化发展的专著,作者的新思维和新视野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践行。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广东散文诗学会,作者罗铭恩,曾任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所长、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会长。现任《散文诗人》期刊执行主编、《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副主编、广州戏剧文本专家评议组专家。已出版诗集、散文诗集、散文集、纪实文学集、舞台艺术评论集等多部著作,近期还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一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