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塑造刘胡兰的光辉形象
发布时间:2021-10-20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一提起刘胡兰,广大网友都会知道,这是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年轻活泼、天真可爱的农村姑娘,又是一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毛泽东主席为之题写了含义深刻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我们广东粤剧界就曾创作演出过歌颂这位英雄人物的好戏。近期,在举国人民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笔者与多位粤剧同行翻看了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林小群主演的现代粤剧《刘胡兰》中“大庙”一场的VCD影碟;又与他们一起回顾了艺术大师红线女主演的同一题材而写法略有不同的同名粤剧,大家都为这两位名家曾先后出色地塑造了刘胡兰的英雄形象赞好,心情尤为激动。红线女是于1960年冬开排《刘》剧的。那是因为剧团要到越南访问演出,胡志明主席点名要上演此剧,主演刘胡兰的任务就落到她的身上(参加演出的还有艺术大师马师曾等)。她曾介绍过自己的想法:“要塑造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如果仅从她的外形特点出发,不能达到剧本的最高要求。一个角色的外形,无疑对完成演出的要求有一定帮助,可是最主要的还是要准确地掌握角色的内心世界。”于是,她深入体会刘胡兰对国家、对共产党、对八路军、对乡亲、对家人的爱和对反动派、对叛徒的恨,精心设计了人物的造型,又大胆借鉴刀马旦甚至小武的身段、步法、腔调作为刻画人物的手段,在唱、念、做各个方面均有所变化,主人公的形象便逐渐突出了。
红线女主演《刘胡兰》一剧
如剧中演刘胡兰为救王连长巧与敌人周旋的一大段戏,红线女以念白为主,与匪徒短兵相接式的对答节奏十分紧凑,加强了力度;另有两段明快流畅的唱段,伴以利索的动作,就很好地表现出刘胡兰的果断与机灵。尤其在“大庙”这场重头戏中,她内唱一句“首板”:“满腔愤怒”,已有先声夺人的效果;接着那一段以“阵阵创伤痛彻心”起句的独唱,开头的“反线二黄”,她改造了粤剧原来的“祭塔腔”,结合“红腔”的特色,显得委婉深沉,让主人公忆起苦难的生平;到“正线二黄”一段,则将节奏加快,唱出了“千里汾河腾起滔天热浪”;转到“南音”的“心花怒放我参党”几句,她不采用长腔,而是几乎每字一音,使字字突出,将刘胡兰对党的热爱突现得更为鲜明……应该强调,如何运用戏曲手段表现当代生活,塑造英雄形象,红线女在《刘》剧中确作了明显的突破。
红线女饰演刘胡兰剧照
此剧演出后反映强烈。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南宁看了演出后,对红线女说:“听说你演刘胡兰,我很难设想你怎样演,你太纤弱了,不是很适合这个角色。但大幕一拉开,我的想法有所改变,你的整个造型设计与刘胡兰这个人物很吻合,好!”到1982年12月,此剧中的“大庙”一折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也大受欢迎,引起过轰动。塑造刘胡兰的光辉形象,对于林小群来说,同样是一个崭新的考验。她于1978年开排《刘》剧,由于笔者是该剧新修改本的主要执笔人,所以曾与她翻看过不少有关刘胡兰生平及其与敌人多次斗争的资料。她表示:“虽然要演好这个英雄人物确有较大的困难,但她的事迹实在令人十分感动,我就靠刘胡兰的精神鼓励自己!”所以,她认真揣摩人物性格,加上有郎筠玉、白超鸿、文觉非等几位名艺术家的共同配合,又做了新的音乐设计,使她在表演和唱腔上都能有较多的变化和发挥。
林小群饰演刘胡兰
在“大庙”一场中,林小群的唱做都十分细腻,对于其中的主唱段,她的处理与红线女唱的就稍有不同。在“反线二黄”中,她突出了“风雨里生来战斗中长”至“十六年时光虽短甘苦尽尝”几句的运腔,显得深情委婉;唱至曲末的“南音”,先爽唱,再以“清唱,唱散”的方式,唱出“夜望蓝天盼北斗”一句,接着便“上板”接唱“朝迎红日想延安”一句,再拉了一个婉转的新腔,充分展现了刘胡兰对胜利的深切热望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林小群与郎筠玉饰演刘胡兰和她的母亲
继后,林小群表演刘胡兰与母亲诀别的一段戏,表示自己“随时准备牺牲”,并摘下顶针请母亲“好好保留下来”,配合着动作唱出了一段“新曲”:“好妈妈,且记住敌人血账,胡兰我死得其所何用悲伤……”唱至尾四句:“但愿它(指顶针)伴随妈妈早日迎解放,绣成那红旗千面高插在吕梁。儿见红旗心欢畅,长眠地下梦也香!梦也香!”确显无限深情,甚为动听,感人肺腑,令人鼓舞!这整一场戏,后录制成影碟,收入在广东粤剧院出版的《粤剧大典》中(由邓志驹任总策划),也很受欢迎。
红线女主演《刘胡兰》一剧
红线女饰演刘胡兰剧照
林小群饰演刘胡兰
林小群与郎筠玉饰演刘胡兰和她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