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小百科】(302)白驹荣、吕雁声
发布时间:2021-02-09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白驹荣(1892-1974)
演员。原名陈荣,字少波,广东顺德人。其父陈厚英是粤剧演员。白驹荣9岁丧父,只读了四年书,后当店员。19岁到倡导粤剧改良的天演台戏班学戏,后入下乡班。先后师从郑君可、吴友山、公脚贤。1912年在吴友山组建的民寿年班任第二小生,不久升为正印小生。1913年,白驹荣进入国丰年班。他演出喜剧《金生挑盒》时,精心设计开朗谐趣的书生形象,并用广州话演唱部分唱段,观众反响热烈。1915年,白驹荣在国丰年班任正印小生,经小武周瑜林指点后,技艺大进。1917年,他转入周丰年班任正印小生,在澳门、香港上演《再生缘》他饰演的皇帝特别吸引观众。其后他与千里驹合作,主演《金生挑盒》《泣荆花》等剧,更是脍炙人口,被誉为“小生王”。在《泣荆花》一剧中,他创造了【八字二黄慢板】,丰富了粵剧的唱腔板式。白驹荣很注意向民间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学习。他演唱的南音《客途秋恨》,就是吸取了瞽师(失明艺人)的“扬州腔”,形成风格独特的“白腔平喉”。
白驹荣在1925年应聘到美国旧金山演出,与同去的新珠、子喉七摒弃用提纲戏“爆肚”演出的陋习,带去优质的剧目和严肃的演出作风,受到当地观众好评。两年后,白驹荣从美返粤,加入人寿年班,再次与千里驹、靓少凤等合作。广州唱片公司录制了他的《金生挑盒》《再生缘》《泣荆花》等名剧唱段和南音《客途秋恨》。1936年,他到越南、新加坡、马来亚、菲律宾等地演出。1938年,白驹荣与薛觉先首次合作,到香港组成觉先声剧团,演出《十三妹》《女儿香》《苏小妹三难新郎》等剧目。白驹荣演小生,薛觉先反串花旦,令观众耳目一新。不久后,他当选为香港八和会馆监事、理事。1941年底香港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为维持艺人的生活,他虽患了严重眼疾,仍冒险组班演《双枪陆文龙》《落霞孤鹜》等有爱国倾向的古装戏,并拒绝为日本侵略当局灌录宣传“日中亲善”的唱片。抗日战争胜利后,白驹荣回广州由于视觉神经萎缩导致失明,无奈离开舞台,在茶楼卖唱糊口。
1951年,白驹荣参加广州市曲艺大队,担任队长,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义演,1952年曲艺大队演出粤剧《重冤得雪太阳红》。他饰瞎子爷爷,大受观众欢迎。1953年初,广州市粤剧工作团成立,担任团长的白驹荣仍坚持参加演出《白蛇传》《宝莲灯》《选女婿》《红楼二尤》等剧,改演老生、丑生。演出前,工作人员在舞台地毯下放上几条长竹片,他凭触觉辨别舞台前后及出入口位置,凭听觉与合演者交流。在《红楼二尤》中,他扮演的贾琏有较大幅度动作,但他克服了明眼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同台演出的演员帮助和配合下,演得十分逼真,令人忘记他是失明老者。戏剧大师田汉赞他为“中国文艺界的保尔柯察金”。
白驹荣于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粤剧界第一个艺人党员。1956年,他赴京参加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短剧《二堂放子》,与其他演员一起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58年,他调任广东粤剧院艺术总指导,次年任广东粤剧学校校长,培育了大批粤剧接班人。白驹荣曾任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分会主席。
吕雁声(1925-1990)
演员。原名吕鸿汉,祖籍广东鹤山,出生于广州。1941年随叔父吕玉郎学戏。抗日战争期间,随上海妹、半日安、吕玉郎的大中华班到内地巡回演出。抗战胜利后回广州,先后入觉先声、太上、大利年等剧团,与薛觉先、廖侠怀、邓碧云、卫少芳、麦炳荣等同台演出,并得薛觉先指导。1950年至1956年,在广州的太平、永光明剧团及上海锦云天剧团、梧州实践剧团等担任主要演员。1956年回广州入南方剧团,1958年入广东粤剧院,1960年调到广州粤剧团,先后在下属的越秀粤剧团、一团、百花粤剧团、春风粤剧团、三团任主要演员。
吕雁声师承薛觉先、白驹荣、吕玉郎,博采众长。他唱腔凝重、吐字行腔朴实优美,表演大方得体,从容有度。他原工文武生,后广开戏路,尤以小生、官生行当见长。20世纪50年代在《牛郎织女》《董小宛》《碧容探监》中饰主要角色,已受行内外称赞。80年代在《三脱状元袍》中饰主角赵天颖,在《钟无艳》中饰齐宣王,均形象生动,表演丝丝入扣,惟妙惟肖。后来甘当绿叶,在《五女拜寿》《凤冠梦》《沙三少》《刁蛮公主》等剧中饰配角,有“最佳配角”之称。他还热心指导新人,甚得青年人尊敬。
演员。原名陈荣,字少波,广东顺德人。其父陈厚英是粤剧演员。白驹荣9岁丧父,只读了四年书,后当店员。19岁到倡导粤剧改良的天演台戏班学戏,后入下乡班。先后师从郑君可、吴友山、公脚贤。1912年在吴友山组建的民寿年班任第二小生,不久升为正印小生。1913年,白驹荣进入国丰年班。他演出喜剧《金生挑盒》时,精心设计开朗谐趣的书生形象,并用广州话演唱部分唱段,观众反响热烈。1915年,白驹荣在国丰年班任正印小生,经小武周瑜林指点后,技艺大进。1917年,他转入周丰年班任正印小生,在澳门、香港上演《再生缘》他饰演的皇帝特别吸引观众。其后他与千里驹合作,主演《金生挑盒》《泣荆花》等剧,更是脍炙人口,被誉为“小生王”。在《泣荆花》一剧中,他创造了【八字二黄慢板】,丰富了粵剧的唱腔板式。白驹荣很注意向民间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学习。他演唱的南音《客途秋恨》,就是吸取了瞽师(失明艺人)的“扬州腔”,形成风格独特的“白腔平喉”。
白驹荣在1925年应聘到美国旧金山演出,与同去的新珠、子喉七摒弃用提纲戏“爆肚”演出的陋习,带去优质的剧目和严肃的演出作风,受到当地观众好评。两年后,白驹荣从美返粤,加入人寿年班,再次与千里驹、靓少凤等合作。广州唱片公司录制了他的《金生挑盒》《再生缘》《泣荆花》等名剧唱段和南音《客途秋恨》。1936年,他到越南、新加坡、马来亚、菲律宾等地演出。1938年,白驹荣与薛觉先首次合作,到香港组成觉先声剧团,演出《十三妹》《女儿香》《苏小妹三难新郎》等剧目。白驹荣演小生,薛觉先反串花旦,令观众耳目一新。不久后,他当选为香港八和会馆监事、理事。1941年底香港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为维持艺人的生活,他虽患了严重眼疾,仍冒险组班演《双枪陆文龙》《落霞孤鹜》等有爱国倾向的古装戏,并拒绝为日本侵略当局灌录宣传“日中亲善”的唱片。抗日战争胜利后,白驹荣回广州由于视觉神经萎缩导致失明,无奈离开舞台,在茶楼卖唱糊口。
1951年,白驹荣参加广州市曲艺大队,担任队长,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义演,1952年曲艺大队演出粤剧《重冤得雪太阳红》。他饰瞎子爷爷,大受观众欢迎。1953年初,广州市粤剧工作团成立,担任团长的白驹荣仍坚持参加演出《白蛇传》《宝莲灯》《选女婿》《红楼二尤》等剧,改演老生、丑生。演出前,工作人员在舞台地毯下放上几条长竹片,他凭触觉辨别舞台前后及出入口位置,凭听觉与合演者交流。在《红楼二尤》中,他扮演的贾琏有较大幅度动作,但他克服了明眼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同台演出的演员帮助和配合下,演得十分逼真,令人忘记他是失明老者。戏剧大师田汉赞他为“中国文艺界的保尔柯察金”。
白驹荣于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粤剧界第一个艺人党员。1956年,他赴京参加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短剧《二堂放子》,与其他演员一起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1958年,他调任广东粤剧院艺术总指导,次年任广东粤剧学校校长,培育了大批粤剧接班人。白驹荣曾任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分会主席。
吕雁声(1925-1990)
演员。原名吕鸿汉,祖籍广东鹤山,出生于广州。1941年随叔父吕玉郎学戏。抗日战争期间,随上海妹、半日安、吕玉郎的大中华班到内地巡回演出。抗战胜利后回广州,先后入觉先声、太上、大利年等剧团,与薛觉先、廖侠怀、邓碧云、卫少芳、麦炳荣等同台演出,并得薛觉先指导。1950年至1956年,在广州的太平、永光明剧团及上海锦云天剧团、梧州实践剧团等担任主要演员。1956年回广州入南方剧团,1958年入广东粤剧院,1960年调到广州粤剧团,先后在下属的越秀粤剧团、一团、百花粤剧团、春风粤剧团、三团任主要演员。
吕雁声师承薛觉先、白驹荣、吕玉郎,博采众长。他唱腔凝重、吐字行腔朴实优美,表演大方得体,从容有度。他原工文武生,后广开戏路,尤以小生、官生行当见长。20世纪50年代在《牛郎织女》《董小宛》《碧容探监》中饰主要角色,已受行内外称赞。80年代在《三脱状元袍》中饰主角赵天颖,在《钟无艳》中饰齐宣王,均形象生动,表演丝丝入扣,惟妙惟肖。后来甘当绿叶,在《五女拜寿》《凤冠梦》《沙三少》《刁蛮公主》等剧中饰配角,有“最佳配角”之称。他还热心指导新人,甚得青年人尊敬。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人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