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287)武二归家腔、戏叔西皮、杀嫂白榄、班师腔、昭关腔

    发布时间:2020-12-17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武二归家腔
           专戏专腔。出自传统粤剧大排场十八本之十八《金莲戏叔》(又名《武松杀嫂》),该剧的唱腔是以【西皮】板式为主,此腔是【西皮】的一段对唱。唱词的内容是剧中人武松(由小武扮演)在衙门公干已毕,回家探望兄长,却遇到嫂嫂潘金莲(由花旦扮演)挑逗,这段唱是反映武松回家时的情景。因武松在家中排行第二,人称“武二”;此腔首句唱词是“武二归家转”,因此将这专腔称作“武二归家腔”。它的特点是武松所唱第一句,就突破了【西皮】上句第一顿原来的句格、落音,并以相近似的旋律作过门,以此表现武松光明磊落的性格。潘金莲接唱的第二顿,采用了虚字“哪呀呀”作过渡;唱至第三、四顿后,不要过门,直接唱【西皮下句。这样紧凑的节奏安排,就把潘金莲自信的性格和迫切的心情显露出来了。粤剧凡演《金莲戏叔》都会按此专腔演唱。以后此腔常被其他戏套用,变成粤剧常用的专腔。此腔是何人何时所创,不详。
     
    戏叔西皮

           专戏专腔。它出自传统粤剧大排场十八本之十八《金莲戏叔》一剧。剧中潘金莲(由花旦扮演)年轻貌美,不甘嫁给丑陋的武大郎,追慕二叔武松,想方设法进行挑逗,故剧名《金莲戏叔》。此腔是以【西皮】板腔唱出潘金莲对武大郎的憎厌,“戏叔”并非该腔唱述的内容,所以“戏叔西皮”只是因戏而命名。此腔选用了【西皮】下句,其特点是潘金莲唱了第一顿后,把第二顿改成“白榄”;接着再续唱第三、四顿,最后用结束腔收。这样在【西皮】中加插“白榄的处理,使人觉得潘金莲骂人也骂得俏皮轻松。在遇到相同、相似的戏剧场面,或是有意表现角色活泼调皮性格的时候,常会套用此专腔。此腔是何人何时所创,不详。
     
    杀嫂白榄
           出自传统粤剧大排场十八本之十八《金莲戏叔》,是武松(由小武扮演)要杀潘金莲,历数其罪状时所念的白榄,故名“杀嫂白榄”般【白榄】是先以“扑灯蛾”锣鼓为前奏,用此导引、规范【白榄】的快慢速度,所以粤剧戏班也有将【白榄】称作“扑灯蛾”。但杀嫂白榄的特点是开始不用锣鼓,先以一字一板念出两个字,然后才起奏扑灯蛾锣鼓,再接念【白榄】,念时节奏急促,表现出人物愤怒的情绪。粤剧戏班凡演《金莲戏叔》,不管多少个版本,不管如何改动,都必有杀嫂白榄。作为一种独特的念白形式,后来在粤剧演出中被广泛地运用。
     
    班师腔
           专戏专腔。出自传统粤剧江湖十八本之十二《十二道金牌》中“岳武穆班师”一折,是剧中岳飞(即岳武穆,由武生扮演)演唱的一段【梆子慢板】,故名“班师腔”。无论从岳飞这个人物的表现,或是从武生这个行当出发,演唱【梆子慢板】都应是豪气干云、慷慨激昂的风格。但此腔却以低音为主,而且一反【梆子慢板】的格律,在上句用“5”音作第四顿的落音,用较大的反差去表现剧中人接到十二道金牌,在感到皇命不可违的情况下,无奈班师时那种极不情愿而又感到前途未卜的矛盾心理。据传此腔乃民初粤剧武生靓荣在其首本戏《岳武穆班师》中首先使用。现在亦常有将此腔用于反映与之相似的戏剧情境中。
     
    昭关腔

           专戏专腔。出自传统粤剧《伍员出昭关》伍子胥(由武生扮演)身负家仇国恨,为逃避缉捕,便乔装潜岀昭关。岂料城门高挂他的画像,无法出城,急得他在客店中一夜愁白了头,但却因祸得福,守城军土按图盘查,竟认不出这白发白须之人就是伍子胥,让他混出昭关。该腔是伍子胥在准备逃出昭关时唱的【二黄慢板】上句,故名“昭关腔”。其特别之处在于角色所唱【二黄慢板】上句的第三、四顿,用了三个短过门将“鬼哭神惊”四个字的拖腔分隔开来,以短促的闻隔来表现伍子胥忐忑不安的心情。此腔何时何人所创,不详。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