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286)中堂、折叠屏风、城楼、山片、平台、公案

    发布时间:2020-12-15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中堂
           布景。其制作为在高约7米、宽约5米的白坯布上,按戏中要求画出图案或景物,如牡丹、双喜、福禄三星、老虎等。一般是置放在厅堂中间作装饰用,吊挂在舞台正中,故称“中堂”。
     
    折叠屏风
           布景。先用木方条钉好四个每个高约180厘米、宽约35厘米的屏风架,屏风面多用木板,也有采用布或纱料,然后用合页将四个屏风连在一起,使用时在舞台上张开,不用的时候则折叠在一起,以方便搬运和存放,故称“折叠屏风屏风面的图案可以每幅独立成画,如四幅屏风面分别为梅、兰、菊、竹,或花、鸟、虫、鱼。也可以将四幅拼装一起,形成整幅山水或花鸟图画。为节省材料,剧团多采用双面屏风;即在屏风面的正反两面画上不同的图案,根据不同的戏剧环境和剧情内容,转换不同图案的屏风。
     
    城楼
           布景。在舞台上标示古代城墙、城门、城楼的画景,戏班称“城楼”。城楼画景有软、硬两种:一种是用一幅高约2米、长3-4米的白坯布,在上面画上一段古代的城墙(也有同时画上城门的),上端顶部用一条粗绳连结起,斜拉在舞台衣边(入场口)角上。此种城楼属软景。多用作戏中战斗场面,方便五军虎、小武等武场行当演员在戏中表演翻跟斗越过城墙而不至碰伤(如《雁荡山》等戏)。另一种是硬景,用杉木方条按城墙景片规格,先制好可折叠的方架,再钉上夹板,然后在上面绘画城楼画景。这种城楼的特点是便于在舞台不同的位置安放和移动。多用于戏中人物(在景片后面)站上城楼与城外的角色对话(如《罗成写书》《大战越虎城》等戏)。特别是一些传统粤剧武戏,如《刘金定斩四门》,剧中人分别要往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战斗,在舞台上就需要将城楼景片依次在衣边和杂边来回移动,那就只能采用硬城楼布景了。
     
    山片
           布景。用木板制作成小山的形状,再在上面画上山石的图纹,称作“山片”。可以灵活地在舞台上按剧情需要放置,以点示戏剧具体的环境。
     
    平台
           布景。粤剧常用有高矮两种平台。高平台是用木料制作一个高60厘米、长200厘米、宽50厘米,可以折叠的活动框架,再在上面放置一块木板。高平台使用时多以两个为一组,在舞台上并放。它可以灵活拼装使用,供戏中多种用途。例如在平台前面加上栏杆和丹墀,便成为金銮殿上皇帝宝座的位置。在正面加上桥梁的硬景片,便成了一座小桥。矮平台的宽和长规格与高平台一样,只是将高度改为25厘米,较高平台矮小,故称“矮平台”。一般是在公堂戏中,把公案放在矮平台之上,以增其官威。另外,在新创作剧目中,导演也会根据戏剧内容和自己的艺术构思,采用一些特制的平台。
     
    公案
           布景。一般以戏曲舞台上长约100厘米、宽约60厘米、高约90厘米的桌子为基础,在桌面两端各套加一个向上弯卷的木块装饰(宽与桌面齐长约30厘米、高约20厘米),以增案桌的威势。公案”不用台围椅褡,与案上的签筒、惊堂木、文房四宝、印信等道具配套,演出时置放在舞台正中靠后的矮平台上,通常用于戏中需要升堂审案的场面。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舞台美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