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281)问字攞腔、字正腔圆、专戏专腔、恋檀腔

    发布时间:2020-11-26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问字攞腔
           唱功术语。早期粤剧戏班艺人在演出中用板腔演唱,拉腔时生角多用“呀”音,旦角多用“咿”音,拉腔过于单调,而且不管是开口的字音抑或闭口的字音,发音拉腔都用同一方法,显得生硬和拗口。20世纪30年代,名伶薛觉先首倡“问字攞腔”的演唱方法。他根据拉腔前最后一个字的字音,来选择相应的发音方法拉腔。归结起来就是“腔由字出,字随腔落”。问者,查究也;攞者,广州话有取、选择的意思。根据唱词中的字而选择拉腔的发音方法,故称“问字攞腔”。用“同字攞腔”演唱,拉腔流畅自然,每句都有不同的变化发音,使观众耳目一新,因而受到广泛而热烈的欢迎,粤剧行内演员争相仿效。“问字攞腔”已成为粤剧演员唱功的一个基本法则。
     
    字正腔圆
           唱功术语。指演员唱曲时字音纯正口齿清晰,从而达到行腔圆熟、优美动听的境界。粤剧行内有“字正则腔圆”的说法。唱曲讲究咬字、吐音,“字为主,腔为宾”。粤剧演员的唱和念,都要纯熟地使用标准的广州话,使观众听得明白清楚。在吐字时要求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掌握字头、字腹、字尾的发音技巧,此为“字正”。演员的演唱必须“啱板啱线”,这是唱功的两大基本要素。在这个基础上,方能进一步要求拉腔按照板式、曲牌的规定格律,旋律高低跌宕、强弱分明流畅圆润,此为“腔圆”。演唱时既不能因字伤腔,也不能因腔而不露字,两者结合,字正腔圆是粤剧演员唱功的基础要求。
     
    专戏专腔
           术语。演员在某出戏中,以特定的表演行当扮演特定的角色,为剧中人在特定情境中宣泄特定的情绪和情感而专门设计了一段特别的唱腔;经过演出实践,这段唱腔已为行内认可,并受到观众欢迎,以后凡在这出戏中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都按这个唱腔去演唱,即称为“专戏专腔”。专戏专腔是前辈艺人在演出实践中的出色创造,后来成了粤剧编剧和撰曲的创作手段。其他行当的演员在其他戏中,碰到相似或相同的戏剧情境,表现类似的人物情绪,也借用或套用这个专腔。它是传统粤剧唱腔艺术的一大特色,丰富了粤剧板腔的旋律变化,增强了唱腔的情感表现力,而其后被广泛地套用或借用则彰显了粤剧艺术的类型性特征。在演出中较常用的专戏专腔有教子腔、回龙腔、追贤腔、祭塔腔、罪子腔、卖马腔等。
     
    恋檀腔
           专戏专腔。出自清光绪年间,粤剧名武生新华(邝殿卿)编写的粤剧《苏武牧羊》中“猩猩追舟”一折。该剧杜撰汉朝苏武被匈奴流放到北海牧羊,被猩猩女救助,后结为夫妻,并育有儿女。及后匈奴与汉朝修好,放苏武返汉。苏武归乡心切,携子不辞而别。猩猩女闻讯急忙追赶,最后一家人同返汉朝。恋檀腔是苏武被猩猩女赶上后的一段对唱唱腔。新华编撰此曲时,吸收了姑苏班曲牌【恋檀郎】的旋律,并结合参考了祁阳戏的曲调,故命名为“恋檀腔”。此腔在戏中原有【恋檀慢板】和【恋檀中板】等板式(见附谐例),时人觉得恋檀腔旋律优美,节拍自由可塑性强,逐渐发展增加了【恋檀二流】【恋檀西皮】及乙反调的【恋檀】等板式,逐步变成了一整套以“恋檀”命名的板式。恋檀腔具有新的唱腔板式特点,有别于梆子和二黄等板式结构。它既有曲牌体的固定旋律的特点,又有板腔体变化的灵活性,譬如【恋檀慢板】的旋律和结束音都是固定的,而【恋檀中板】却可以灵活处理。此腔自从在《苏武牧羊》“猩猩追舟”中使用后,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到其他戏中,例如《陈姑追舟》等戏,几乎是将恋檀腔完全用过去,成为粤剧唱腔新的板式。恋檀腔节奏明快,旋律跳跃,曲调反复回环,层层递进。此腔原来演唱的角色苏武是由武生扮演,猩猩女由花旦或打武旦扮演,猩猩仔(儿子)由小生扮演。因为恋檀腔并无严格的上下句格律要求,所以在其他戏中,可以由其他表演行当演唱也有认为此腔是由其他剧种的“乱弹”发展而成,故亦据此称为“乱弹腔”。

     

    恋檀腔谱——传统粤剧《苏武牧羊》之“猩猩追舟”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