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280)五色须、黐须、画部、布景、杂箱角

    发布时间:2020-11-24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五色须
            须口。这是传统粤剧特有的须口。以扎的样式为基础,但长须由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相间而成。一般须长为50-80厘米不等。多为神话戏中一些勇武、刚愎的神怪角色使用。传统粤剧例戏《香花山大贺寿》的东海龙王、《封神榜》的赵公明等角色就是戴五色须出场。现在也有以满胡样式制作五色须。
     
    黐须
           须口。由话剧、电影等艺术门类传入粤剧。使用假须材料,用特殊的粘贴剂粘在或勾织在透明的薄纱片上,再按照演员的脸形和角色的外部形象设计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裁剪,在演出化妆时,在纱片上涂上特制的胶水,固定在演员的脸上,就是黐须。广州话惯将“粘连”“粘接”说成“黐”,故把此样式须口称为“黐须”。与传统粤剧使用挂须的须口相比,黐须具有逼真的舞台效果,所以它只有与人的真胡须相同的黑、白、苍(灰或黑白相间)三种颜色。起初粤剧在排演时装戏、现代戏时,导演和演员为了取得在舞台上再现生活的艺术效果而采用了黐须。后来发展到在一些新创作的古装戏中,某些传统技艺相对薄弱的文武生要饰演剧中某个年龄跨度较大的角色,也会选择黐须。因为黐须能够缓解由于挂传统须口而带来的演员上唇和口形的束缚,特别是对一些较注重演唱的演员,黐须可使他们便于发挥演唱技巧。
     
    画部
           戏班舞台装置布景岗位。传统粤剧只有衣箱,杂箱、化妆三个舞台工作部门,自粤剧舞台引入布景开始,就把负责舞台画景(包括大画、软、硬景、帐慢等)的岗位部门称为画部,画部的工作范围主要是负责舞台演出时画景的吊挂、摆放,幕间置换,开闭大幕、二道幕,以及装台、卸台等,是现代粤剧演出不可或缺的岗位因粤剧国部的工作任务之一是在幕间置换景,这时需要工作人员将台上的画景(如大画、软景、纱帐、网景、帐等)扯上戏棚质部,又要按情需要将早已准备好的画景放下来,故戏班就按他们工作的特点任务称画部工作人员为“扯画”。
     
    布景
            根据剧本内容、导演构思和舞台美术设计的意图,以大画、网景、硬景、软画及纱帐、平台等物,运用平面绘画、立体造型等艺术处理手法,为剧中人物的舞台活动和调度创造特定的典型环境称为“布景”。过去传统粤剧和其他地方戏曲剧种一样,一般采用“一桌两椅”的舞台装置,而没有布景。在20世纪初,粤剧就开始尝试使用布景,现在几乎所有粤剧演出都采用布景的舞台表现方法。
     
    杂箱角
           舞台方位。传统粤剧和其他古老地方戏曲剧种一样,在舞台上设置“出将入相”,作为演员的上、下场门,并以此作为特别设定的舞台方位。在演出中,演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和次序分别上、下场。自从粤剧进入城市剧场后,特别是引进以“弗拉”(沿幕)“鸡翼”(侧幕)为结构特征的镜框式舞台样式后,便撤销了传统的“出将入相”,改变了演员固定出入场程式,演员可以目由地按照自己对剧情的理解,选择从鸡翼之间的不同通道上场和下场。传统粤剧演出,演员上场前都是先到衣箱位穿好戏服,再到杂箱戴盔头、须口,拿道具把子等准备出场。所以在装台的时候,就把杂箱、盔头箱、把子笠都放在上场口附近,这样就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演员忘戴须口、道具上场的事故。据此,粤剧戏班就习惯将舞台上场口附近方位称为杂(箱)边,而在演出中,也把此舞台演区称为“杂箱角”。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舞台美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