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249)大刀、武旦刀、双头枪、大头枪、单刀

    发布时间:2020-07-28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大刀
           把子。仿照古代兵器样式制成。整把大刀长约180厘米,由刀头、刀把、刀托等组成。用竹、木、藤等材料制作。刀头成关刀状,长35-45厘米(视演员使用需要而定),刀托是椭圆形的木片,厚度为2厘米,直径约12厘米,刀头与刀托都涂上银色,也有在刀头上挂上红缨作为装饰的。刀把是长约145厘米的藤杆,多涂橙黄色或暗红色,大刀多用作戏中武打场面的对打,如用在大刀双刀、大刀枪、大刀春秋等套路上。因其形体与长度都较单刀、朴刀、腰刀等把子为大,故称“大刀”。
     
    武旦刀
           把子。20世纪30年代由京剧传入。其形状、功能作用等都与大刀相似,只是刀头较窄较小(长约30厘米),刀把较短,整把刀长约155厘米,以适合女演员使用。它除了用于武打中作为对打外,更多的是用作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身段、耍下场花、打脱手等技巧。因该刀是供打武旦行当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使用,故称“武旦刀”。单头枪把子。枪身由藤杆制成,一端装有枪头,配有红缨或白缨,一端装枪尾,枪身长约160厘米,多用白布条缠绕,作用是既能美化把子,又使演员舞动不易因手有汗水而滑脱。它是参照古代兵将使用的兵器枪加以美化而成。单头枪是戏中人物开打时常用的把子,因其只在一端装有枪头,故称“单头枪”。
     
    双头枪
           把子。由京剧传入。因枪身藤杆两端都装有枪头和缨,故称“双头枪”。枪身由长约150厘米的藤条制成,用红白相间的布条缠绕,原是刀马旦在戏中扮演女将军开打时使用的把子。但也有例外,《双枪陆文龙》的陆文龙是少年将军,舞弄双枪使用的就是双头枪。另外《虹莞关》的王伯党、《穆桂英下山》的杨宗保都是使用双头枪。因为双头枪在两端都装有枪头,两边重量一样,将枪抛在空中容易取得平衡,所以在神话戏中,刀马旦就采用藤条稍软的双头枪作打脱手的用枪,称为脱手枪”。例如在神话戏《宝莲灯》中,灵芝与天打脱手,就采用双头的脱手枪。
     
    大头枪
          把子。20世纪50年代由京剧传入。枪的外形、制作、功能均与单头枪相似,只是枪头较大,呈扁方形,长约20厘米,上宽约20厘米,下宽10厘米,如铲状。枪杆亦较粗。因其形状的缘故,也有在武场对打中,夹杂运用砍、斩、刺头等大刀的把子技巧,以增加套路的变化。因为枪头较大,不便于灵活对打,故用作身段表演、荡子、下场花等多于用作对打。多为小武行当演员扮演戏中勇猛剽悍的武将使用。
     
    单刀
           把子。仿照古代兵器样式制成,因演员多手执一把刀上场,故惯称“单刀”,又因戏班习惯将其成排倒插于后台刀架之上,而称为“排刀”。用竹片(或木片)制作,外涂银色,由刀把(或称刀柄、刀头)、刀托和刀身三部分构成。刀把长约15厘米,用蓝色或红色布条缠裹,以便于执刀者手握;刀托是椭圆形的木片,厚度约1厘米,直径约10厘米,其作用是保护执刀者的手掌;刀身长约70厘米,是单刀的主要部分。单刀在舞台上主要用于开打,如用于九刀半、单刀枪等套路上。如三十二刀、双刀枪、大刀、双刀等套路则需要演员双手各拿一把单刀,俗称“双刀”。也有给手下执单刀上场列阵,表示准备战斗,营造战争的气氛和场面。另有一种舞台上女兵执拿的单刀,其刀身相对较窄,刀把也较短小,称为“女装刀”。还有一种“脱手刀”,其样式规格与单刀相同,只是在刀托上粘上一层丝绒,再刻一条凹形的坑槽,以方便在打脱手时对方把子定位之用。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舞台美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