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观后争鸣——广师学子漫谈《决战天策府》

    发布时间:2018-12-25 作者:落花生 来源:广师文传团学 点击:

          按语:《决战天策府》是由广东粤剧院与《剑3》团队联袂出品的世界首例“网游+粤剧”试验戏剧,自2013年问世至今“燃”了五年,赞美不绝,争议无穷。
          我们已关注该剧一年有多,也曾就此话题展开过内部讨论,不过,那都只是基于宣传产物及他人言论产生的主观臆测。
          直到2018年9月23日,本团队7位成员到广东粤剧艺术中心观看了《决战天策府》的五周年庆全剧版演出。当我们亲身走进剧场看完了全剧演出之后,才真正具备了评论此剧和相关现象的资格。
          首先说明,我们既不是《剑3》的粉丝,又非资深粤剧戏迷,只是作为对粤剧有初步了解并真心期盼粤剧能走得更好的一群大学生,希望能以尽可能理性的态度,说说我们眼中的《决战天策府》。
     


           黄思敏:
          我觉得《决战天策府》在宣传方面做得不错,宣传定位比较明确。
          从一开始立项就有着清晰的观众群细分,全面拥抱互联网,投身二次元。“网游+粤剧”这对于二次元的观众来说是一种新的做法。由于二次元观众对于新的事物接受程度比较高,一旦《决战天策府》触发了他们的“兴奋点”,他们就会投入金钱和精力去追捧这部剧。无疑,《决战天策府》的网游题材、创新互动形式、高科技特效加盟触发了许多二次元观众的“兴奋点”,引领他们一步步走进剧场。
          上海“快闪”活动、男主角“二哈”的呆萌属性梗,其实都是在消除与二次元观众的距离感,打破他们对粤剧是“阳春白雪”难以接触的刻板印象。
          也许,在老戏迷和行内人看来《决战天策府》并不“专业”,然而许多看过这部戏的二次元观众都认为,这部戏很“专业”。
          在“网易云”音乐APP中,对剧中《决战天策》的歌曲最热门的评论,都是在赞扬“粤剧演员唱得很有气势”“一听就是专业的”,还有“安利”《决战天策府》的,这其实也算是一种辐射作用,让古风圈和游戏圈的观众互相宣传,使他们形成对粤剧唱腔的初步印象。
          当然,我觉得《决战天策府》在宣传方面还是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剧中歌曲的原声带发布也是一种宣传方式,但较受欢迎的《少年游》就没有在各大音乐平台上发布。而且,在二次元粉丝最喜爱的“哔哩哔哩”APP中关于《决战天策府》的视频仅有77个,我觉得可以多发布一些诸如幕后花絮的视频来增加此剧的热度。
     


    《决战天策府》剧照(本站资料图片)


          黄丽云:
          第一次进剧场看的粤剧,抱着满满的好奇和期待。“网游+传统粤剧”的方式究竟有何特别?这个问题萦绕在心头良久。
          《决战天策府》开创了传统戏曲创新的新模式,无疑是粤剧在新时代的探索。其究竟能不能经得起考验,大家还得拭目以待,但起码这种方向是可行的。
          网游爱好者是一大群体,《决战天策府》能够引起这个群体对粤剧的关注,甚至产生兴趣,能够将80后、90后的观众带进剧场,这便是粤剧进一步发展的新希望、新动力。
          这部剧不只是“传统与网游结合”这个噱头那么简单,而是一场为传统艺术寻找出路的实践——剧本、题材与各领域的合作形式,服装道具音乐舞台效果的变化,受众群体的分析,宣传以及对经济市场的融入。
          剧中以粤剧身段、唱腔曲牌来演绎《剑3》的剧情,令不少观众陶醉——陶醉于精致唯美的舞台服装设计、粤剧演员高超的演戏功底、古典韵味的唱段,剧情所传达的家国情怀、江湖道义深刻彰显了粤剧的魅力。剧场里不乏“二刷”“三刷”,甚至“十刷”的观众,有些时候更是一票难求,可见《决战天策府》极其受欢迎。
          据我所知,从2015年起剧组就不断进行改进。他们搜集并采纳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在剧场里、宣传单上邀请观众在观戏后提意见,增加了更多粤剧元素,使得粤剧韵味更浓。这种精益求精、海纳百川的精神不仅仅是粤剧人的精神,也是粤剧本身的精神,更是粤剧持续发展应有的精神。
          虽说这个剧是因为是网游与戏曲跨界合作的首例而获得年轻人的热捧,但粤剧本身所拥有的特质则更为彰显鲜明,也更令观众动容。
          如果要说《决战天策府》有不足之处的话,有那么几个瞬间还是觉得网游元素加在里面有点突兀和出戏,剧情设置也有待修整。人物关系背景在必要的时候需要一定的说明,否则会给不熟悉《剑3》的观众带来一定理解上的困扰。
     


    《决战天策府》剧照(本站资料图片)


          吴丹霞:
          作为票房冷门的戏曲艺术,披着网游《剑3》外衣的《决战天策府》却创造了广东粤剧院单场演出最高票房纪录。编剧利用了网游在年轻人中的号召力,迎合年轻人的视听追求,大胆融入了电影配乐、游戏音乐、管弦乐、电子音乐等各类音乐以及吊威亚、裸眼3D等新元素,将剧作精打细磨,使其获得众多年轻玩家的追捧。
          《决战天策府》票房的成功与其营销策略息息相关。在这个社交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高段位的营销可谓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将关注度转化为影片业绩,帮助影片最终走向市场,获得一定的票房成绩。
          《决战天策府》尝试了很多营销方式,比如在街头玩“快闪”,策划观众见面会,接受采访等,为该剧创造了新媒体话题声量。在剧场演出中,演员会突然从观众席出场,惊艳亮相。谢幕后设置有互动环节,主创团队和观众热情见面,演员会在剧场大堂同排起长队的戏迷朋友签名合照。线上,该工作团队还会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和观众朋友热情互动,借势宣传《决战天策府》。
          团队充分考虑观众感兴趣的地方,提炼卖点,使得观众以最新最快最有意思的方式接触到《决战天策府》。这对其口碑的扩散帮助甚大,效果良好。
          这里暂且不论《决战天策府》是否很好地保持了粤剧原有的韵味,是否做到了艺术与市场的平衡。
          首先,它勇于尝试创新,冲破思维定势,利用影视营销手段,积极探索发展道路,已是勇气可嘉,值得欣赏。年轻观众如此关注粤剧这一门传统艺术,在以往并不多见。可以说,《决战天策府》为粤剧打开了通向年轻人的窗口。
          虽然有不少戏迷朋友表示无法将《决战天策府》当作真正的粤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出现是一件好事,起码它让不少非戏迷对粤剧有了初步的了解、关注。
          它实实在在地助力了粤剧的宣传,产生了实际的宣传效果。往后的粤剧创新之作,也大可从《决战天策府》上吸取经验和教训,在探索粤剧未来发展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决战天策府》剧照(本站资料图片)


          陈彦敏:
          在入场完毕后,我大致看了看观众席,可以发现《决战天策府》不仅上座率极高,且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座位上都是年轻的面孔。他们兴致极高,每当有新角色上场时总伴随着雷动的掌声,且其中不乏看过十场以上的观众。这部新编粤剧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也可见一斑。
          剧场内的气氛很好,大家的注意力十分集中。而演员、音乐、布景等的配合,也十分成功地调动着剧场内的气氛。不仅演员们的服装贴近网游中的角色,让喜爱网游的观众代入感十足外,高科技的融入也十分“吸睛”。
          威亚“轻功”、裸眼3D效果、5.1环绕立体声,都增添了这部粤剧的观赏度。可以说,这是粤剧在高科技时代的一个创新,是粤剧与高科技的一个产儿。
          但在观剧过程中,我还是会时不时地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场。
          《决战天策府》在我看来更像一部歌舞剧,包括其中《少年游》《猜》等多首小曲更接近流行音乐而失了粤剧特有的味道,使得观剧过程中极易出神,以为自己看的是歌舞剧。
           虽然《决战天策府》可以说是粤剧十分成功的一次创新,但更成功地创新常常是坚守和执着的结果。对于一些最能体现粤剧特色的因素,我们需要做的是坚守,而不是为了观众过度迁让。否则,只能算是带有粤剧特色的歌舞剧,而非我们真正要传承的粤剧。如何维护创新与坚守之间的平衡是我们每一个热爱粤剧的人所应当思考的问题。
          《决战天策府》中虽然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那便是它有所进步的空间。我们不可一味地批评或指责,因为其纵然有所不足,可其成就依然无法磨灭,是它使更多年轻人开始注意到粤剧这一古老而有价值的传统戏曲剧种。
           从其1.0到5.0以来的改编,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粤剧传统因素开始出现在舞台上,或许未来6.0、7.0、8.0版本的《决战天策府》,便既能让每一个非戏迷推开粤剧的兴趣之门,又能让每一个戏迷拍手称好。
     


    《决战天策府》剧照(本站资料图片)


          谢思涛:
          粤剧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它濒临消亡的危机。为什么会面临消亡,最直接的原因是它圈子固化,青黄不接。既然年轻人不愿走进来,那么粤剧就要“放下身段”主动走进年轻人的世界,吸纳年轻人喜欢的元素。
           粤剧能够传承至今,是因为它对创新的开放与包容。无论是“粤剧+网游”也好,“粤剧+动漫”也罢,新时代就要有新时代的思维和手段,创作粤剧就不能全是粤剧传统的东西,需要兼收并蓄、大胆革新。《决战天策府》从1.0到5.0版的打造,就是一个“兼收”与“大胆”的过程。
          有些人认为《决战天策府》吸引的只是《剑3》的“粉丝”,并不是粤剧的“粉丝”,它只是依靠《剑3》的热度而不是粤剧的热度,不要被它“热闹”的表象所蒙蔽,不要认为它就能够拯救粤剧,解决粤剧面临的困境,而且它算不算一部粤剧还是一个问题。
          但是对于这些问题我觉得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看:《决战天策府》是借助了《剑3》的一个品牌影响力,吸引《剑3》、cosplay的一大群年轻的“粉丝”来关注粤剧,甚至知道粤剧这一项文化,并且它能够利用口碑、游戏圈、动漫圈等途径去传播粤剧,扩大粤剧的辐射范围。这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高明的做法,既可以满足《剑3》迷、角色扮演迷的需求,又能够大大地传播粤剧文化,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同时,《决战天策府》给予了年轻人一个新的粤剧印象:原来粤剧是能够适应时代、包容创新的,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古板陈旧,不单是老一辈的东西,也可以是潮流的、年轻人的东西。
           钱钟书在《围城》中写到:方鸿渐是个好人,可是全无用处。同样,粤剧剧目的创作要避免“全无是处”,在当下的处境中,规规矩矩对粤剧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即使受到很多人的批评,但《决战天策府》也绝对是日后“互联网+粤剧”创作的一个学习对象,在当今粤剧创新发展史上,我们不能绕开它。
           我很赞成这类型的粤剧继续排下去,多排一点。而且艺术本是百花齐放的,《决战天策府》式的粤剧要有,《白蛇传·情》的粤剧更要有。在改革创新的路上,除了时间之外,没有人能够断定对错。我一直相信:无论在什么领域,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决战天策府》剧照(本站资料图片)


            杨淑婷:
           最近观赏了已经演出五年的粤剧《决战天策府》,颇有感触,我虽不是《剑3》的玩家,但也曾涉猎过类似的网游:古典唯美的背景及音乐,快意恩仇的故事情节,极具文学性的情景设定,精良的武器装备和潇洒的打斗飞檐……而这恰恰与粤剧有一个很微妙的连接点——综合性艺术。
           由《剑3》改编成粤剧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颇具开拓创新的眼光,在这一点上,值得赞扬和肯定。但是,粤剧作为更严肃的文化遗产,在改编的同时不得不有所看顾,不得不谨慎清定。
           网游可以尽可能地夸张,将江湖上的潇洒发挥得淋漓尽致,将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结合,调动人们鲜活的感官,但粤剧不行,粤剧之所以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因为它的含蓄内敛沉淀着戏曲的精华,它有极强的艺术审美分量,它不能够随意更改,不能够一味迎合,不可亵渎。
           粤剧的传播向来都充斥着市场与艺术的矛盾,《决战天策府》在票房与营销策略上确实成功,但是在艺术传播推广上并不十分值得提倡。在当前风起云涌的“互联网+粤剧”浪潮中,许多文化力量和文化资本都看到粤剧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并以各种形式与粤剧艺术进行合作。如果将《决战天策府》作为粤剧艺术在票房市场突围的成功典范,后果堪忧。
           因为《决战天策府》从艺术形式上来看,它只是一部披着粤剧外衣的音乐剧,粤剧元素的精华如唱腔、锣鼓、梆子、曲牌在这部剧中几乎不着痕迹。这对年轻观众的引导极其危险,粤剧要传播的正是它以技惊人、以艺服人、以情感人的戏曲实质,是它唱念做打的程式化表演,是它高度文学性的剧本和经典的曲牌。
          如果无法将粤剧的精髓诠释出来,就不要以“粤剧”来定义《决战天策府》,因为这些年轻观众对粤剧的认识基本上是空白,要想通过这部剧来吸引、引导、培育粤剧的年轻受众是非常困难的,一旦观众对这部剧的艺术定位出现误解,将会在更大程度上拉开他们与粤剧的距离,这对粤剧的传播是极为不利的。
     


    《决战天策府》剧照(本站资料图片)


          刘思琪:
          见证了《决战天策府》从1.0到5.0版整个接受过程的人,对于其中的非戏曲与戏曲成分的消长,一般都会持乐观态度,并视此为不断反思、“兼听则明”的进步。
          比如刚开始全部使用电声音乐,到今天我们看到的5.0版已经有了传统锣鼓。粤剧元素的确在增加,这也似乎让那些因《决战》而“发现”粤剧的年轻人有了一种“登堂入室”渐懂粤剧的感觉。
          原来,有锣鼓,有歌舞,有武术,有夸张的装扮和快节奏的叙事,还有五光十色美伦美奂的舞台……
          粤剧不就是这样吗?
          错了,您忽视了一个关乎本质的问题——粤剧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有机体,内在各要素的和谐统一是她成为粤剧的基本前提。
          就如富有文采的广告词不属于文学作品一样,包含粤剧元素的音乐剧也不可冠以粤剧之名,不是么?
          来看《决战天策府》,杂糅其中的艺术要素之间存在的矛盾俯拾皆是:
          首先是音乐,在电声交响中强行插入与整体格调极不和谐的“碎片式”锣鼓,听觉上充满“违和感”,还使演员的亮相猝不及防,动作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表演;新谱写的《少年游》《有所思》《猜》等多首小曲虽然好听,相比之下几段粤剧曲牌倒显得多余,总体上的音乐节奏和唱腔设计与粤语流行歌无异,因此粤剧演员的唱腔特色亦无从体现;二重唱、四重唱颇有新意,但由于没有锣鼓作为提示和铺垫,演员难以把控开口的时值,几个声部出现了“打架”,弄巧成拙。
          其次是舞美,为了高度还原游戏的造型,剧组更多的倾向于《剑3》粉丝的意见而选择“带着镣铐跳舞”,以表演迁就服饰放弃了许多武打技艺、程式动作的展现,戏曲味的削弱难以幸免。这部看起来像粤语音乐剧的实验剧,实质上,恰恰是对粤剧的解构。
          作为一部秉承“精益求精”创作理念的剧目,在打磨五年之后仍为不少人诟病,只要是有一定审美水平的观众,哪怕身为年轻观众,看到这样的舞台效果不愿买账,也是无可厚非的。
          若要追究问题的根源,除了《剑3》的网游题材在思想内容上的先天局限,其实更大程度上还应归咎于戏剧创作者在艺术和市场之间的取舍失衡。
          既然选择了市场,为何留恋残缺不全的粤剧传统?既然要传播艺术,为何不遵循粤剧自身的艺术规律,踏踏实实进行创新呢?
          传统和创新,鱼与熊掌并非不可兼得,关键是要正确认识新时代粤剧发展的定位,切实吸收前人的教训,不要被票房的虚火冲昏了头脑,而是以足够的理性与创造激情投身探索,不断提高剧目的艺术质量。
     


    《决战天策府》剧照(本站资料图片)


          本稿件转载自广师文传团学微信公众号,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