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5年教500娃娃学粤剧——南华西街7旬兴姨义务培训粤剧 “只要有孩子愿意学,我一定尽力教”

    发布时间:2018-08-15 作者:廖靖文 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

          南华西街有着悠久的粤剧传统,作为南华西街戏剧曲艺团的团长,人称“兴姨”的魏坤兴不忍看到粤剧人才匮乏和观众流失。2013年,她和南华西街文化站一拍即合,街道提供场地成立南华西青少年粤剧粤曲培训基地,海珠区文化馆提供支持,魏坤兴义务培训孩子们学粤剧。5年过去,现年71岁的兴姨已经指导了超过500名小朋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员,让粤剧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心中扎根发芽。

    魏坤兴其人

          魏坤兴的父母亲都是粤剧迷,在家庭的熏陶下,13岁时她开始接受正式的粤剧艺术训练,此后事业都与粤剧艺术相关。作为老街坊,退休后魏坤兴留在南华西戏剧曲艺团担任团长,身兼多职的她还是南华西街侨联主席、海珠区侨联艺术团的副团长。后来,为了专心致志做好少儿基地的事情,这几年她逐渐卸下与粤剧无关的职务。
     


    魏坤兴
     

    从夏令营到常驻导师
          从革新路的家里到同福西路兆龙里19号街道文化站,不过一两公里,但由于腿脚疼痛,魏坤兴不得不乘坐出租车前往,每周六她都风雨不改往这里赶。她同时担任南华西街戏剧曲艺团的团长,及南华西青少年粤剧粤曲培训基地的常驻导师。周六上午,魏坤兴跟曲艺团排练,下午为少儿基地的学员培训。
          2013年的某一天,结束曲艺团的训练后,魏坤兴突发奇想,向南华西街文化站站长赖小兰提出“要不我们搞一个粤剧培训”。赖站长马上答应并向街道领导申请,并得到海珠区文化馆陈丽霞老师的帮助,南华西粤剧粤曲培训基地得以成立。
          魏坤兴和赖小兰尝试举办夏令营,吸收青少年了解粤剧喜欢上粤剧。他们从同福西小学及周边学校招募了六七十人开展夏令营,为他们讲授粤剧的基本知识,学习粤剧基本功。“我以前一点都不喜欢粤剧,甚至觉得有点烦,参加完夏令营后,发现自己喜欢上了粤剧。”当时刚刚上小学的邓钰琪回忆说。一个月后,夏令营结束,基地又变得冷清。“我当时觉得可惜,又想这正好是一个机会,刚好有一群小朋友对粤剧产生兴趣,能不能办一个长期的辅导班呢?”于是,魏坤兴成为少儿基地的常驻导师,这一干,就是五年。
     
    一个个指正学生的姿势

          为了让上课秩序得以维持,魏坤兴破例让家长陪同学员上课,维持秩序,辅导调皮的小朋友上课。“家长是我的‘得力助手’,邓钰琪妈妈每周都会陪孩子来上课,拿道具、开灯关门等事情都是她们帮我完成”。后来在她精心培养下,五年级的邓钰琪直接考上广东省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学习粤剧与舞蹈。“后来新加入的傅颖欣爸爸和傅奶奶继任了邓妈妈的岗位。”她开玩笑说。
          今年暑假一个周五的早晨,孩子们在魏坤兴的召集下在练功室跟着她学习舞剑姿势。傅爸爸是一名的士司机,以前住在南华西街,后来搬家,但一直坚持回来训练。每周六他都停工从家里专程接送女儿傅颖欣来南华西学习粤剧。“以前曾送女儿到其他的培训班学习粤剧,认识魏老师后来到这里学习,南华西基地这里的学习更系统规范,女儿来了后进步很大”。
          “阿欣右脚放前,又忘记了!”魏坤兴走到傅颖欣跟前,抬手矫正她的手位,提脚轻轻点了一点她的右脚。换上红布裤子的傅颖欣扎着马尾,清秀文静的脸上戴着眼镜,她在饰演《虞姬巡营》里的虞姬。“魏老师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和傅爸爸一样,傅颖欣非常敬佩魏坤兴,“很多小朋友一起上课,魏老师就下来一个个指正我们的姿势”。傅颖欣提到,到专业学校学习的两位师姐也经常在周六回来,教他们水袖和姿势,“等我从基地毕业,我也会经常回来看老师和同学们的”。
          “为了节省经费,基地的戏服都是轮流穿,一个节目用完了,下个节目继续用,所以每次编排节目都要深思熟虑。”她说,“能做的道具我们都自己做好,市面上买到的还不如我们做的好看呢。”魏坤兴的语气带着一丝小骄傲。
     


    南华西街青少年粤剧培训基地,魏坤兴义务教小朋友学习粤剧。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邱伟荣摄。
     

    30余名培训学员,完成九个节目

          7月31日是魏坤兴难以忘怀的日子,那天下午,南华西青少年粤剧粤曲培训基地成立五周年活动举行,30余名培训基地学员轮番登台,精彩完成九个节目的展演,赢得到场的倪惠英、黄俊英、卢海潮等名家与街坊们的喝彩。
          “我们为此准备了20多天,展演前一晚我激动到无法入睡。”谈到那天,魏坤兴激动不已。短短两个小时的展演背后是导师与学员两三年的努力,“我教过的学生都回来帮忙,表演《拷红》的妹妹已经在少年宫学习粤剧了。表演《沙家浜》的黄宇轩是基地唯一一个男生,非常有韧性能吃苦……”
          兴姨强调,这九个节目顺序是有寓意的,以《娃娃爱粤剧》开始,合唱《感恩尽孝歌》结束,九个节目里融合了粤剧的各个行当,有文有武,还有枪、水袖、剑、扇等各种道具的展现。此番用心,她的目的是“让小朋友知道粤剧不只有唱念做打,是如此丰富多彩。”而《感恩尽孝歌》,则是“到这里学习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会唱的歌”。
          这些让魏坤兴记挂的学生一开始很多五音不全,到如今已成让她引以为傲的“大孩子”。考入佛冈中学、成为学校文艺骨干的邹炜淇经常回来看她并请教关于舞蹈编排的问题,受到自己的鼓励努力考上舞蹈职业学院的邓钰琪,从外区慕名而来的男孩子黄宇轩,已成了南华西街粤剧曲艺团的后备成员。魏坤兴一个个介绍自己的学生,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
          五周年庆典的欢声笑语过后,魏坤兴不得不重新提起她的忧虑,“我年纪大了,身体又不是很好,本想借这次活动为我的教学生涯画上一个句号。”但由她亲手培育的这一批粤剧苗子初见成效,“我放心不下啊,”她搓着手,念叨着,“下一步怎么办,还没想好。”顿了顿,她又坚定地说,“只要还有孩子愿意学,我一定尽力教。”


            本稿件转载自广州日报,由记者廖靖文、通讯员梁转仪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