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东莞古琴,要从可园说起

    发布时间:2018-04-02 作者:莞学堂微信公众号 来源:莞学堂微信公众号 点击:

    前言

          古琴岭南派主要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发源地为广东新会。创始人是清道光年间的广东新会人黄景星。当代琴家代表谢导秀、王可逊。
          2014年,古琴岭南派入选为东莞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莞城项目入选市级非遗名录的其中之一。
     


     

          谈到东莞古琴一定要从可园说起,可园有一绿绮楼,因为楼中曾经收藏有一张名贵古琴,名叫绿绮台。名琴如名人,大多有一段传奇故事,绿绮台琴正是如此。此琴制于唐武德二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绿绮台琴形为仲尼式,琴底颈部刻有隶书“绿绮台”三字,这张古琴曾为明武宗朱厚照所有,后来他将此琴赠予一位官员。
     




     

          明末,古琴为广东诗人邝露所得,邝露一生珍爱此琴,连出游时都随身携带,有时穷困潦倒不得已将古琴暂时典当,有钱时第一件事就是把琴赎回来。明亡后,邝露从容殉国,古琴也流落于市上。满清末年,绿绮台被可园主人张敬修购得,张敬修专门修了“绿绮楼”来收藏此琴。名园名琴,一时传为佳话,岭南派古琴当时也于东莞盛极一时。民国初年,张家中落,古琴也残破不堪难以修复,后转卖给了同乡邓尔雅。及至近代,东莞古琴家有张敬修、张二乔、居廉、居巢、邓尔雅等人。
     

    传承


     

          王可逊是东莞市非遗古琴岭南派代表性传承人。他从12岁对古琴十分向往,但真正接触到古琴却是多年后的事情。2004年,王可逊因工作来到东莞,一次偶尔的机会,让王可逊得知岭南派古琴大师谢导秀就在广州定居。多方打听之下,他便只身一人赶到省城登门拜访,并成功打动了谢老,就此踏上学琴之路。
          短短数年,他就熟练掌握了各种弹奏技法,并在弹奏中逐渐形成了对古琴独到的见解和感受。在他看来,古琴弹奏技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古琴文化的理解和个人品德的养成,最后把这些精神内核带入到琴弦里,才能弹奏出感动人心的音色和旋律。
     


     

          近年来,王可逊除了开设古琴教学讲座及古琴鉴赏会,还应市文化馆等其他单位的邀请,参与许多公益培训活动,将古琴文化带到学校、企业等地方,累计教学人数近百人。2011年,王可逊创办绿绮琴院——集古琴制作、交流、传播为一体的个人古琴艺术空间;2014年,受可园博物馆委托,王可逊复制唐朝武德年间的绿绮台琴,现收藏于可园博物馆的岭南建筑馆内,增进东莞市民了解绿绮台琴与可园的历史故事。
          此外,王可逊在2009年倡导发起成立东莞市古琴文化艺术会,并担任会长,志在推广岭南古琴艺术,培养古琴人才。同时,他还开展现代音乐改变与乐曲移植工作,将多部影视作品的配乐改编成以古琴演奏,让以往“曲高和寡”的琴音影响到更广泛的社会人群。
     


            本稿件转载自莞学堂微信公众号,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