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怀揣赤子之心 打造粤剧精品 ——记《麦嘉粤剧表演技艺三十套》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03-02 作者:梁龄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粤剧源远流长,被誉为“南国红豆”、“岭南艺苑瑰宝”,2009年,粤剧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后,如何把粤剧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表演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成为许多粤剧人思考的问题。同年,原广东粤剧学校副校长麦嘉老师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开始着手汇编《麦嘉粤剧表演技艺三十套》(以下简称《三十套》),并于2016年列入广东省重点出版物扶持项目,2018年春节发版出行。
     



     
          麦嘉老师2007年退休后,一直想为学校编撰一本实用性教材,用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麦嘉回忆道,有一次他应邀为东莞一所高校讲解粤剧表演,原定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因为观众强烈要求,足足讲了四个小时,事后不少观众反映讲得太精彩了,中途他们都不敢离开,唯恐错过了精彩片段。这让麦嘉深受触动:“没想到啊,原来还有这么多人想了解粤剧”。他决定汇编一套比较系统、完整、规范的粤剧表演技艺教科书,介绍粤剧知识和表演艺术。
          一次偶然的粤剧表演艺术培训讲座上,麦嘉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想法。一位朋友告诉麦嘉自己此前对粤剧丝毫不了解,觉得是比较古老的东西,听完后发现粤剧里面原来有这么博大精深的学问。这让他不禁想更多地去了解粤剧艺术,并建议麦嘉以电视制作的形式推广给更多观众。
          “粤剧是我们南国瑰宝,要薪传衍续,吐秀扬芬,不仅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培育一个优良的文化环境,”麦嘉告诉记者:“要让广大粤剧观众、青少年学生及业余爱好者学会欣赏粤剧,了解和掌握粤剧的基础知识。”
          当麦嘉告诉朋友,自己准备汇编一套粤剧表演技艺教科书时,朋友不禁笑他是“自讨苦吃”。如何将分散的动作连贯化?怎样把几近“失传”的技艺找回来?还有准备服装、道具等等,要一一解决这些困难绝非易事。
          麦嘉的妻子胡涓涓回想起过去几年他的工作生活,客厅完全搬空,铺上厚厚的地毯。每天8点开始,麦嘉就在客厅里练功,有时还到佛山当地的粤剧团借用场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基本上天天如此。“他当时每天就想着练功,就像苦行僧那样,”胡涓涓说:“家里的地毯积了厚厚的灰尘,一跳起来简直尘土飞扬”。
          为了丰富粤剧表演技艺,麦嘉横向借鉴京剧、川剧、昆曲、晋剧等表演精华,将它融入粤剧表演技艺之中。此外,他和胡涓涓专门跑到北京,到他曾经进修过的中国戏曲学院,向恩师王诗英教授、杨长秀教授请教。
          《三十套》是首部粤剧身段、功架、技巧系列汇编宝典,内容丰富、行当齐全。麦嘉介绍道:“很多演员上台拿着扇子不会用,他们不懂扇子也可以展示很多情绪。既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还可以表演千姿百态的优美造型,表现虚拟的道具。”

     

     
          作品中,麦嘉亲自上台表演示范,单单一个生角闭扇表演就有50个动作。胡涓涓透露,表演中用到的18米大长绸也是他们专门去北京,请戏服制作师傅量身订做的,可见其独到匠心。
          《三十套》收录了粤剧优秀传统的南派表演,如跳大架、南拳、韦陀架、桃花女架等,还有水袖、扇、刀、枪、剑、手巾、翎子、马鞭、长绸等技巧表演。此外,还汇编了生、旦、净、末、丑、现代戏等各种行当的技艺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里面的生角十五套、旦角十五套大部分是麦嘉自己精心编演。套装共有1300多张图片,有4张高清DVD教学影碟,时长多达5小时。除本人亲自示范外,还有蒋文端、曾小敏、胡涓涓、梁均强、杨伟文等名家担任表演嘉宾。




     
          目前,和全国各地方戏曲剧种一样,粤剧艺术正面临低潮时期,利用影视新媒介系统地保留这一传统艺术,意义重大。前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副部长何栋材为《三十套》作序时曾评价道:“它的出版发行,属于‘抢救’艺术的行为,难能可贵。”
          “现在想学粤剧表演,请业余老师恐怕进步太慢,专业老师也比较难抽出时间,”麦嘉说:“有这套教学光碟,配上图片文字讲解,不管是专业人士还是戏迷、业余爱好者,都可以了解到粤剧的基础知识以及唱、做、念、打、舞与各种行当的基本要求,让大家学会欣赏粤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