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礼崩乐坏下的生民之痛(下)

    发布时间:2017-05-09 作者:詹倩倩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接《礼崩乐坏下的生民之痛(上)》继续谈谈我看完新编粤剧《梅花翘》的体会。
     

    粤剧《梅花翘》剧照
     
           日觉儒风薄 谁将霸道羞
           
           戏中,成名是一个典型的孔孟弟子的书生形象。他大谈礼法、仁义之道,有时候从剧场观众的反应来看,甚至会觉得他有点迂腐顽固。在御花园坐死皇帝蟋蟀的戏中,成名立即面刺圣上,对他讲述君王施政之道,而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令场下的观众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当皇帝革除他功名,要他弃学捕虫时,他的反应是“我堂堂孔门书生”,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是成名不识时务,死读书的表现。但其实从古代社会的构成而言,士农工商,士是沟通天子和平民的关键环节,更是各类官员的储备人才。他们读书并不单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做官,为了治理社会、管理百姓。以礼法教育书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他们自始至终都被灌输要求以天下为己任、士不可以不弘毅等等,他们的义务便是辅佐天子制定良好的施政方针,保持黎民百姓的稳定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他们是受人尊重的群体,也是帝王得以依赖的重要施政人员。所以才会出现成名敢于当面讽劝天子,同时对天子不重视读书人表现出的失望与震惊。
           在写诗讽刺赵驴儿的那一幕,成名在面临生命威胁的情况下经过一番犹豫,最终选择了不悔初心,坚守住自己的底线。在献虫获功后,面对天子提出的权利诱惑,他始终秉持着礼法教育下的士的品质,不慕名不求利,而是要求皇帝收回“京郊六县,弃耕捕虫”这一违逆民心的政令。坟边捕虫那一段戏,以一种诙谐的色彩来展现成名“迂”的书生气。然而从他的言行中我们并没有看到矛盾之处,真正造成这份诙谐色彩的是成名身上的书生气和当时昏暗社会之间的不协调。古代社会是一个以礼法为话语中心的社会,无论是朝廷书院,还是日常生活中,靠着礼法的约束,社会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然而,在一个有着“刑不上大夫,法不加于尊”传统的社会里,皇帝因此可以毫无顾忌的我行我素,凭一己之喜好做决定,全然不顾万千百姓的命运。这是在面对天子时,成名所代表的礼法规范在极权势力下所遭受的冲击。
           礼法社会和权势社会之间的矛盾还体现在成名和县令官差、赖地保之间的冲突。县令官差是天子权力的延伸,也是地方权力代表。而赖地保这种地头蛇的形象正是古代社会皇权难以企及的地方势力独大的代表。在和县令赵驴儿的较量中,成名一切按照相关规范行事,却依然遭到赵驴儿等人的无理打压。而赖地保的行径更是令人嗔目,夺人蟋蟀,反而以成名父子毁人祖坟为由制约他。此时,“礼”似乎成了约束良民的利器,恶霸却能安然无视。仗杀成亮一幕更是怵目惊心,一句“以命还虫”道出的不仅是政令的荒诞,更是地方恶霸目无法纪,滥用私刑,戕害人命的现实。杀人后的赖地保无丝毫畏惧,反而带着家丁去成名家要蟋蟀,拆人房屋。可见赖地保这种行为历来已久,未曾受到法律惩罚的他才能有如此胆大包天、目无王法。这种行为只是古代司法腐坏的一个缩影,遭受如此不平的百姓也不仅限成名一家。礼崩乐坏的社会状态下,权势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力量,礼法只是约束守法循礼士民的道德和法律利器,却对权势无任何束缚力,这也正表明了当时两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巨大矛盾。

           乱臣无所惧 何用读春秋

           在赖地保拆毁成名房屋一幕中,两名官差看到后,在喜凤的求助下,开始干预赖地保。而这时,赖地保没有丝毫的恐惧,反而打起了官差。私人的家丁竟然敢公然追打官差,不禁让人深思官方权威何在。古代社会“皇权不下县”,这就给很多地方无赖很多空间发展壮大,有时竟达到遏制官方的地步。赵驴儿刚升任县令时,赖地保就逮着成名准备巴结,同时也是企图通过引导县令使之能成为自己的势力方。虽然赵驴儿并没有与他合作,但如若不是赵驴儿正有求于成名,恐怕他和赖地保此时就结为盟友了。在与两位官差的对峙中,他口吐狂言,直接表示自己势力大,一手遮天,并不畏惧县令。可见类似的行为并不少见。古代社会中,很多新到任的县令,如果无法勾结当地势力,不仅难以实施政令,严重的还会被陷害。赖地保这一形象正是古代地方势力庞大后,目无官府,欺压平民,嚣张跋扈的代表。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常常受到地方专权的威胁,很多政权正是由于地方势力独大后遭到严重破坏,一蹶不振,面临王朝倾覆的局面。例如汉朝的七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虽然之后朝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但在地方上,本土与中央势力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权力争斗,而且一定程度上存在本土黑恶势力倾轧官方势力的现象。这种现象也进一步破坏了礼法社会的秩序和规范,加深了人民的苦难,激发了社会矛盾。
           这一幕的结束是天子来到,中央势力直接解决,才使赖地保得到惩处。而赖地保获罪的理由并不是杀人拆屋,更多是由于得罪了皇帝,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法”不是权势社会运行的准则。从古代社会的真实情况而言,地方势力只要不牵涉到皇权利益,不过分强大,并不会受到中央打击。相反,皇权势力下到地方上,需要依靠他们的力量对百姓进行统治管理。这一幕戏中,皇帝气愤的是赖地保目无天子,敢于同君主争蟋蟀。此时的蟋蟀怕不仅是蟋蟀,而是权力、利益的象征。地方权力壮大到只手遮天,侵犯了天子的权力势力范围,竟出现与天子夺利的现象,这势必造成二者之间的斗争。此剧的这样一个缩影,表现出古代社会内部的中央和地方权力争斗的一面,令人深思。

           调与金石谐 思逐风云上

           《梅花翘》作为一部改编戏,并没有禁锢于原著的表达中,而是能够发展、升华,使之呈现的人物更丰富,故事更精彩,情节更紧凑,内容也更有深度,无疑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改编。但同时,在细节之处,有一些伏笔并没有处理好,例如喜凤怀孕这个细节,在后面的情节中完全没有涉及到。此外,其中一个官差垂涎喜凤的美色,但并没有因此而加强戏剧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一个喜剧形式收尾,也略显单薄。在结尾殿堂倾塌一幕,按照戏中安排,天子是由于这一直接冲击而醒悟,但是那一幕中由于没有言语的冲击,天子的反思没有呈现出,因此突然醒悟略显突兀。对于大团圆的结尾,笔者认为,只要协调好,通过主角台词,这样大团圆形式的结尾一样可以处理成悲喜剧,或许更真实也更有震撼力。

     
            (本文作者詹倩倩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转载须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