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团体机构 > 研究机构 > 机构介绍 >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4-01-15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原名“广东省戏曲研究会”,成立于1957 年,附设于广东省文化局内。1961 年改名“广东省文化局戏曲研究室”,1963 年更名为“广东省文化局戏曲工作室”,“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停止活动。1973 年恢复建制,易名为“广东省戏剧改革工作室”,1977年改为现名。下设剧目组、音乐组、史料组、办公室和资料室。历任负责人有郭秉箴、林澜、苏明和赖伯疆、谢彬筹、郑炳坚。 
          该室主要任务是负责管理全省的剧目和组织全省的戏剧创作,组织挖掘全省戏曲剧种的艺术遗产,开展戏剧评论和戏曲研究工作,参与组织全省性戏剧汇演等工作。1959—1966 年,曾收集编印《广东戏曲史料汇编》等书刊;主持《中国地方戏曲集成•广东省卷》的编辑工作;参加广东省粤剧传统艺术调查研究班,并推动省内地方剧种的发掘、搜集、抢救遗产工作;1965 年举办“中南区戏剧汇演剧目编移班”,集中全省部分粤剧和广东汉剧编剧者改编移植中南地区戏剧汇演优秀剧目;1978 年和1980年,曾举办“广东省戏剧学术年会”;20世纪70 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曾多次举办全省性戏剧编剧培训班;1979 年与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联合编辑出版《戏剧艺术资料》(不定期内部刊物);1981 年创办《南粤剧作》(季刊,公开发行),同年编印《广东戏剧年鉴》(内部出版);组织全省各剧种的研究人员开展各剧种历史和各方面的戏剧研究工作,参与各种有关辞书和有关文稿的编写。
          1984 年,该室改称广东省艺术研究所。
          1984 年,原广东省戏剧研究室改称广东省艺术创作研究室,同年改为现名,是广东省文化厅直属事业单位。历任所长有倪路、吴世枫、谢彬筹、吴惟庆,曾任负责人还有赖伯疆、郑炳坚、马明晓、谢成功、熊文波、谭永年、杨明敬、余汉东。该所设剧目工作室(戏剧创作研究室)、戏曲研究室、舞蹈研究室、编辑室、资料室以及办公室。1993 年进行内部机构调整,成立广东省艺术创作中心,与该所艺术创作研究室合署办公,设立《广东艺术》编辑部,并成立所属经营实体广东文化艺术传播中心。其后,又先后设置艺术信息研究室、佳纳戏剧工作室、季乔舞美工作室、锦龙音乐工作室和大为影视工作室。 
          该所的主要职能是开展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工作,承担国家、省下达的艺术科学课题的研究,指导和参与全省重点剧(节)目艺术创作,参与组织全省性的戏剧调演、艺术节、欢乐节等重大艺术活动,研究和开发艺术信息,负责艺术创作研究理论刊物的编辑出版。该所成立后,承担和完成了《中国戏曲志•广东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等国家重点艺术科学研究项目,并已编印出版,此三项均获“文艺集成志书编纂成果集体奖”;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合作进行戏曲传统艺术录像工作(1986 年);编辑发行《广东艺术》、《南粤剧作》(1998年并入《广东艺》)、《戏剧艺术资料》(内部发行)、《广东戏剧年鉴》(内部发行) 等刊物;该所研究人员先后撰写和出版了《粤剧艺术论》、《摆布心灵的奥秘》、《广东省戏曲和曲艺》、《粤剧史》、《粤剧唱腔音乐概论》、《粤剧南拳》、《粤剧“花旦王” 千里驹》、《粤剧唱腔音乐规律初探》、《岭南戏剧思辨录》、《广东戏曲七十年叙略》、《粤剧研究资料选》和《潮剧研究资料选》等专著和资料集;拍摄粤剧老艺人演出的南派传统表演功架、录像一套;策划或参与了粤剧《情系“中英街”》、《土缘》、话剧《泥巴人》、《警钟》、舞剧《星海•黄河》等重点剧目的一、二度创作,这些剧目分别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 奖、文化部“文华奖” 和广东省艺术节的多个奖项。该所研制的广东省艺术信息数据库获1988 年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文化厅科技一等奖。还曾主办及承办林骥、罗锐曾、陈自强、许雁、李志浦等剧作家的作品研讨会和“马师曾艺术研讨会”,并在历届广东省艺术节中组织和参与参演剧(节) 目的艺术研讨,参与组织1989 年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艺术节(中南) 的艺术研讨活动。
          该所地址在广州市沙河顶水荫横路19 号演音大厦2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