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团体机构 > 演出机构 > 机构介绍 >

    【粤剧小百科】(412)廉江市粤剧团、韶关市粤剧团

    发布时间:2022-06-29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图片

     

    廉江市粤剧团

    前身是由梁三郎、杨镜波、花笑梅于1951年组建的民营新自力粤剧团。1955年改为集体所有制的廉江县粤剧团,1959年转制为地方国营“雷北粤剧团”,一年后又改为“雷州县粤剧团”。1961年复名为“廉江县粤剧团”。1969年12月剧团解散,1977年恢复廉江县粤剧团建制。1994年廉江撤县建市改现名。担任团长的先后有梁三郎、张炎炎、李春浩、刘汉勒等。主要演员先后有梁三郎、杨镜波、花笑梅、小云裳、陈剑明、梁耀安、张炎炎、李春浩等。还培养了陈小翩、庞秀莲等优秀青年演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该团演出了一批艺术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剧目。1962年到广州演出《金钱记》《胡不归》《哪吒闹东海》,颇受观众欢迎。马师曾、红线女曾亲临观看和指导。《羊城晚报》以《九分汗水一分钟》为题作专题报道。继后该团演出的《李毓莲》《野火春风斗古城》《瑶山春》等8个现代戏,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该团积极培养人才,开展体制改革,并自筹资金,建起两幢大楼,解决了剧团排练、办公和演职员的住房问题,调动了演职员的积极性,艺术生产蓬勃开展,演出活跃。1987年起,该团先后参加了广东省第二届艺术节和湛江市历届艺术节,创作演出了《深宫狐影》《海湾儿女》《海角天后》《廉石传奇》和《黄飞虎闯关》等剧,受到好评。
    1963年至1964年,该团两次应邀赴越南广宁省访问演出。1995年和1996年先后三次赴澳门演出。
    廉江市粤剧团团址在廉江市迎宾路。

     

    韶关市粤刷团

    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韶关市新声音乐研究社”,1956年定点乐昌县,改制为地方国营“新声粤剧团”。1960年新声粤剧团与连县大前锋粤剧团合并,定名“粤北实验粤剧团”,隶属韶关市,属自负盈亏的民营剧团。1963年更名为韶关市粤剧团。“文化大革命”中解散,1979年恢复建制,为集体所有制剧团。主要负责人先后有少达子、肖达邦、刘志活、蒙卓凡等。主要演员先后有少达子、郑培英、蒙卓凡、伍剑明、易伟昌、谢小玲、谢克霖、廖雪颜、张婉雯、张少斌、杨健、李卫萍等。编剧孙日林。乐师李东、陈成祖、李福鉴、何志伟等。舞美黄韶榕等。
    该团曾经演出的剧目有传统剧《霸王别姬》《郭子仪祝寿》《二女争夫》,新编历史故事剧《张九龄》《歌泪情渊》《香罗恨》,现代剧《争儿记》《南海长城》《阿霞》等。1958年以《后方的前线》一剧参加广东省现代剧汇演;同年又以改编现代剧《红色种子》参加韶关专区文艺汇演:1984年以新编现代剧《浪中缘》参加韶关市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文艺调演。
    该团长期在粤北农村、山区演出,1964年学习“乌兰牧骑”组织小分队到阳山等县演出,深受山区群众欢迎。在广东省文教战线“群英会”上,被评为1964年度“红旗剧团”。
    1984年,韶关市文化局将韶关市粤剧团与韶关地区杂技团合并,组建韶关职工中等艺术学校,1986年9月正式开学后,韶关市粤剧团建制撤销。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团体 机构 场所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