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团体机构 > 行会机构 > 机构介绍 >

    广东八和会馆

    发布时间:2014-01-15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清光绪十年(1884)由粤剧艺人新华倡导,合全行之力于光绪十五年建成。是继琼花会馆、吉庆公所之后的粤剧艺人行会组织。会馆建在广州黄沙海亭街(今梯云西路附近),“占地六十余井”(约合1000 平方米)。命名“八和” 是取和翕八方之意。八和会馆实行行长制,首任行长是邝殿卿(新华)。会馆把艺人按照行当和在班内职务分别归属带“和” 字的8 个堂口:生行中以演武戏为主的小武、武生属永和堂;以演文戏为主的小生、正生、总生、公脚属兆和堂;旦行属福和堂;净行属庆和堂;丑行属新和堂;五军虎(武打演员)属德和堂;棚面(音乐人员)属普和堂;掌管戏班经营业务管理事务者属慎和堂。各堂均设宿舍,用以安置失业艺人和每年散班后无家可归的艺人。会馆还设有养老院(收容赡养老年无依的艺人)、安息所(料理去世艺人的后事)等机构,并开办八和子弟小学、八和粤剧养成所等学校和科班。八和会馆对团结艺人,协调戏班关系,倡办艺人福利事业,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民国以后,曾先后改名为八和公会、八和剧员总工会、八和粤剧协进会。1925 年改行长制为委员制,曾选举靓耀、千里驹、少新华等为委员。抗日战争开始不久,会馆被日本飞机炸毁。广州沦陷期间,在南华中路租一房屋维持会务。抗日战争胜利后, 馆址初迁和平中路,后迁恩宁路,先后改名为八和粤剧职业工会、八和粤剧职工大会。1946 年关德兴和薛觉先、马师曾任正副会长。1947 年改选,选举黄君武为会长。那时广州的社会局、警察局、机器工会都有势力伸进“八和”,并要粤剧戏班的灯光、布景部门的人员改属机器工会,致使“八和” 的会务和戏班的管理日益混乱。从八和会馆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粤剧职业艺人均须入会,无会籍者不准搭班演戏(女艺人在1924 年后才被允许入会;下四府班则没有参加“八和”)。在粤剧演出频繁、艺人聚居较多的地方如香港、新加坡、美国都设有八和会馆的同业组织,执行行会职能。抗日战争期间,粤剧广府班艺人纷纷流入广西,1942 年,在南宁成立广西八和会馆,在梧州成立广西梧州八和职业公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属“八和” 的机构撤销,广州地区粤剧从业人员参加广州市总工会所属广州市粤剧曲艺工人临时代表会,后转入文教工会。20 世纪80 年代,“八和” 机构有所恢复,1985 年成立广东粤剧八和联谊会。

    (清代广州八和会馆模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