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演出资讯 >

    评大型新编粤剧《梦红船》

    发布时间:2014-09-12 作者:罗铭恩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新编粤剧《梦红船》剧照

            火热的八月,粤剧大班纷纷登台献艺,粤剧舞台变得如火如荼。
     
           大型新编粤剧《梦红船》经过一番修改之后,于2014年8月31日至9月1日重新闪亮登场。这出由广东粤剧院出品、广东粤剧青年团演出的大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展现出粤剧艺术的风采。该剧由广东粤剧院院长丁凡担任策划和总导演;由粤剧编剧家梁郁南、尹洪波担任编剧;并由梁郁南、徐光华担任导演;音乐唱腔设计则由粤剧音乐家卜灿荣、戚铿担任。在演员方面,经过精心挑选,由彭庆华、曾小敏领衔主演,由文汝清、冼鉴棠、王燕飞主演。可谓实力超群、明星闪耀。值得一提的是,梁郁南这次集编剧和导演于一身,打破了他过去仅仅作为编剧的局限,在粤剧艺术的道路上又迈出新的一步,实在可喜可贺。
     
           粤剧红船,这个亮丽而富于幻想的精灵,仿佛又在昔日奔腾的江河中追寻自己的梦想、在历史的风雨中昂首前行!

    梦红船戏桥

     
           珠江文化视野中的红船
     
           众所周知,红船是粤剧的代名词,红船子弟就是粤剧子弟。这主要是从古代起,粤剧戏班为了运输上的便利,充分利用水上航行的有利条件,以红船作为交通工具到四乡演出。红船之誉由此得来。
    粤剧《梦红船》用一艘红船把整个戏班的命运和曲折的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实在是一种巧妙的构思。这种构思无论从戏剧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都是值得肯定的,它使整台剧目的文化内涵得以提升,也使其所具有的历史意义更加明显。我们可以从以下面几方面分析《梦红船》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一,红船象一朵奇葩在珠江文化的视野中绽放。粤剧作为中国八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已经形成了颇有影响力的粤剧文化,而粤剧文化又是珠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船作为一台粤剧大戏的载体,展现了珠江文化的魅力和风采,加深了观众对珠江文化中的戏曲艺术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可以看到,粤剧红船穿行在珠江水域之中,它在珠江文化的血脉中流淌,红船因珠江而出彩,珠江因红船而自豪。我们可以这样说,《梦红船》中的红船,它所走过的历程不但超出了红船本身的范畴,而且超出了粤剧本身的意义;粤剧红船从珠江文化的视野中来,又从珠江文化的视野中延伸,它已经成为珠江文化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
           
           其二,用准确的眼光选择某个历史时段,围绕红船编排剧情,使戏剧内容更集中,时代印记更鲜明。据粤剧研究专家考证,清代中叶起就已经有粤剧红船在珠江水域行走了,直到1939年才因战火毁废于珠江水道上。这就是说,红船曾存在于比较漫长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出戏剧,是不可能把红船的整个历史过程表现出来的,那就需要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时段来表现。《梦红船》的编剧家经过认真思考,选择了20世纪30年代作为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其眼光是独到的。20世纪30年代,正是土匪猖獗、兵家横行、官府昏庸、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大地的年代。粤剧艺人在这个时期挣扎求生、艰苦奋斗、辗转四乡,后来又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之中。以这个时期的粤剧艺人的遭遇作为剧目的内容,更能表现粤剧艺人的风骨、人生价值和艺术价值。于是,在粤剧舞台出现的《梦红船》,向观众展现了下面的故事和场景:
     
           粤剧艺人邝三华有着执著的艺术追求,他苦练南派大戏《火烧黄天荡》的绝技“高台照镜”,因受伤而落得残疾,但他仍然痴迷粤剧,不肯放弃。当戏班面临困境将要解散时,他变卖家财获得资金重组“剑影班”,并购得红船一艘往来水乡演出,欲图振兴南派大戏,再现“高台照镜”绝技。剧中,班主邝三华深爱着师妹梅卿,而梅卿即爱上了文武生超剑郎。他们之间的爱情纠葛,既缠绵悱恻,又风风火火,演绎了一曲情与义、笑与泪的歌。邝三华与戏班子弟为自己的梦想拼搏,然而他们的梦想一个个破灭。最后,在日寇的枪刀下,红船戏班奋力抗争,毅然引燃了红船上的弹药,与日寇同归于尽。红船沉没了,粤剧艺人的骨气和正气却冲天而起。红船精神永存!
     
           其三,以游动的红船作为粤剧艺人的活动平台来串联剧情,比起静态的剧院故事显得更有动感和美感。粤剧艺术一向以儒雅、轻柔、清丽著称,比之其他地方戏曲剧种来说,似乎欠缺足够的动感。《梦红船》的编导者以红船作为粤剧艺人活动的舞台,无疑加强了动感的程度,比起静态中的剧院更有优势。一方面,红船游走于江河之中,与艺人的活动同时处于动态之中,让观众感受到舞台总是“活”的;另一方面,以船舶、江河作为故事背景的舞台美术,可以营造水天一色、山河相依、江船同为一体的美丽画面。这对于珠江文化包容下的红船文化,无疑是一个展示的好机会。
     
           塑造新颖的舞台人物形象
     
           戏剧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塑造人物,通过人物性格、人物行为来反映戏剧主题,反映历史面貌和文化内涵。粤剧《梦红船》运用各种手段塑造新颖的舞台人物形象,剧中的主要人物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其一,在特殊环境中塑造人物形象。《梦红船》中的特殊环境采取分层式渐进的方法出现。特殊环境一:粤剧戏班经济拮据、面临解体,富家子弟邝三华变卖家财获取资金,购买红船重组“剑影班”,解决了燃眉之急;特殊环境二:当地土匪黄天霸寻畔滋事,跑到红船上追债,邝三华孤胆退贼,逼使黄天霸承诺再也不到红船上闹事;特殊环境三:文武生超剑郎和数名艺人被黄天霸骗赌,邝三华奔赴赌船拯救超剑郎,危难中官军旅长龙齐光赶到,令士兵捉拿黄天霸;特殊环境四:众艺人以为逃过一劫,谁知龙旅长心怀鬼胎,他令梅卿赴官府饮宴企图霸占;邝三华返回红船,召集戏班弟子“五军虎”准备以武功解救梅卿,恰在此时巧梅卿逃脱出来,众人宽慰;特殊环境五:日本侵略军占领广东后,大量征用红船,“剑影班”红船也难逃厄运,邝三华与众子弟大义凛然,点燃了红船上的军火,与日寇同归于尽。
     
           整台剧目通过一个个特殊环境的连接,塑造出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和典型行为,表现出粤剧艺人的风骨和正义感。剧中的特殊环境也使男主角邝三华可以大展身手,与敌对势力展开生死较量。邝三华由广东粤剧院的当红小武彭庆华扮演,彭庆华可说是目前粤剧界最出色的小武,他在剧中扮演相貌英俊、武艺高强、血气方刚的戏班班主。他除了熟习南派武技外,还掌握众多的表演排场和扎实的唱功,在表演中有激情、有活力。彭庆华在剧中既担当短打小武,又担任袍甲小武;他当短打小武时,身穿紧身衣裤,一身短打扮,有时作徒手对打,有时又持短兵器对打;他在戏中戏《火烧黄天荡》中,又以袍甲小武现身,足蹬高靴,手持大刀,把入侵之敌消灭在黄天荡。粤剧艺人的风骨和正气,在他扮演的角色中得到充分体现。如果他的唱功能够再提高一些,则是一个很完美的小武角色。
     
           其二,在情感纠葛中塑造人物形象。《梦红船》一剧在一些重要场次突出了邝三华、梅卿、超剑郎三个人的感情戏,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在相当程度上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梅卿原先不知道邝新华爱着她,当开戏师爷十二爷说出其中的原委,老班主临终前把女儿梅卿托付给邝三华,就是希望女儿能托付终身给邝。梅卿听到这个消息后,脸上十分茫然,她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因为她的心中只爱着超剑郎一个人。但是,梅卿对有恩于自己的邝三华,也担心说出自己的选择后会刺伤恩人的心。因此,她在表明自己对邝三华和超剑郎“一个亲,一个爱”的态度时,心中也十分难受,感情也十分纠葛。而对于邝三华来说,他一直暗恋梅卿,又一直把爱埋藏在心底,他那种“爱得深,藏得也深”的感情,使他感到十分焦虑,而他无法在适合的环境以适合的方式对梅卿表白爱意,也令他十分惆怅。当他知道梅卿的心中只有超剑郎时,一度十分痛苦,可是当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终于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决定帮助梅卿和超剑郎共谐连理。剧中的超剑郎也是一个塑造得较好的人物,他来到红船戏班后爱上了梅卿,生怕失去梅卿,可是他又因与梅卿的爱情告吹而离船出走,后来为营救梅卿而挺身进入龙府,冒险打开后门放走梅卿,表现出他对梅卿爱得深切,爱得真诚。
     
           这种情感纠葛的剧情,给予扮演梅卿的曾小敏一个很大的表演空间。曾小敏是广东粤剧院的著名花旦,虽然年青但功力十足,她的相貌靓丽、演技出众,唱功甚佳,特别擅长于演感情戏,可谓一个情字了得。在《梦红船》的三人感情戏中,她的表演十分到位和感人。其细腻的情感、专注的眼神、脱俗的举止,都令角色生色不少。曾小敏的演唱功力在剧中也得到充分发挥,她能根据剧情的需要和人物的情感变化,对演唱的曲调作出“轻、重、扬、顿、高、低、快、慢”的艺术处理,令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三人情感戏中的另一个角色超剑郎由文汝清扮演,文汝清的形象英俊潇洒,演艺雅儒洒脱,他的声线甚佳,声音厚实,音色透亮,难怪有人说他的扮相和风格有点像薛觉先。可以说,他是一个很好的小生角色,如能在武打方面下点功夫,则演艺会更加全面。
     
           让艺术在古典与现代之间交融
     
           粤剧是一门传统艺术,弘扬优秀传统艺术是粤剧界责无旁贷的义务。但粤剧又需要在创新中发展,通过创新的手段使传统的东西更好地延续下去。《梦红船》注意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注入现代艺术元素和现代科技,使古典与现代艺术在剧目中融为一体。
     
           (1)古典风格与现代元素的交汇。在《梦红船》中,作为剧目的载体红船具有典型的古典风格。这种产生于古代的水上运输工具,船身和桅杆涂上鲜艳的朱红色,船头以龙头装饰,船尾以凤尾点缀,龙头上装有一条龙牙,龙牙左右各置一个船锚。整艘红船古色古香、蔚为壮观。但是,要让静态的红船变成动态的红船,就需要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梦红船》的剧组人员利用舞台的升降功能、旋转功能,使红船常常处在动态之中。序幕拉开,一艘大型红船从水平线下冉冉升起,挺立在珠江上,令观众惊讶不已,这就是舞台升降功能的作用。后来,风浪袭来,红船在河面上猛烈旋转、震荡,让观众又领略到舞台旋转功能的“魔力”。
     
           《梦红船》中的戏中戏“火烧黄天荡”,也是现代故事与古典大戏结合的范例。舞台上的剧情进入20世纪30年代末期,日本侵略军命令戏班在红船航行时演戏。这个时候演员的穿着打扮和发生的事情都是现代的。接着的戏中戏却是发生在古代的事情,戏班在红船上演出大戏“火烧黄天荡”,演的是宋代的抗金故事,演员的服饰为大袍大甲,手中的兵器为大刀长矛。在戏中戏的末尾,邝三华运用“高台照镜”的南派传统绝技,举起火把点燃了船上的军火,这又是传统技艺与现代抗敌事件的成功结合,其舞台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2)虚与实相结合的舞台景物。虚拟的舞台情景是传统粤剧的一大特征,而空灵写意又是这一特征的具体表现。传统粤剧中的舞台布景,常常是一桌二椅,那是空灵写意的杰作。但对于今天来说,舞台上仅仅以一桌二椅作为布景就过于单调了,这就需要主创人员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赋予空灵写意新的内容。《梦红船》中出现的红船,在这方面作出可贵的探索。一方面,他们把红船制作成传统样式的大船,这艘大船在舞台上占据了不少空间;另一方面,舞台上的红船也只是停留在一种外观上,一种表象上,并没有具体展现红船的内部结构,而且船体常常又只是作为背景出现。所以说,红船是一个空灵写意的实体,是虚与实在同一个物体中的有机结合,它给观众的印象是直观而简明的。
     
           (3)粤剧音乐具有古典性与时尚性。《梦红船》的音乐唱腔给人一种昂扬、流畅、悦耳的感觉,在古典性与时尚性方面相得益彰。整台音乐体现出旋律活泼、节奏明快、变化自由、音域宽广的特点。剧目的序幕前奏采用了新曲,带有明显的民间音乐和民族韵味;而在第二场中,根据场景的变化,强调了抒情性,这一场的布景有船也有水,有宽广的天幕,有圆圆的月亮,月色与水影交相辉映。所以这一场的音乐轻松和谐,突出了传神的戏曲意蕴,显示出写意与诗意的风格。戏剧的最后一场,在悲壮的基调上,加入了旋律激昂的粤语歌,也加强了富有粤曲韵味的旋律,在曲调中较多地采用了梆子,尽量表达出粤剧艺人的风骨和昂扬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场音乐中,配器与主奏乐器的结合相当和谐融合,配器丰富了主奏乐器的音域和韵味,大大加强了音乐的张力。总的来说,《梦红船》的音乐主创人员在尊重粤剧传统唱腔、音乐的基础上,又跳出粤曲惯有的声腔,加入现代音乐元素,使剧目音乐既保持浓郁的粤剧粤曲韵味,又有丰富的现代音乐色彩。
     
           粤剧南派武功的再现
     
           粤剧南派武功是粤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一段时间由于被忽视而一度暗淡。幸好近年在粤剧界人士的努力下,粤剧南派武功又重振声威,重现昔日的风采。在《梦红船》一剧中,南派武打技艺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广大观众面前,令观众大饱眼福。必须指出的是,这只有正宗的粤剧编导才能如此设置格局和指导演员演出。
     
           (1)令人惊叹的“高台照镜”。剧中出现的“高台照镜”是一种难度很高的粤剧南派武技。表演时,舞台正面放一张桌子,旁边放一张椅子作为垫脚之用,桌子上面再放一张椅子,演员先踏上桌旁的椅子,用力蹬上桌上的椅子,在空中转体,扎架,盘腿坐在椅子上。这种在高台上腾越的动作就叫做“高台照镜”。随着粤剧武戏的发展,表演难度逐步加大,表演形式也不断丰富。这次《梦红船》的“高台照镜”,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作了变化和发展的。扮演邝三华的彭庆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最后时刻经过几个腾空翻越的动作,飞身上了红船的高台,手举火把点燃红船,昂首屹立在火光之中。
     
           (2)英姿勃勃的“打木人桩”。“打木人桩”也是南派武技之一,属于传统粤剧南派武功训练项目。木人桩按照人体的眼、心、腹三个身体正面的主要部位,设计三枝伸出来的“木桩手”,另外还有象征人的腿部的木桩脚。此原为南少林武僧日常练功用的器具,后来传入戏班。《梦红船》中,粤剧艺人练功时把木人桩立在红船的船头,以活动的人与固定不动的木人桩进行博击,戏班子弟按照既定套路向木人桩发起攻击,动作整齐划一,铿锵有力。在戏中戏中,演员把擂鼓与打木人桩结合起来表演,按照鼓点的节奏击打木人,大大增加了观赏性。戏中的红船子弟在鼓声中表演各种招式,包括上步入马、左右手锤、推山塞海、二龙争珠、左右开弓、双龙出海、黑虎偷心、大象拔草等,每个动作连成一气,甚具吸引力。
     
           (3)功力深厚的“打真军”。“打真军”是颇具特色的南派武技,其出彩之处在于将真实的冷兵器拿到粤剧舞台演出中对打,使用的兵器有单刀、大刀、剑、三节棍、长枪、匕首、钢叉等。在打真军过程中,有严格的套路,要求主角和配角配合默契,以免出现差错打伤人。表演者还会根据角色和情节的要求,在舞台上夹杂一些硬气功表演,显示角色刀枪不入。但因为打真军在舞台表演时有一定的危险性,难度较大,而且需要多人长期在一起合作训练才能演出,所以此项武技现已极少在粤剧舞台上出现。《梦红船》一剧的演员们,为了给予观众最佳的感官刺激和艺术享受,坚持在舞台上表演“打真军”。他们经过较长时间的合练,形成了高度默契,在表演时得心应手,多种动作一气呵成。观众在舞台上看到的红船子弟与日寇的殊死搏斗,就是“打真军”在舞台上的精彩展现,这种场面表现了红船子弟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和日本侵略军的凶恶残暴,也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艰巨性。
     
           写在最后
     
           《梦红船》公演以后,业界人士在充分肯定剧目的前提下,也对该剧提出了一些意见。其中有些人士认为,作品用不少篇幅表现了粤剧艺人与军阀的抗争、与日寇的搏斗,能否把作品的重点放在粤剧艺术的本身,尽量减少作品的政治色彩。一些人士还建议剧本的主要内容应以“高台照镜”为主线,主人公通过弘扬“高台照镜”的南派绝技来拯救奄奄一息的戏班。这些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看似有一定道理,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作者选择的历史时段是20世纪30年代,这个时候的历史状况正如剧中表现的匪贼猖狂、官府军阀横行、日寇侵略我国神圣领土;我国人民起来反抗恶势力、抗击日寇入侵。如果剧本不去表现这些内容,就是放弃了那个历史时段最重要、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舍本求末了。至于能否以“高台照镜”为主线去创作一个剧本,而不牵涉别的东西,那当然是可以的,但那就成了另一个剧本,其所反映的历史时段也不应是20世纪30年代了。笔者认为,剧目中带有政治色彩并不会削弱艺术含量,而是会丰富艺术色彩,关键是看你怎样去表现历史、表现生活。笔者觉得《梦红船》在表现历史生活和粤剧艺术方面是成功的,其表现手法是艺术式的而不是图解式的;而且仅用两个钟头时间就完成了一部大型剧目的演出,剧情安排得如此精细,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那么《梦红船》是否就没有缺点了呢?也不是的。比如邝三华、梅卿、超剑郎三个人的感情戏,就显得简单了点,只是写梅卿对邝三华仅有亲情,没有爱情,因此一下子回绝了邝三华对她的爱。如果写成梅卿对邝三华既有亲情,也有爱情,只是亲情比爱情多了点,爱情比亲情少了点,那三个人的感情纠葛不是更加曲折吗,相互之间的情缘不是更加难舍难割吗?又比如超剑郎这个人物,原来写得他忽冷忽热、忽左忽右,行为转变过于突然,缺乏可信度,剧本修改后克服了这些毛病,超剑郎的人物形象可爱了一些。但笔者认为对超剑郎这个人物的刻画似乎仍显单薄,在一些情节的安排上缺乏足够的铺垫,对这个人物的塑造仍有待于提高。最后要说的一点是,剧目的最后一场,舞台两侧的字幕打出了几行字,说1937年日本侵略军大量征用红船运送军火,致使红船在珠江航道上消失。事实是,日寇1938年10月占领广东后才征用红船,大量红船于1939年毁于战火。
     
           相信大型新编粤剧《梦红船》会取得更大成功,会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