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迷:无戏不成年

    发布时间:2013-03-01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广州粤剧团“春班”受热捧
      
           在珠三角城乡,一直都有邀请粤剧团下乡演出的习惯,这是粤剧团演出的黄金档期,称为“春班”。上周,广州粤剧团经典剧目《风尘知己未了情》在东莞影剧院上演,在熟悉的粤语唱词中,浓浓的春味慢慢铺开。接受采访时,70多岁的退休老大爷高兴地说:“这是我们的节日,没有大戏,过年就不完整。”黎骏声团长介绍说,今年的春班演出有30场左右,很受戏迷欢迎,“他们的热情让我们很感动”。
      
           演出: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过年看大戏,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传统节目,在广东,若是没有粤剧“春班”,这个年便算不上热闹。从元旦起至2月底,广州粤剧团发动包括“梅花奖”得主黎骏声、陈韵红在内的诸多名家拿出好戏,赴珠三角地区的东莞、中山、佛山、湛江等地演出,“春班”历时50多天,演出总数近30场。
      
           广州粤剧团团长黎骏声介绍说,按照农历来算,演出团体下乡演出一般分为春班和秋班,12月到第二年正月之间为春班,秋班为中秋到重阳之间,演出一般由村委会邀请,这期间正是亲戚朋友聚集、空闲的时候,大小粤剧班子,这时都会奔赴各地演出。珠三角地区尤以东莞为代表,粤西的湛江和茂名看戏的气氛也非常浓。今年在东莞影剧院,广州粤剧团就连续演出了两个晚上。
     
           剧目:乡下观众水平高,要演精品
      
           春班戏多以传统剧目为主。黎骏声说,他几乎每年都在戏班里过年。“在曲目上会偏传统、喜庆一点,乡下的观众欣赏水平比较高,对唱段很有研究,所以我们都要拿精品出来,不会忽悠人。”
      
           广东的这个习俗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起初规模不大,后来经济好转,邀请对象也从诸如独角木偶戏之类的小团体变成40人左右的大团体。黎骏声说:“广州是戏剧爱好者看的,经济收入相对低,而下乡一般都是包场,更划算。”
      
           让人高兴的是,粤剧在乡下十分受欢迎,市场比较大,演出条件也有了改善。粤剧团刚从湛江、吴川演出回来,以前都是搭草棚做场地,演员们住过土房、瓦屋,有的还会漏水,条件艰苦,“大冷天下雨时也没有一个观众走,都披着葵叶做的蓑衣挡雨,那时候交通不方便,看戏是他们几乎唯一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很感动”。现在,很多村的有钱人都会兴建固定舞台,整体尺寸虽然小点,但可以满足演出需求,“比如我们演了《碉楼》的精缩版,观众少则两三千人,多则四五千人,真是热闹。”
      
           观众:春节看戏很流行
      
           广州粤剧团在东莞演出的是传统粤剧《风尘知己未了情》,讲述的是朝廷命官唐仲友在视察地方灾情时偶遇乐营歌女严蕊,两人互生好感。在肃清官场腐败后,被不屈的严蕊打动的唐仲友欲迎娶对方,但生性刚烈、独立的严蕊最终考虑到唐仲友的前途和一世清名,选择放弃爱情,两人只好在天涯相互守望。虽然故事结局不够圆满,但这份真情足以感染观众。
      
           在演出现场,记者发现看戏的主要是老人,甚至有好几位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驼着背、拄着拐杖前来捧场,也有一些30岁左右的年轻人赶来尝鲜。7岁的梁明涛跟着爷爷前来看戏,看到精彩之处,忍不住手舞足蹈。作为当今粤剧界的著名小生、花旦,黎骏声和陈韵红的唱功自然不必多说,在观众看来,无论唱词多么生涩,两人婉转的声音都有绕梁之妙,催人泪下,两人最后分离的戏亦令人悲伤。特别是陈韵红的身段柔美到位,把一个歌女的美丽、追求和执著诠释得如泣如诉。
      
           今年70岁的刘爷爷说:“春节看戏在东莞很流行,要是没有粤剧,这个年就过得不完整。每一个镇区都有私伙局,一帮粤剧爱好者在一起学唱,很多观众都相识,大家也趁机聚一聚。”谈到这次演出,他说:“广州粤剧团水平肯定好啦,平常我们是玩一玩,但今天是一个盛大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