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剧苑随笔 >

    回忆采访红线女的日子

    发布时间:2014-03-25 作者:桦林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红线女登台送戏
     
           著名粤剧艺术家红线女于2013年12月8日离开我们了,离开了她永远热爱的粤剧事业。我作为一名媒体记者,曾几次采访过红线女老师,她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长留在我的脑海里。现在回忆起来,印象仍然是那么深刻。
     
     (一)
     
           2008年6月,广州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城上下都在构建文明广州、和谐广州。在广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里,如何发挥“和谐文化”的作用,成了当时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前往红线女艺术中心采访了红线女老师。当时的红线女容光焕发,精神饱满,工作热情很高,据说她每天早上八点多就上班了,她认为自己既然担任红艺中心主任,就要带头遵守上下班制度。
     
           我首先谈了谈自己这次采访的任务,我说,文化既是一座城市的竞争力,也是一座城市的“味道”。广州作为一座建城两千多年的名城,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并形成了以粤剧、粤曲、粤乐为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想请红老师谈谈广州在构建和谐社会、文明城市中应如何发挥文化艺术的作用。
     
           红线女很快就打开了话匣子,她说:“和谐社会离不开优秀的艺术,离不开和谐文化,文艺工作者应当把优秀的艺术献给人民,让人民从艺术中感受到真善美的可贵,从而努力营造社会的真善美。为此,文艺工作者应该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社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艺术素质,从形象上、声情上给观众一种新的感觉,粤剧应该是真、善、美的一种传播载体。”红线女真不愧是红派艺术的创始人、著名粤剧艺术家。她不仅戏演得好,而且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她曾担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表演能力和领导能力都是一流的。
     
           红线女老师还谈到:粤剧是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广州是粤剧的发源地之一,繁荣粤剧是粤剧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各级政府官员应该重视的事情,广州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粤剧的繁荣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了,生活环境好了,才能促使粤剧的繁荣,增强和丰富粤剧演员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同样的,粤剧搞好了,也可以促进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和谐发展。
     
           红线女老师侃侃而谈,兴致勃勃,她回忆起自己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从香港回广州投身祖国的艺术事业时,要辗转八条河道,耗费九个小时,几经艰辛和周折才回到广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交通状况虽有改善,但进展仍是十分缓慢的。到了八十年代实行开放改革以后,交通环境有了质的变化,道路建设突飞猛进。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珠江三角洲到处建起跨江大桥和高速公路,沙田水乡处处崛起新城市。
     
           当红线女知道我这个初出茅庐的女记者是80后出生时,连说我出生在好时代,过去的路途艰辛和交通不便是无法体会得到的。红老师还告诉我,珠三角的巨大变化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她和另一位同事合作创作了粤曲《水乡桥韵》,讴歌了珠三角的日新月异的发展。接着她深情唱起了《水乡桥韵》一曲:“飞驾轻车,穿梭来回金色珠三角,看水乡虹桥,似银河上金网连绵无尽处。”那声音,清脆悦耳,简直就像一条摇着银铃的小河。我第一次亲身感受到红腔艺术的魅力。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红线女老师深有感触地表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文明社会与和谐社会的保证。文化越繁荣,社会的发展就越有动力。我们一方面要挖掘、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俱进,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二)
     
           2010年3月11日晚,是红线女随剧团送戏到社区的日子,我又一次采访了红老师。这一晚,广州黄埔区港湾影剧院坐满了观众,大家早早等待粤剧艺术家“女姐”登台演出。晚上7时30分,红线女老师穿着黑底红牡丹棉衣棉裤,显得格外精神。其时正是3月初,天气有点寒冷,不少观众仍穿着寒衣。红老师与观众打过招呼后,就形容起自己这次来演出的心情,她说“我可以利用剧团送戏下社区的机会到此演出,兴奋到不知如何表达,自己虽已离开剧团10多年,但仍很爱粤剧,很爱剧团”。原来当晚是广州红豆粤剧团按计划送戏到社区,特邀红线女老师来客串演出的。许多人都知道,广州红豆粤剧团是红线女一手创建起来的,红线女曾担任该团的团长,当年经她一手调教出来的“小红豆”,如今有不少人已经成为名演员了。
     
           红线女老师登台献唱的曲目是粤曲《荔枝颂》,这首名曲创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仍然脍炙人口。我从有关史料中获悉,1957年8月初,红线女乘火车前往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同行的还有京剧大师程砚秋等艺术家,红线女在火车上仍抓紧时间向程砚秋老师请教京剧表演艺术和唱腔技巧,获益非浅。8月8日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东方古典歌曲竞赛中,红线女演唱了《昭君出塞》,荣获了金质奖章:在联欢节上,红线女还加唱了粤曲《荔枝颂》,同样受到各国青年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荔枝颂》风采依旧。近年来红线女已很少登台演出,如今再唱《荔枝颂》是为“关爱外来工”系列演出增添关爱,也为黄埔横沙书香节增加压轴好戏。你听那词曲多么响亮:“隔山隔水心连心,献给四海五洲兄弟。万般情意,情如荔蜜甜……”一曲《荔枝颂》令“粉丝们”激动万分。大家鼓掌再鼓掌,红老师谢幕再谢幕。
     
    (三)
     
           2010年5月14日,正是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在广州举办期间,红线女老师应组委会之邀,接受了来自全国各地记者的采访,我也是采访记者之一。其时已达85岁高龄的红线女向记者们谈了她对艺术和生活的看法。
     
           红老师首先介绍她在九艺节期间的活动和近期的生活。她说:“第九届艺术节我能够参加,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看歌剧、看话剧、看地方戏,白天工作,晚上看戏。我看了开幕式,很不容易,有一些是我一辈子也学习不了的。昨天还看了歌剧《太阳雪》,男主角从造型到表演都很好,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永远学不够。”红线女在谈到自己最近的生活时说:“我的生活很单一,除了读书、看电影,没有其他嗜好。看电影也是为了学习,学习人物表演。平常外出的时候,很喜欢观察道路两旁,看那些新建筑物,看那些人,希望得到一些创作灵感。”
     
           有记者问她最近获得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有何感受时,红线女老师回答说:“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得到这个奖。自己也感到很意外。虽然已为粤剧工作奋斗了一生,但还是做得不够”我们都知道,2010年4月,红线女获得第2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终身成就奖,这是该奖项20年来第二次颁发,在艺术界享有极高威望。红线女老师继续说:“比起粤剧前辈对粤剧所做的改革,我做得不够。在上世纪20年代之前,粤剧唱的都是官话,和今天的普通话差不多。之后,通过这些粤剧前辈的努力,才改为唱粤语,成为真正的粤剧。与他们相比,我还要做更多的努力,不过,我对我工作的热爱是终生不变的。”
     
           有记者问红线女对粤剧的最大担忧是什么?红线女指出,与所有传统戏剧一样,粤剧也面临很多问题,她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好的剧本,缺乏创作队伍和人才:演员也青黄不接,青年演员接不上班。”红线女说这番话时,脸上出现了几丝忧虑。
     
           有记者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问如果越来越少人看戏,粤剧会否真的成了一个“遗产”,摆在博物馆里,有价无市?红线女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她不以为然地说:“你不要对粤剧前途这么悲观。我前几个月去河源、湛江等地看剧团搭棚演出,到处都坐满人,还有人坐在顶棚看,真是名副其实的‘爆棚’啊” 。熟悉粤剧的人都知道,红老师说的前几个月,正是粤剧的春班演出期间,每年的春班演出都是很火旺的。
     
           红线女最后谈到粤剧的创新,她认为自己一直致力于这方面工作。她举例说自己花了四年时间,为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憨驸马》执导,还亲自为全剧配音。我了解到这部粤剧动画电影,是红老师于2000年策划启动,2004年制作完成的,其主题是倡导睦邻友好,和为贵,放映对象是面向青少年观众的,可谓是粤剧的一大创新。红老师动情地说:“我年纪大了不能继续上台,但还能唱,就像在电视台工作的演员,老了还可以到后台播音。我虽不能登台表演,但仍希望为观众献上美妙的声线。”
     
           散会时红线女老师还未走出门口,一大群“粉丝”就围上来请她签名留念,红老师来者不拒,仅签名就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我看着红老师的身影,深深被她的精神打动,这种精神就是她对粤剧事业的终生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