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曲发源地佛山塔坡:粤韵操替代广播操
发布时间:2013-02-18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粤韵操替代广播操
在粤曲发源地佛山塔坡,900余名小学生正成长为新一代“曲迷”
佛山市第一小学操场上,学生的课间操换成学校自创的“粤韵操”
音乐一响,900余名小学生一齐踏步,右手一抬,眼神一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棵松……”一个明显的粤剧姿势就形成了。在塔坡社区这个既是佛山也是粤剧和粤曲的发源地,每逢周二和周四都能在佛山市第一小学课间时分看到这样的场景。该校的粤曲曲艺班特色教育已持续了3年,享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特色示范点’”称号。
孩子心中留下种子
佛山市第一小学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坐落于佛山的发源地塔坡,离粤剧圣地万福台和琼花会馆也都不到500米。这里也是粤曲“星腔”传人梁玉嵘的母校。在这个学校里,做粤韵操已经成了900名学生周二和周四的常态。每周二和周四上午9点40分,900名孩子便整齐划一地站在操场上,做起粤剧专业人士给他们编排的“粤韵操”,“要学那泰山顶上一棵松……”随着剧目《沙家浜》一段配乐的响起,孩子们一改顽皮的神情,摆起功架,起步、摆手、眼神一瞟——一个个粤剧动作就这样自然形成了,该校是佛山乃至全国唯一一个用粤韵操代替广播体操的学校。教导处副主任黄丽新告诉记者,这个“粤韵操”是广州艺术学校的专业老师帮他们编排的。
走在校内,几乎每一面墙上都贴挂着粤剧和粤曲的基本知识:粤剧的起源,月琴、扬琴和箫的介绍,粤剧粤曲众位名伶的简介。而在他们的粤剧特色课程上,60余名参加曲艺班的孩子还划分为“唱腔组”、“功架组”和“月琴组”,贸然走进,还以为是到了一个大戏班呢!
“到目前为止,按照这种培养模式,我们已经毕业了两批学生,他们常常会由各自的初中老师带回来,在培养粤剧粤曲兴趣方面向我们‘取经’”,黄丽新表示,回来的学生常常跟她说,还想回来练粤曲。
老师正在指导学生们走台步。训练班的场地挂满了粤剧名家的照片,对学生起到熏陶作用
孩子也能传承粤曲
在佛山,像佛山市第一小学这样在粤剧和粤曲上苦下工夫的其实并非“只此一家”,然而,大部分都没能坚持下去。
黄丽新告诉记者,2009年,国家推行“一校一特色”活动,佛山市第一小学的老领导就动起了粤剧和粤曲的心思,“我们向上申报,适逢祖庙街道向国家申请‘曲艺之乡’,和我们一拍即合。”最终,佛山市第一小学成了“曲艺培训基地”。
学校规定,曲艺班每周三下午利用自习课时间由禅城文化馆老师授课,平时由音乐老师督促孩子练习,还让大孩子教小孩子。孩子也被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先是“唱腔组”和“功架组”,后来学校又集资买了一批月琴,成立“月琴组”。“经过了一年培训,第一批孩子毕业了,我们发现,他们大部分都对粤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不喜欢现在的流行音乐,觉得太疯狂啦”,3年级的李建珩是全校粤曲唱得最好的孩子之一,略显稚气的她俏皮地告诉记者,除了星期三下午,她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后还会让妈妈播放粤剧段子,自己跟着唱,也跟着学步子,“因为唱粤曲会显得自己比较高雅”。这个“小粤曲迷”不但学习成绩是全班第一名,还在佛山官方录制的《通济》宣传片中担任主唱,2011年,她在一部描述梁玉嵘的纪录片中扮演童年梁玉嵘,一首《育苗》更是唱得惟妙惟肖。
梁玉嵘告诉记者,目前,粤曲听众仍以老年人为主,年轻一辈的听众“接力”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于母校在‘粤曲班’上的尝试,我非常支持,如果母校需要我,只要有时间,我随时愿意回来。”
佛山市第一小学的粤曲培训基地,老师正指导学生唱戏时需要注意的身段表演
佛山市第一小学的粤曲培训基地,唱念做打在这里样样都教得齐全。图为女生们正在练习舞枪
佛山市第一小学的粤曲培训基地,练习月琴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