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传播与保护 >

    薪火相传启后人——采访粤剧老艺术家叶兆柏先生侧记

    发布时间:2022-11-17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粤剧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不断传承发展,生生不息。这欣欣向荣景象的背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的粤剧艺人在艰难困苦中的坚毅,正式他们的这份执着,精心呵护了粤剧那曾经已经奄奄一息的火苗。今天,当年那微弱的粤剧火花,经过一代代粤剧艺人的薪火相传,如今已经再度展现璀璨的光辉。本次采访的粤剧老艺术家叶兆柏先生,也是这支接力大军中的一员。
    20世纪30年代,叶兆柏出生于广东南海平洲。他6岁练功,8岁起开始登台演出。尽管龙虎武师出身,但这并不妨碍他好学上进。斗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他,硬是在脑海中印下了一部又一部的粤剧名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叶兆柏正式加入广州粤剧工作团。在薛觉先、白驹荣等粤剧顶级大佬倌的悉心培养下,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叶兆柏敢想敢拼,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硬是从一个根本就没有机会开口的龙虎武师转身为在粤剧舞台上分量很重的丑生。
    那些年,他先后师从薛觉先、白驹荣、文觉非、靓少英等老倌,从《十五贯》中的熊友兰到《山乡风云》的“斩尾蛇”……叶兆柏在粤剧前辈的一步步引领下,走出了自己的粤剧艺术人生。他常说:“没有前辈,就没有今天的我。”
    粤剧的根已经深深扎在叶兆柏的心里,无论是高峰亦或是低谷,他从来就没有遗忘。他时时刻刻想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将从前人手中接过的粤剧火种再传下去。
    1983年,广东粤剧院应文化部的要求保存粤剧南派武技行当戏资料。当年,继花面武生少昆仑与罗品超拍了《伏姜维》之后,还要拍粤剧经典剧目《芦花荡》。

    图片

    图片

    粤剧《伏姜维》《芦花荡》录像带

     

    当任务下达时,剧团里有些老倌都劝叶兆柏,赴香港演出的日期将到,演《芦花荡》万一有什么闪失,势必会影响赴港演出,不如赴港演出归来再演。但叶兆柏不同意。而且当时在《芦花荡》中饰演张飞的花面武生少昆仑,其身体状况已经很不理想,这也是叶兆柏最大的担忧。
    少昆仑(1910——1989),原名陈庆伦,广东南海人,十五岁投班学艺,拜武师少玉龙为师,后随小武新靓就(关德兴),名花旦关影伶等演出,得名师指点,几年后升为正印武生、正印小武。曾被称为“大猛特猛真军小武”,他擅长演武生小武、大花面,腰腿功特别好,熟习各种南派表演招式。他晚年热心传艺,扶掖青年演员,并积极参加粤剧南派武功整理工作。
    他是叶兆柏非常尊敬的老倌之一,此时已经七十多岁高龄,而且还有严重的高血压。要知道,抢救粤剧艺术是一件跟时间赛跑的事情。或许一两天之间,就会造成终身遗憾。当时40多岁的叶兆柏能等,但如此状态的少昆仑能等吗?一切都不可预知。于是,做就对了。叶兆柏力排众议,启动了《芦花荡》的复排和拍摄工作。
    《芦花荡》是粤剧戏行中经典中的经典,是粤剧南派的行当戏,也是“戏子封王”李文茂的代表作之一,粤剧人代代相传百多年。传承经典,责无旁贷。叶兆柏与该戏也是渊源颇深。早在1953年,恩师靓少英曾向他亲授《芦花荡》,一招一式都铭记于心。转眼间,1958年广东粤剧学校建校,叶兆柏受白驹荣校长邀请到学校向首批学生曾日祥等教授《芦花荡》一剧。这一承一传,《芦花荡》在他心中已经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尽管时隔多年,但论起演出他心中八九不离十。
    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懈怠。《芦花荡》是历代艺人口口相传的经典戏宝,并没有剧本。叶兆柏在已经70多岁的仑叔家对曲、对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口述剧本,并由当年的粤剧院编剧张翠梅根据口述整理成剧本,留存了宝贵资料。
    整理成剧本之后,少昆仑叶兆柏二人在家中用扫把柄、丫叉武打排演。《芦花荡》的对打形式是南派武打的“格三星”、“千字手”等招式,具有极富个性的南派,表演特色。例如,该剧中周瑜的饰演者叶兆柏在表演中的握枪、牵马的架势非常老到,叶兆柏用食指压着枪杆,中指、拇指拈枪等是典型的南派握枪方法,握拳、拖马、拉马的架势都相当亮丽,他与少昆仑的对打是难得一见的南派武打经典。
    除此以外,在不失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视频的特点,将当年师傅靓少英教的内场首板,改为出了场就唱,作了这些创新,令表演效果更加完美。两人的表演,下盘稳固,桥手坚实,刚柔相济,攻防兼备,简单实用,但又气势凌厉,威风凛凛。一套《芦花荡》武打套路中清晰可见南派武功的传承脉络。经过两次排演后,在广东粤剧院录像,一次就大功告成。

    图片

    叶兆柏与少昆仑拍摄的《芦花荡》录像片段

     

         令人惋惜的是,原计划拍完《芦花荡》之后,还要拍经典剧目《王彦章撑渡》,由于仑叔因身体原因不能演出了,只能作罢。这一遗憾深深刺痛了叶兆柏。

    “前辈给了我饭吃,我就要回馈粤剧,要传承下去。”叶兆柏这样说,也这样做。生命不止,传承不息。现年86岁早已桃李满门的他,还在坚持致力粤剧传承工作。他累并快乐着。
    2015年至2018年,他到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先后传授了《玉皇登殿》《芦花荡》《借靴》《斩二王》等粤剧经典剧目。

    图片

    图片

    叶兆柏指导学生排练

     

    2018年1月,受广东艺术研究所委托,为了抢救传统剧目,担任复排经典粤剧官生戏《十奏严嵩》总导演。该剧倡导“反腐倡廉”,大受群众欢迎,省内多地演出,深受好评。他还长期扎根工人粤剧团任艺术总指导,扶掖晚辈。
    已是耄耋之年的叶兆柏,一刻也没有停下传承粤剧的步伐,甚至连放缓都没有。他到中山大学、家乡南海平洲、深圳等地讲进行粤剧传承讲学活动,还积极参加《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任顾问参与整理工作,2020年10月为广州文学艺术研究院粤剧中国保护中心录制古腔古曲,留存非常珍贵的资料。
    2021年12月19日,广东繁荣粤剧基金会、《红船星辉》联合为叶兆柏举办的“丑也风流七十八载”传承专场,众徒子徒孙演出了《借靴》等当年叶兆柏老师的戏宝。他还粉墨登场饰演先后饰演《六国大封相》的“胭脂马"和《山乡风云》中“奸到出汁,坏到入骨”的"斩尾蛇”,令观众捧腹大笑,专场将要谢幕,叶兆柏老师兴之所至,表演了六十多年前由师傅靓少英亲授的铁线拳,演出圆满成功!几十年的艺术实践,让他深刻体会“振兴粤剧,必须要振兴行当”的重要性,这次演出不但是他的荣光,更是粤剧丑生行当的精彩亮相,让人们再次回到按“无丑不成戏”的往昔岁月。
    古诗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尽管叶兆柏已经退休多年,但他那份对粤剧的热爱以及对粤剧艺术传承人执着,一直在源源不断地推动他迈出传承的步伐。他向粤剧经典致敬,并通过传、帮、带形式将宝贵的艺术经验传授青年粤剧演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区动人的粤剧传承之歌。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