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传播与保护 >

    林榆粤剧创作成功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2-15 作者:潘邦榛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一个以“为人民的艺术”为题的“林榆粤剧艺术研讨会”本月5日在广东粤剧院成功举行,研讨会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主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省剧协、广东人民出版社协办、广东粤剧院承办,引起了许多粤剧界同行和观众的关注。
           林榆今年已97岁高龄,青山不老,德高望重,是位为新中国的粤剧革新和发展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的著名粤剧艺术家。他从艺大半个世纪,1953年已受命组建广州第一个国营粤剧团——广东粤剧团,后曾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除了行政领导事务之外,还将主要精力放在导演和编剧的工作上,创出佳绩,由他导演的现代戏《山乡风云》,就在粤剧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林榆在研讨会上
     
           更为难得的是,1985年他离休后不忘初心,仍继续努力笔耕。他创作出雅俗共赏的好戏《伦文叙传奇》,喜获文化部“文华奖”,并拍成了戏曲电影,影响很大;感人至深的《花蕊夫人》一剧也在省里获了大奖,演出不断。到2013年,他还出版了《晚秋剧作》一书,除《伦文叙传奇》与《花蕊夫人》两剧外,还收入了他用心编写的《红颜知己英雄泪》《唐伯虎闯京》和《饮马珠江》三个长剧,虽暂未搬上舞台,却仍各具特色。2015年,他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可说是实至名归。
           5日研讨会的召开,正是为了集中研讨林榆的艺术成就,更好传承弘扬老一辈艺术家的可贵精神和粤剧事业,与会的领导和专家都一致赞扬林榆为后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笔者的发言则围绕林榆在创作方面的成就,着重谈了两点看法:
           一是林榆之所以在创作上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他对岭南文化的瑰宝——粤剧感情很深,有着一份“热爱和执着”,他认为一剧之本很重要,要编出真正富有粤剧特色的好戏,必须充分调动本土编剧的积极性,自己作为编导之一,“有责任,有使命感”,因而他不怕困难,他敢于担当。在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的表彰座谈会上,他的发言就说到:“搞艺术创作,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精神。”他也曾说过一番对笔者印象很深的话:“年纪大了,有时连粤剧曲牌的名称和旋律都记不起了,怎么押韵也忘了,但我决不放弃,终于慢慢又想起写出来了。” 就靠这“永不服输”、“决不放弃”的精神,他十分勤奋努力钻研,加强积累,还不断修改提高作品,像《伦文叙传奇》,他就认真听取过好些编导同行的意见,《红颜知己英雄泪》原名《励剑南天》,写了几稿都觉得不成熟,后他读到长篇小说《白门柳》,受到启发,即去函请教该书作者、广东文联主席刘斯奋,刘对本子提出了非常中肯的修改意见,促成了剧本的定稿。
           二是提出了林榆作品有四大亮点:其一,善于选取岭南本土题材,写广东故事,作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二,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唱响爱国主义的旋律,高扬英雄主义的精神,歌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三,重视对作品有深远意义的主题的挖掘和提炼,赋予人物与时代相符的精神面貌;其四,在艺术上坚持“粤剧姓粤”,在认真继承粤剧艺术的本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作品富有粤味。
           这些亮点,在《伦文叙传奇》一剧中展现得最为突出。作品主角是有“鬼才”之称的广东状元,其故事家喻户晓,但又印上了旧时代的标记,林榆就作了精心的改造和提炼,刻划出伦文叙富于平民化基调的可爱形象,其出类拔萃的才华,奋发向上的精神,特别是恪守信义,不贪慕富贵尊荣的情操,确给当代带来了健康的导向;本子对粤剧板腔和小曲的恰当运用也使其粤味浓郁。此外,《花蕊夫人》深刻揭示了女主人公的家国情怀和她的不畏强权、义烈可风,实在感人至深,剧中不少唱段也颇精彩。再看《红颜知己英雄泪》,写的就是广东顺德人陈邦彦反对异族入侵,英勇卫国的历史,本子一改再改,提炼主题,突破很大,富有魅力;《唐伯虎闯京》以唐伯虎的画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写到了反腐惩恶斗争,人物也有灵气;而《饮马珠江》则是一个现代戏,演的是解放广州初期,我军依靠群众与潜伏下来的敌人斗争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既有传统韵味,又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对于后面这三个还未得到排演的新作,笔者建议再组织研讨,希望让林榆前辈能看到上演,粤剧舞台又多些好戏。

     

    研讨会后合照(图片来源于广东粤剧院)
     
           十分高兴的是,林榆到了会,他感到甚为欣慰,表示“希望研讨会能为今后的粤剧创作留下有用的借鉴”,并寄语“粤剧要有更大的发展”,我们通过研讨,确实可以从林榆可贵的精神和粤剧创作的成功经验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努力提高,同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