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464)广州广舞台戏院、广州太平戏院

    发布时间:2024-02-06 作者:粤剧大辞典 来源:粤剧大辞典 点击:



    广州广舞台戏院

    位于广州市东堤二马路地段。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华侨商人孝世桂等集资兴建,模仿上海天蟾大舞台设计,于1913年建成,由警世钟新剧社作开幕演出。院内设有座位2000多个,是当时广州市规模最大、样式最新的戏院。著名的粤剧戏班如乐同春、祝华年、周丰年、咏太平等都曾在此演出。该戏院坐落在繁华的东堤,坐客常满。可惜开业后第二年即因失火而被毁。

     

    广州太平戏院

    位于广州市人民中路(原名太平路)址。1914年由广东商团成员在商团操场原址投资兴建。戏院为三层砖、木、钢金字架混合结构,建筑面积为1705.9平方米。全院设有座位1850个,地下座位半数是对号位,有固定木(竹)椅,二楼两侧各设3个厢房,每个厢房有4~6张座椅,主要为富人和院主、股东亲友留座。1921年间,考虑西有“乐善”,南有“海珠”的鼎足情势,为拓展业务,标新立异,吸引观众,该院仿照上海大舞台戏院,将戏台改建成旋转舞台。每演完一幕后可将戏台转动,即将已布景之一面移出接连开演,省却落幕布景之烦。观众以此为广州前所未有而趋之若鹜,各粤剧戏班亦乐于在此演出,是当时较具规模和较现代化的戏院。1925年,马师曾的大罗天班曾在此演出《苦凤莺怜》《佳偶兵戎》和《狸猫换太子》等。由于该戏院地处非繁华地段,又屡遭军队借住,且活动舞台设计不合理,使用不便,故营业日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该戏院由广州市政府文教局接管。1953年,戏院转由广州市文化局管理后,对戏院进行了改造,设立了广州市文娱场所首个观众休息室,备有茶水供应,并有杂志报纸供观众阅览,后台建有演员专用洗手间和浴室,二楼有演员宿舍。1952年,广州市全国戏曲观摩会演传达学习委员会曾在此举办“粤剧老艺人表演会”,陆锦、胡国权等表演“开套”,靓少英、貂蝉月表演《西河会妻》,蛇仔利表演《盲公卖唱》,金山炳、大牛炳表演《芦花荡》,靓东全、白少棠表演《苏武牧羊》,新珠、庞顺尧表演《空城计》。1954年,广州粤剧工作团、“南方”“永光明”“新世界”“大四喜”“光华”等剧团也曾在此联袂演出《六国大封相》《西河会》《闯宫》《拾玉镯》等。

    1970年,受广州市的地下防空工程影响,该戏院地基全面下沉而被拆除。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团体 机构 场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