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455)琼花会馆、吉庆公所、八和会馆

    发布时间:2023-10-18 作者:粤剧大辞典 来源:粤剧大辞典 点击:


    琼花会馆

    早期粤剧本地班艺人的行会组织。创建年代和地点有多说:一说创建年代在明代万历(1573)以前。根据已故粤剧老艺人黄君武忆述,曾见过佛山汾江边码头有一块立于明万历年间、刻有“琼花水埗”字样的石碑,他认为这就是琼花会馆戏船码头。另一说在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5),北京艺人张五(瘫手五)逃亡来粤,向红船子弟传授京腔、昆腔,并建立了这个会馆,故粤剧戏班(包括广府班和下四府班)所供奉的戏神都有“张师傅”。再一说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印的《佛山忠义乡志》(卷五),已有“琼花会馆在大基尾”的记载,志书所附的“乡域图”亦标示有琼花会馆所在的位置,说明其创建时间最迟当在雍正、乾隆之间。还有一说是根据《广州城坊志》的有关资料及老艺人忆述,认为广州也有琼花会馆,地点在太平门外,建立时间在明万历年间。

    琼花会馆在粤剧本地班的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清道光年间(1821—1850)杨懋建所著的《梦华琐簿》说:“广州佛山镇琼花会馆,为伶人报赛之所,香火极盛。每当祀神时,各班中共推生脚一人,生平演剧未充厮役下贱者,捧神像出龛入彩亭。”琼花会馆是当地管理戏班的机构和进行活动的场所,艺人在此聚首,排练、教习、切磋技艺,办理戏务。本地班下乡演出前,必须在琼花会馆聚头,然后再分散到四乡演出。在重大节日,本地班还有联班演出。清道光十年(1830)刻本《佛山街略》记述:“琼花会馆,俱泊戏船,每逢天贶,各班集众酬恩,或三四班会同唱演,或七八班合演不等,极甚兴闹。”咸丰四年(1854),本地班艺人李文茂率红船子弟响应太平天国起义反清,琼花会馆遂为清兵所毁。

     

    吉庆公所

    琼花会馆因李文茂起义为清兵所毁,粤剧备受压制摧残。后清廷禁令稍弛,粤剧逐步恢复演出。为使各戏班有立足营业的机构,粤剧艺人于同治七年(1868)成立吉庆公所,所址在广州黄沙同吉大街。公所大厅挂有“水牌”(又称货单),开列粤剧各戏班班名、演员、剧目等,以供四乡进城雇请戏班的“主会”选择。“主会”选中某班后,须在公所签订合同,合同内容一般包括演出时间、地点、剧目、主演,订明“戏金”金额以及双方须遵守的条款。公所按合同金额抽取2%的佣金(由“主会”与戏班各出一半)。光绪十五年(1889)八和会馆建成后,吉庆公所迁往广州河南同德大街,成为附属于八和会馆专门管理戏班“卖戏”的营业机构。

     

    八和会馆

    清光绪十年(1884)由粤剧艺人新华倡导,合全行之力于光绪十五年建成,是继琼花会馆、吉庆公所之后的粤剧艺人行会组织。会馆建在广州黄沙海亭街(今梯云西路附近),“占地六十余井”(约合1000平方米)。命名“八和”是取和翕八方之意。八和会馆实行行长制,首任行长是邝殿卿(新华)。会馆把艺人按照行当和在班内职务分别归属带“和”字的8个堂口:生行中以演武戏为主的小武、武生属永和堂;以演文戏为主的小生、正生、总生、公脚属兆和堂;旦行属福和堂;净行属庆和堂;丑行属新和堂;五军虎(武打演员)属德和堂;棚面(音乐人员)属普和堂;掌管戏班经营业务管理事务者属慎和堂。各堂均设宿舍,用以安置失业艺人和每年散班后无家可归的艺人。会馆还设有养老院(收容赡养老年无依的艺人)、安息所(料理去世艺人的后事)等机构,并开办八和子弟小学、八和粤剧养成所等学校和科班。

    八和会馆对团结艺人,协调戏班关系,倡办艺人福利事业,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民国以后,曾先后改名为八和公会、八和剧员总工会、八和粤剧协进会。1925年改行长制为委员制,曾选举靓耀、千里驹、少新华等为委员。抗日战争开始不久,会馆被日本飞机炸毁。广州沦陷期间,在南华中路租一房屋维持会务。抗日战争胜利后,馆址初迁和平中路,后迁恩宁路,先后改名为八和粤剧职业工会、八和粤剧职工大会。1946年关德兴和薛觉先、马师曾任正副会长。1947年改选,选举黄君武为会长。那时广州的社会局、警察局、机器工会都有势力伸进“八和”,并要粤剧戏班的灯光、布景部门的人员改属机器工会,致使“八和”的会务和戏班的管理日益混乱。从八和会馆建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粤剧职业艺人均须入会,无会籍者不准搭班演戏(女艺人在1924年后才被允许入会;下四府班则没有参加“八和”)。在粤剧演出频繁、艺人聚居较多的地方如香港、新加坡、美国都设有八和会馆的同业组织,执行行会职能。抗日战争期间,粤剧广府班艺人纷纷流入广西,1942年,在南宁成立广西八和会馆,在梧州成立广西梧州八和职业公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属“八和”的机构撤销,广州地区粤剧从业人员参加广州市总工会所属广州市粤剧曲艺工人临时代表会,后转入文教工会。20世纪80年代,“八和”机构有所恢复,1985年成立广东粤剧八和联谊会。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团体 机构 场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