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449)采南歌童子班、新少年童子班、超群乐童子班

    发布时间:2023-05-31 作者:粤剧大辞典 来源:本站 点击:


    采南歌童子班
            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革命党人程子仪“建议创设戏剧学校,编制各种爱国剧本,招收幼童,授以相当教育,俟其学业有成,乃使出而实行表演。如是方可以涤除优伶平时不良之习惯,一新人之耳目”。对此,革命党人陈少白、李纪堂二人积极支持,并由陈少白提供剧本,李纪堂以及粤中富绅黎国廉、钟仲珏、钟锡璜、潘佩瑜等合共捐资3万元创办。班址设在广州河南海幢寺诸天阁,招收12-16岁学徒共80人,除教授粤剧表演课程外,还设文化课、戏剧常识课。教戏师傅有大牛宽、雷公祥、跛生、马蹄苏等。学徒边学习边演出,剧目有《地府闹革命》《黄帝征蚩尤》《六国朝宗》《文天祥殉国》《儿女英雄》《侠男儿》等改良新戏。当时舆论认为采南歌“所排新戏颇博世人好评,实开粤省剧界革命之新声”。该班虽因经济困难创办一年多便被迫解散,但已培育不少人才,如后来成为粤剧名角的靓元亨、扬州安、赛子龙、余秋耀、靓荣、靓少凤、李丕显、利庆红、大眼钱、新丽湘、冯公平、戴廉吉等,都出身采南歌童子班。
     
     
    新少年童子班
            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班址在广州梯云桥脚(现丛桂路附近),招收18岁以下10岁以上的儿童80人。创办人是布瑞伦、唐少波等。教戏师傅有花鼓江、吴友山、仙花达、陈就、鲍进安、美玉、张娇、邓晚、白头三等。该班创办人仿效学堂教学形式对旧科班进行改革,除学艺外,还开设文化课(布瑞伦亲自执教)、体育课、军事操练课。设“管学堂”三人,管理学徒生活和纪律。除供给学徒食宿铺盖外,每人每年还发给冬、夏制服各一套。每天早晨练完功后就穿上整齐的制服进行操练。该班是年农历二月开学,十月即开始演出,共办了三年。宣统元年(1909)秋,新少年童子班在鹤山演出时遇台风,戏台倒塌,戏箱损失殆尽,唐少波认为无力续办,宣布解散。学徒由八和会馆介绍到各戏班。后来成名的有武生新珠,花旦满堂娇,小武擎天柱、寸度帘,打武家德胜等。
     
     
    超群乐童子班
            1918年春开办。班主周锦波(艺名细旺)。地点设在广州河南德和大街周锦波家。该班招收学徒75人。教师由周锦波、陶三姑夫妇和七个失业艺人担任。由于资金不足,设备简陋,条件较差,周氏夫妇租赁河南永兴街一间歇业的油桶店铺作教练场所。每个学徒每月要缴交6元作为膳食费和补贴班主和师傅的伙食以及购置一些简单的“行头”之用。该班开学后,经过四个半月比较严格的训练,于同年闰七月初十就以“超群乐童子班”的班牌“开身”下乡演出。前后三年先后演出于惠州、河源、汕尾和广九铁路沿线一带,至第三年才回广州河南戏院、南关戏院演出。1921年班主带全班“卖戏”到新加坡演出,维持了八个月后就地解散。后来回国演戏并成名的演员有少达子、赛武子、李松坡、少新权、李瑞清等人。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团体 机构 场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