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436)广州粤艺发展中心、横县民锋剧社、灵山县粤剧团

    发布时间:2022-11-17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图片

    广州粤艺发展中心

    1994年9月,以原广州粤剧团总团部精简后的架构和人员为基础成立,独立建制,直属广州市文化局领导。广州粤艺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粤艺中心)设人事部(科)、行政部(科)、文秘档案科(初期曾设有基建部、发展经营部,后撒销),成立拥有粤剧演出队、轻歌队的广州粤艺综合艺术团和粤艺综合服务公司。领导成员先后有:主任张力田、卢盛霞、何成昌,以及蔡卫红、戴家驹、杜国楠、岑赖棉。
    根据广州市文化局的决定,粤艺中心承担了原广州粤剧团总团部的后勤和部分行政、人事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开展粤剧艺术资料的搜集、编纂和组织专题性的演出等任务,进行了多项具体工作。一是为离退休人员服务。原广州粤剧团有离退休人员200多名,改制后,广州粤剧一团、二团和红豆粤剧团的退休人员也转由粤艺中心管理,并代管原广州京剧团的离退休人员。粤艺中心会同工会、离退休协会,热诚为老艺人服务,被评为“敬老先进单位”。二是非受聘人员的管理安置。对原广州粤剧团在体制改革后的非受聘人员54人进行分流安置使之各得其所。同时组织没有“上岗”的艺术人员进行演出、辅导和对外艺术交流活动,并适时输送给有关单位,起到“蓄水池”的作用。三是全面开展各类档案的搜集、整理和建档工作,完成了原广州粤剧团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艺术活动”“演出剧目”“已故艺人”以及文书、会计等各类档案的有关文字、照片、音像等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工作,于1999年通过省级档案工作评审,被评为“广东省特级达标单位”。在此基础上编纂出版《广州粤剧团团志》,获“广州市地方志、年鉴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四是开展有关艺术活动。2000年之前,粤艺中心所属的两个粤剧演出队,坚持数年在泮溪酒家等场地演出,每年均演400场以上。四个轻歌队在中国大酒店等场地演出,每年约演1000场以上。粤艺中心还先后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1995年“金狮粤韵贺羊城——元旦文艺晚会”“江南迎春平安贺岁——新春粤剧轻歌艺术专场”演出、“纪念抗日战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以及“陈自强粤曲作品欣赏会”“卢启光从艺65周年演出专场”等。并选派艺员参加庆祝香港回归、庆祝中共十五大召开和“广州好”焰火晚会等演出;派出艺员赴广西、广州白云区进行示范表演、辅导、讲课等。
    粤艺发展中心地址在广州市桂花岗。

    横县民锋剧社

    抗日战争开始后,广西横县陶圩的进步青年,在中共地下党员何乾的领导下组织读书会,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业余民锋剧社,聘请粤剧艺人彭元为师傅,教授了《越打越肥》《拉丁记》等一批揭露时弊的小戏。日本侵略军压境时,剧社一度中止活动。抗战胜利后剧社恢复,聘请粤剧艺人白驹全为师傅,排演了《荆轲刺秦皇》等剧。1947年秋,何乾和剧社社长邓智参加了游击队,民锋剧社遂停止活动。剧社成员龙泳翎、陶永熙、戴书中、戴绍基、刘沛德、洪辉等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第八支队,洪辉在战斗中牺牲。横县解放后,邓智任横县上西区(陶圻)副区长,又恢复了“民锋剧社”,邓智仍任社长,龙泳翔、陶永熙任副社长,先后排演了《白毛女》《九件衣》等剧。这时的民锋剧社已成为一个专业性的粤剧团体。演员有陶永熙、邓家风、叶振、施曼丽、戴秀清、戴秀珍等。音乐员有龙泳翔、戴琪、戴文、戴堃等。全社共40多人。1950年8月,为南宁专区接收改编为“南宁专区筑路动员委员会文艺工作团”,在铁路工地沿线慰问演出。1951年3月改编为“广西省戏曲改进委员会粤剧工作第一团”,曾编演粤剧《癫跛传》和《唇亡齿寒》,参加为抗美援朝捐献“鲁迅号”飞机义演。同年11月改编为广西土地改革委员会巡回剧副团第一分团,到钦州、南宁各地演出。1952年6月土改结束,恢复“粤剧工作第一团”称谓。后调到宁明县另组宁明粤剧团,“文化大革命”期间撤销。

    灵山县粤剧团

    原为成立于1950年的灵山县工商联粤剧团。1953年由县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灵山县艺力粤剧团。1961年转制为地方国营,定名为灵山县粤剧团。1964年举办青少年艺术训练班,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1969年剧团解散,1977年恢复活动。1983年县政府出资选送15名学员到广东湛江艺校培训,1984年起县文化局又先后举办了三届艺术训练班,为剧团输送了新的艺术力量。
    历任团长万昌盛、李为群、施显仁、刁家忠、卢作联、李英俊、包国雄、麦光荣。主要演员先后有杨醒龙、李艳影、李雪卿、梁绮星、梁英、李英俊、秦伟君、彭永忠、黄群等。主要上演剧目《伍员出昭关》《二八娇妻一岁郎》《一江春水向东流》《梁山人马》《十五贯》《山乡风云》《梁祝》《宝莲灯》《打金枝》《乞米养状元》《二郎桥多》《花王之女》等。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团体 机构 场所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