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432)佛山粤剧团、中山市粤剧团、中山花锦绣粤剧团

    发布时间:2022-11-17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图片

    佛山粤剧团

    前身是1985年由原佛山地区粤剧团和佛山市粤剧团合并组成的琼花粤剧团,1986年9月改为现名。团长黎赞辉。主要演员先后有陈大卫、伍海清、梁国锐、雷爱莲、陈妙珍、黎小詠、周恩、凌东明、何丰仪、余海燕等。主要演出剧目有《黄飞虎反五关》《平贵别窑》《吕布与貂蝉》《人面桃花》《抢驸马》《三看御妹》《风雪卑田院》《九宝莲》《孽海情花》《柳毅传书》等。
    该团坚持深入基层,常到演出条件简陋的乡村、渔港、山区演出。1986年5月曾应邀赴澳门与当地粤剧艺人联合在澳门永乐戏院和路环演出《柳毅传书》《人面桃花》等剧。
    该团于1989年3月停办。

    中山市粤剧团

    1985年成立,以1983年停办的原中山县粤剧团班底为基础组建。实行政府补贴集体承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聘请张少华、李秋雯为正副团长,实行团长责任制。主要演员除张少华、李秋雯外,先后有黄炎工、高子凌、阮金泉、李春霞、朱少杰、梁琼珍、赵绯红等。导演李秋雯(兼)。乐师有李大铿、孔荣、李森等。并特邀广东粤剧院演员刘美卿为艺术指导。张少华、李秋雯善于学习、吸收前辈艺人的唱腔和表演艺术,运用于艺术实践中。先后演出的剧目有50多部,其中常演的有《云龙丹凤缘》《玉河浸女》《拜月记》《凄凉姐妹碑》《喜结错中缘》《大闹梅知府》《金锏打皇妃》《花枪奇缘》《征袍还金粉》等20多个。
    该团十分重视演出质量,善于经营管理,坚持不断公演,长期送戏到农村山乡,成立以来,平均每年演出280场以上,最高年份达300多场。1991年和1998年,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文化系统文明单位”和“广东省文化艺术上山下乡先进单位”。其事迹曾在省级和当地报刊介绍。
    该团还开展与香港、澳门的艺术交流,1989年与香港百花粤剧团、工总工人粤剧团在广州、中山两地举行三团联合演出,并多次赴澳门公演。观众踊跃,反响良好。
    剧团团址在中山市石岐区孙文中路147号。

    中山花锦绣粤剧团

    民营剧团,成立于1987年,团长杨春花。这是一个家族式经营的农村职业剧团。父亲杨根荣是剧团高胡乐师,长女杨春花担纲花旦,次女杨葵花、三女杨美、儿子杨汉星以及女婿,都在剧团担任主要演员和主要舞台工作人员。于每年春(春节前后)、秋(农历八月到十月)两季组织剧团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城镇、农村演出。该团设备虽然比较简单,但他们重视艺术质量,根据观众需求选演剧目,坚持排练制度,曾邀请陈小莎、蔡孝本等粤剧导演辅导和排演新戏。也曾聘请京剧演员参加演出,增强武打戏的实力。因为演出队伍相对精干,经营成本较低,演出灵活,所以很受观众欢迎,剧团也能靠演出收入维持。曾在该团担任主要演员的有杨春花、廖国风、吴玉麟、杨汉星、黄炎工、杨美、杨葵花、潘国荣等。并曾邀请陈少棠、徐醒飞等加盟演出。主要演出剧目多为农村观众喜好的传统戏,如《金叶菊》《乞儿闹公堂》《三跪九叩寒江关》《吕布与貂蝉》《唐明皇与杨贵妃》《三打白骨精》《难为淑妇心》等。团长杨春花曾参加首届和第三届广东省中青年演员技艺大赛,分别获得优秀表演奖和银奖。
    剧团团址在中山市三角镇。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团体 机构 场所篇

    图片

    阅读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