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416)广东粤剧团、广州粤剧工作团

    发布时间:2022-07-08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图片

     

    广东粤剧团

    1953年2月在“广东农村粤剧团实验剧队”的基础上组建的国营剧团,属广东省文化事业管理局领导。团长林榆(兼导演)。主要演员先后有新珠、李翠芳、何剑秋、黎国荣、李飞龙、练玲珠、刘美卿、何紫霜、邓丹平、李艳霜等。编剧杨子静、林仙根、莫汝城。导演麦大非。乐师有梁秋、黄不灭、潘苏等。舞美设计何启翔,灯光林海。演出剧目有《罗汉钱》《楚汉争》《秦香莲》《屈原》《单刀会》《夜送寒衣》《妇女代表》《闹严府》《搜书院》等。建团初期主要由老艺人带领一批初露头角的青年演员,在业务上实行以老带新,并聘请京剧、昆曲教师路凌云、姜世续、马传菁指导演员的基本功训练,演员阵容虽不及当时的大班,但在严谨选择剧目、严格排练、严肃舞台作风等方面,在行内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1955年底马师曾、红线女从香港回广州参加该团工作,并有陈醒章、卢伟棠、陈江枫、朱伟雄等演员加入,该团扩展为两个演出团。马师曾、林榆任正副团长。演出《昭君怨》《斗气姑爷》《孟姜女》《苦凤莺怜》《刁蛮公主》《画皮》等剧。1956年带《搜书院》《单刀会》《秦香莲》等剧赴京、沪演出,汇报粤剧改革成果,获得较高评价。周恩来总理观看了《搜书院》的演出,并接见马师曾、红线女等主要演员和剧团领导,为广东粤剧团亲笔题词,并在昆剧《十五贯》座谈会的讲话中,给予粤剧“南国红豆”的美誉。1958年4月,广州粤剧团并入,改称“广东省粤剧团”,改属广州市文化局领导。同年11月,再与广州市属各粤剧团合并,成立广东粤剧院。

     

    广州粤剧工作团

    1953年2月在广州曲艺大队的基础上组建,是广州市属第一个国营粤剧团,由广州市文化局领导。团长白驹荣,副团长林韵、黎民。主要演员先后有白驹荣、区少基、薛觉明、梁少声、小木兰、李燕清、陈小茶、谭玉真、白超鸿、新名扬、陈少珍、陈小汉等。编剧陈晃宫、陈卓莹、傅炜生。导演陈酉名。乐师朱海、邓细、高沾、区叠、邓础峰等。舞美灯光设计潘福麟、何英仲等。剧团设置了行政、人事、艺术管理部门,制定了政治、业务学习(练功)制度和导演排练制度等。建团第一个戏是《白蛇传》,受到当时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委员会“春节剧目研究组”的好评和撰文称赞;后陆续上演《卖怪鱼龟山起祸》《宝莲灯》《红楼二尤》《选女婿》《十五贯》《琵琶记》《窦娥冤》《梁天来》等剧目。因双目失明而辍演多年的名小生白驹荣改演老生、丑生,在舞台上重放光彩,深受同行与观众的敬佩。1954年4月,薛觉先从香港回穗参加该团,任艺术委员会主任,主演《闯王进京》《宝玉与黛玉》《花染状元红》《胡不归》等剧。在白驹荣、薛觉先的带领下,该团的业务进一步发展。1954年和1956年,先后赴上海和广西演出,上演了《宝莲灯》《红楼二尤》等剧目,受到两地观众的欢迎和文化、戏曲界人士的好评,认为演出“介绍了戏改后粤剧艺术的全新面貌,带来了戏曲改革的经验”。在上海期间,白驹荣、薛觉先、陈酉名、谭玉真、小木兰、陈小茶、李燕清等主要演员、艺术骨干拜会了欧阳予倩、田汉、梅兰芳、周信芳、言慧珠、梅葆玖等著名戏剧家。在两地演出期间,该团观摩了当地多个剧种的演出剧目,进行座谈互访,开展艺术交流。该团从1953年成立至1957年结束的四年多时间,共编演长短剧目54个,演出2290场,观众2855535人次。还定期深入工厂、农村、海港、部队演出。
    1957年10月该团与珠江粤剧团合并为广州粤剧团。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团体 机构 场所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