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广州粤剧院举行新编小剧场粤剧《胡不归》创排启动仪式

    发布时间:2022-03-02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启动仪式合影

     
           2月28日下午,新编小剧场粤剧《胡不归》创排启动仪式在广州粤剧大院举行。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王炜,广州粤剧院书记、董事长花利红,艺术总监、总经理欧凯明,副书记黎骏声,副总经理罗巧华、苏华、徐碧,以及《胡不归》剧组人员参加了活动。
     
      
    启动仪式现场

     
           新编小剧场粤剧《胡不归》由广东省艺术研究所和广州粤剧院联合创作。该剧由广东省艺术研究所编剧陈建忠创作剧本,广州粤剧院青年导演曾秋玲和广东省艺术研究所青年导演吴烨华担任导演,陈骏旻、莫燕云、冼圣莲、肖婉婷、杨作霖、蓝海韵等青年演员担任主演,其他主创人员全部为广州粤剧团优秀创作人才。启动仪式由黎骏声副书记主持,王炜所长、花利红董事长、欧凯明总经理先后致辞。编剧陈建忠、导演曾秋玲分别对剧目进行了阐述。
     
      
    王炜致辞

     
           王炜所长首先对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与广州粤剧院的合作表达了愉快之情。他认为小剧场粤剧《胡不归》不是一次简单的传统剧目复排,也不仅是对粤剧艺术的广义上的传承发展,而是实践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一次尝试。他还分别从小剧场的推广传播、戏曲创新的时代性和两家单位合作的积极意义等方面表达了对剧目的期待。“我们希望利用小剧场的优势,通过相关院线让作品在国内进行广泛的演出和交流。更希望我们能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强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播。希望在疫情消除之后,通过相关的渠道走出去。”王炜所长说,“建国以来,我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戏曲创新和时代性的探讨与实践。而实践永远是最充满生机的,我们想通过这一次实践得到一个更好的创新成果。我们要把传统艺术最重要的内容凝聚在人物形象上,对人物形象能够进行更加时代性和理性的思考,赋予时代的意义,被时代的观众接受,这是最核心的、不变的意义。但整体的脉络仍是万变不离的。至于表现的手段,可以适当借鉴一下现代手段。但是不建议,也不提倡用过多的外部手段和技巧去掩盖内容的贫乏和人物的单薄,要适度。”
     
      
    欧凯明致辞
     
           欧凯明总经理表示:“我非常高兴,同时也非常感谢省艺研所,把一个这么好的项目放到我们广州粤剧院。我们很珍惜这次合作,剧院也将集中力量打造这个作品。大家知道,《胡不归》是我们的粤剧名剧,这次通过小剧场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把它呈现出来,对我们粤剧的发展、传播、探索都有着积极意义。”
     
     
    花利红致辞
     
           花利红董事长也对能与广东省艺研所合作表示了感谢,她表示:“李希书记曾作出打造一批极具岭南风格、中国风骨、世界风尚的文艺精品力作,筑就成广东文艺高峰的指示。这次与省艺研所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可以通过打造小剧场合作模式走出一条新路子,创作出更多的有利于我们后续走出去的作品。通过这个模式,我们希望可以将更多优秀传统剧目提升打磨后能够走得更好、更远。”
     
      
    编剧陈建忠发言

     
           编剧陈建忠阐述道:“《胡不归》是粤剧的看家骨子老戏,深受粤剧观众喜爱。观众能够为颦娘的命运感到不公,反映了封建家长制和宗族制对人性的戕害。这部戏类似于传统戏曲中的苦情戏和家庭戏,是当时妇女们在社会无法去进行表达时的代言,戏曲作品是她们唯一的发声平台。传统戏之所以在今天还能在舞台上演出,不断被传承,除了作品本身足够精彩之外,它还有抚慰人心的作用,慰藉人心的力量。《胡不归》是一部被一代代传唱的佳作,我在此基础上创作剧本时特别的胆战心惊。对待传统经典,我们首先是要有一个学习、崇敬的态度,一定是要有敬畏之心。”“在古代,《胡不归》它的逻辑一定是自洽的,它的逻辑在当时是严密的。但放在今天,这种逻辑可能就出现了问题,要把它适应今天的那个人物背后的深层的原因挖掘出来,这是我们要做的。因为今天生活在今天,这个社会细到如果做小剧场一定面对的观众是‘今天的观众’。在遵循原来的基本戏剧人物、戏剧构架的情况下,挖掘人物内心的动因,这也是现代观众喜欢看到的。小剧场特别擅长表达人心、人性,让观众能有带入感。这个戏的改编方式是‘整旧如新,不改其根本’。从原有的传统戏人物和结构里生发出新的、有现代性的意义,但是并不改变戏本身的形态,所以这个戏不会像其他的实验戏剧那样,而是纯戏曲的,但是表达的意识和精神却是当代的,让经典剧目小剧场化、青年化、都市化、青春化。”
     
      
    导演曾秋玲发言
     
           导演曾秋玲表示:“将《胡不归》这样的经典剧目进行创新演绎,对编剧和导演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虽然小剧场戏曲已经有许多优秀的剧目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我们不能只是进行形式上的套用,不仅仅是完成一个传统戏《胡不归》到小剧场形式《胡不归》的外壳的更替,从现在到未来持续要做的是要探索出一条属于广东粤剧的小剧场的特色道路。”她分别从创作理念、创作特色、舞台呈现等三方面进行了阐述。阐述内容节选如下:一、创作理念。创作理念围绕着“守正创新”四个字,这次项目是一次关于薛派剧目的传承。这已经奠定了“传承”在其间的重要性,包括流派剧目和流派精神的传承。薛派精神之一是一种敢于引领时代的创新精神。《胡不归》已从80年前的新剧变成当下的老剧,创新已变传统。当下时代的审美、人们的观念都发生了巨变,促使我们必须进行新一轮的创新。当然我们的创新不是颠覆性的,准确来说,是以新的姿态回归传统。  二、创作特色。小剧场粤剧《胡不归》在原作基础上进行改编,保留了基本的人物关系,加强人物性格特点,矛盾从单一的婆媳矛盾变成母子、婆媳、恋人之间的多重矛盾。为结合时代的观念,主题上做了更深一步的挖掘,把原来单纯的婆婆对于儿媳的不喜欢改成通过三者对于爱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显露出传统道德观念与自尊自爱的现代意识之间的冲突。试图引领观众对“胡不归”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三、舞台呈现。除了薛派表演风格特点的传承外,会结合当代审美需求在表演形式、观演关系上进行一些适度的创新。这一次创作将在努力挖掘粤剧精华的同时,在形式上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特长,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精致、精美为艺术追求,充分发挥戏曲的歌舞性特点,场面铺排以简洁灵动为主,以道具的象征性、多义性回归戏曲艺术的虚拟性、写意性的传统,重点将会放在审美时空里,目的是要让台上台下获得更多的共鸣。
     


         本稿件转载自公众号广州粤剧院,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