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传播路径如何演变?学者罗丽线上开讲

    发布时间:2022-01-06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2月26日,由广州市文联主办的第十五期“学党史 传经典 推新作”读书沙龙系列主题阅读活动于线上举办。活动邀请到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及舞台艺术评论委员会委员、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丽,围绕个人学术专著《粤港澳大湾区戏曲影视发展路径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戏曲传播路径演变”为主题,介绍了粤剧这一岭南经典艺术形式与区域文化传统间的深层联系,并梳理出粤剧传播路径的历史演变。

    《粤港澳大湾区戏曲影视发展路径研究》 罗丽 著
    “南国红豆”根植于岭南文化
           罗丽首先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历史概况。她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新的区域经济概念,但这一概念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建立在珠三角地区历史、经济、文化的深厚积淀之上。罗丽说道:“历史上,这个地区在方言、风俗习惯、民间信仰、亲缘观念、市井风情等方面都显示出一致性,构成相对完整独立、内部各要素同源共生的珠三角文化区域。”这一区域的戏曲以粤剧为主。它“孕育于广府文化的传统土壤,成长中不断吸收广府地区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文艺的养分,在广州、香港等城市中接受近代文化变革的滋润得以新变,成为广府地区雅俗共赏的娱乐文化,流淌着广府文化的民俗文化血脉,是广府族群共同的文化印记”。粤剧的产生可以追溯至明清时期。自汉唐至明清,广州作为通商口岸,是中国对内、对外贸易的中心。繁荣的经济促进了民歌、民乐、舞蹈、说唱文学等文艺形式的发展,出现“粤俗好歌”这一说法,这为粤剧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17世纪中叶,弋阳腔、昆腔等外来剧种流入岭南。18世纪后期,本地艺人借鉴外地剧种经验,成立本地班,使梆子、皮黄等剧种的音乐与粤语语音融合,逐渐形成地域韵味浓郁的粤剧音乐。到民国时期,粤剧已完全使用粤语方言。1957年5月,周恩来总理在“昆剧《十五贯》座谈会”上谈到粤剧改革时,将粤剧称为“南国红豆”,从此,这一美称便流传下来。“粤剧发展史是一段不断流动的传播史。”罗丽介绍,随着广东与周边各地的交流不断加深,粤剧表演不仅是广府地区节日、宗族庆典、宗教祭祀的重要活动内容,还随着省港班的流动在香港、澳门等地落地生根,甚至流布于海外,在华人群体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罗丽说道:“粤剧在异国的传播呈现出年代早、地域广、形式多与影响大的鲜明特征,这是中国戏曲域外传播的独特现象。”

    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及舞台艺术评论委员会委员、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丽在线上开讲
    粤剧的“存在空间”如何演变?
           在传播学视角下,中国戏曲发展史就是戏曲艺术使用不同媒介进行传播的历史。罗丽认为,在粤剧舞台艺术本体之外,借由观演空间、传播媒介的新变,粤剧的传播路径不断演变,由此生成了粤剧的“存在空间”。她进一步阐释道,各种在都市里形成的演出场合,可以视为随着戏曲的发展而产生的“转换场合”,如剧场与影院。此后,随着物质传播媒介的改变,包括剧本、报刊的印刷出版以及唱片、电影的制作等,粤剧得以批量生产传播。其观演关系、感知接受方式、观赏(阅读)场合、传播途径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单个兼具视听经验的公共舞台演出,发展成为散落在多个不同私人观赏场所的视听体验,时间和空间均发生了压缩。时空上的压缩使单向度的视听观赏体验可重复化,既保存了现场表演,还使得这些表演获得了舞台之外的生存空间。因而,粤剧影视是舞台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粤剧传播路径的演变不是单纯的更替与取代关系,而是新兴传播形态的不断叠加与相互兼容。罗丽总结道:“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典艺术形式的粤剧,百余年来通过不同观演空间以及不同传播媒介的革新,既记录下粤剧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赓续着粤剧作为区域文化的血脉,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
    展现粤剧电影守正创新的实践品格
           在粤剧艺术与电影技术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从内容到形式都相对独立的粤语电影逐渐发展起来。它涵括了粤剧和电影两个不同的艺术门类,既与中国的戏曲电影存在横向共时关系,也与香港电影存在纵向的历时关系,与粤语电影的发展更是紧密相连。由于戏剧电影涵括粤剧和电影两类艺术,“应该偏重于电影还是偏重于戏曲”始终是学界热议的话题之一。罗丽表示,在戏曲与电影彼此融合的不同阶段、不同剧种、不同作品中,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面貌。判别作品优劣,也不应仅仅从戏曲电影是忠于戏曲还是忠于电影着眼,而更应该秉承具体作品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作品的各项艺术要素进行细致考量。“这是对戏曲电影更为客观、更为理性的判别方式,也是新时代呼唤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的发展路径。”罗丽说道。近年来,粤剧电影《柳毅奇缘》《白蛇传·情》等作品的成功,为粤港澳大湾区粤剧电影的当代实践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活动中,罗丽还进一步总结了这些优秀作品带来的经验与启示。她认为,长远来看,要把戏曲电影的宣传、发行作为推动戏曲传播的重点,整合城市院线、农村院线、数字院线、移动传媒、新媒体、网络等发行渠道,打造剧目周边宣传以及衍生品生产的IP产业链条,建造属于戏曲电影宣发的专用平台。罗丽说道:“只有戏曲电影真正进入市场,拥有成熟稳定的观众群体以及有效的票房,才能激活戏曲电影内在的强大生命力,以电影的传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真正展现新时代戏曲电影‘守正创新’的实践品格。”据介绍,该书于2021年1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是罗丽继《粤剧电影史》和《延展与凝视:粤剧电影发展史述评》之后,关于粤剧电影的第三部专著。该书作为“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并出版,对岭南文化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脉络中的粤剧源流、粤剧本体艺术、粤剧影视文化在不同载体上如何“存”技艺与“续”记忆,进行了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诠释了戏曲与电影两种艺术形态在美学碰撞中实现融合的现象,对戏曲电影制作模式与产业文化的形成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戏曲影视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本稿件转载自新快报,由记者黄闻禹报道,仅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