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珠玑巷的情怀,真善美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1-10-22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近日,闻说广东电视台《乡恋岭南》系列纪录片摄制了有关粤剧名剧《魂牵珠玑巷》的专集,将作为第一期最后一集播出。8月16日,阳光明媚,著名剧作家潘邦榛,粤剧表演艺术家丁凡、陈韵红等原班主创代表重游韶关南雄珠玑古巷,忆述当年创演《魂牵珠玑巷》的难忘往事。
     
    粤剧名剧《魂牵珠玑巷》原班主创代表重游韶关南雄珠玑古巷
           这部经典之作首演于1990年,由陈中秋、潘邦榛根据屈大均《广东新语》、黄慈博《珠玑巷民族南迁记》等史籍和民间传说编剧,傅成兰、梁晖导演,经过三十多年的传承,已成为广东粤剧院的原创经典保留剧目。从当年“金童玉女”丁凡、陈韵红主演的首创版,到丁凡和蒋文端、林家宝和蒋文端、林家宝和李嘉宜、许文杰和梁晓莹、康健和梁晓莹等主演的传承版与青春版,历久弥新,深入人心。珠玑巷系广府文化发源地,该剧也因这一题材的特殊性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1990年,《魂牵珠玑巷》在民族文化宫演出时,备受中央领导关注,并获邀进入中南海演出。观演后,王首道、李德生等中央首长接见了主要演员,时任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送来亲笔题词《南国红豆又飘香》。2015年,第二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召开之际,广东省广府人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与广东粤剧院联合举办该剧的巡演活动,在广东、广西、北京、港澳等地连演近30场。而今《魂牵珠玑巷》还有可能拍成粤剧电影,留下记忆、留住乡愁、留传艺术,可见这部戏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是其他很多优秀剧目都难以企及的。
     
    在第二届中国戏剧节中粤剧名剧《魂牵珠玑巷》的场刊
           粤剧《魂牵珠玑巷》之所以让笔者倍感亲切,一半出于寻根问祖的好奇,一半缘于对其艺术的心悦。父亲曾言,珠玑巷后裔的小脚趾甲上多数有裂痕或趾甲分瓣,又称复趾,据说是珠玑巷人南迁时颠沛所致。他的脚趾正是裂甲,这或许可以证明我家祖先也来自中原,也曾聚居珠玑,见证过“异姓一家同甘苦,情同手足共相扶”的岁月沧桑。广府人都会有这样一份族群认同与情怀,一份沉睡在我们血脉里的记忆,平常不易察觉,但一经艺术的呼唤,便容易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这部戏的艺术性可谓光彩夺目,今天重温仍耐人寻味。与其说它是一部移民血泪史,不如称之为令人如沐春风的悲剧,其美学价值不可低估。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说:“传奇妙在入情”。《魂牵珠玑巷》取材于胡妃菊珍被追杀而获得珠玑巷人救助的民间传说,并通过高度的艺术化,描绘了人间真善美的图景。最为成功的就是重在写情。胡妃因真言落难,以黄贮万家为代表的珠玑巷人于患难之际待她的善良与包容,使她感受到“人间难得真情在,琼浆玉液也不如”的温馨。当祸降珠玑,胡妃的自我牺牲,黄贮万的不离不弃,珠玑巷人的生死相扶,在暴虐的强权面前美德愈发熠熠生辉,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爱升华为永恒。戏中浓郁的人情味使《魂牵珠玑巷》经得起时间的沉淀,它渗透在饱含戏剧性的情节架构中,渗透在优美抒情的音乐唱腔与载歌载舞的表演中,丝丝入扣,沁人心脾。剧中有不少名场面赢得了观众的青睐:诗情画意如胡菊珍和黄贮万共浇五彩菊花,相爱又羞于表白的儿女情态在柔和轻快的【士工慢板】【爽十字清】接【雨打芭蕉】旋律中以男女主角的“双人歌舞”加以表现;深沉感人如菊珍孤身返回珠玑巷时所唱的主题曲,还有她投井之前与黄贮万分隔在空屋内外的虚拟表演,从一人一句的对唱推进到高潮的合唱“正气长存终不泯”,表达了与强权抗争到底的大无畏精神。《魂牵珠玑巷》这部戏的定名也饱含深意。编剧潘邦榛老师说:“不仅是剧中人的‘魂’牵进了珠玑巷,而且首先是作者的‘魂’牵入了这条富有传奇色彩的小巷中,也将观众的‘魂’逐渐带进去。”经典的魅力总能让我们魂牵梦萦。一部以真善美为本色的粤剧经典,能够滋养许多人的心灵。《魂牵珠玑巷》告诉我们,不忘自己的来处,永记祖辈的艰辛,更要自豪我们故乡的文化瑰宝有着精美的“艺”和动人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