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335)梁荫棠、黄不灭

    发布时间:2021-10-20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梁荫棠(1913-1979)
           演员。原名梁荫洪,广东南海人。12岁时,堂兄梁秋发现他喜欢唱粤曲,便带他到新春秋戏班学音乐,不久转跟男花旦冯小非学艺,后又拜“金牌小武”桂名扬为师。一年后在钧天乐班当“马旦"。14岁当包尾花旦,改艺名为梁荫棠。15岁转到男女班,做正式“拉扯”。其间拜武术家陈斗为师,武艺大进。18岁时,他随剧团到越南演出,当第三小武,兼做花旦戏。演出时他显出与众不同的真功夫,如在《智女戏懵王》中表演“睡钉床”“心口碎大石”“铁板夹颈”及“火烧背”等绝技,大受观众赞赏。20岁时,他在锦添花班与陈锦棠合作,被收为徒,不到一年便成为正印小武。后再度跟桂名扬合作,又得桂的指点,演技再进。此后他转益多师,如跟武生少达子学《六国封相》中公孙衍的“坐车”功架;拜薛觉先为师,学多种戏路;向周锋、周标等名武师学武功,把三节棍、罗汉拳、醉拳、单刀耍得出神入化。因此他演戏多以南派武功取胜,演技刚柔相济、稳中透劲,被誉为“武探花”。20世纪50年代初,他在胜寿年、冠南华、新世界等剧团,演出一系列小武戏,60年代初到佛山,先后在佛山粤剧院、佛山粤剧团担任领班工作。
           梁荫棠的唱腔继承了桂名扬的“桂腔”特点,还吸收了新马师曾的韵味、何非凡的悠扬。他演《武松》中“飞云浦”一节戏时,参考了京剧名小武李少春的演技,内场唱一句【首板】,再出场唱高腔,一亮相已威震全场。演《时迁偷盗雁翎甲》中“盗甲”时,展示了难度较高的硬功夫,又创“武丑鸭”形式演技。在《七虎渡金滩》中饰演杨继业,“碰碑”时的“屈腰”“三起三落”,展现了南拳北腿的稳重、灵巧特点。在其代表作《赵子龙催归》中的“甘露寺”一场,唱【霸腔大滚花】出场时已气势逼人,“亮相”“关目”“车身”益见威武无比;“催归”一场的“单腿望月”“蹉步”“走园台”等动作,也有独到之处。他还演过现代剧《九件衣》《闹海记》《节振国》等,均获盛誉。
     
    黄不灭(1906—1976)
           乐师。原名黄国雄,广东东莞人。世居广州西关,他7岁即成孤儿,后当搬运工人,业余喜欢音乐,常到曲艺歌坛及八音班旁听学艺,勤学苦练,十多岁便吹得一手好喉管,后来吹奏色士风(萨克斯管)、弹二弦、敲击乐,均有口碑。黄不灭20岁参加歌坛乐队,为粤曲名演员徐柳仙、张月儿等伴奏,崭露头角后,省港大班争相延聘他当乐师,先后与千里驹、白驹荣、马师曾、曾三多、白玉堂等合作。20世纪40年代曾在广州蓬莱路组织雷电音乐社,颇有影响。他伴奏能根据不同角色吹出不同音色,如为花旦吹得轻柔,为小生吹得洒脱,为武生吹得雄浑刚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不灭先后在广东农村粤剧团实验剧队、广东粤剧团、广东粤剧院任音乐设计,同时开始了对粤剧唱腔的革新创造。他善于根据剧情需要、人物性格及感情的要求进行创作,往往一个平淡的唱段,经他作某些处理就大为改观。例如《盘夫》中一段只有六句的【流水南音】,他把头一句处理成近似【首板】的引子,末一句加个尾腔,六句都由正线改为反线;在伴奏上,【流水南音】原来只用齐奏,他改成追、齐、补三种手法,使这个唱段大为生色。《盘夫》全剧唱腔和他早年与千里驹共同设计的【燕子楼中板】【燕子楼慢板】,都已成为粤剧学校、剧团培训学员的重要教材。他还对《搜书院》《关汉卿》《思凡》等剧的音乐唱腔作了很多革新创造。黄不灭对后辈循循善诱,尽心尽力帮助,当年还是青年演员的练玲珠、林小群、刘美卿、郑绮文等在唱功上,都曾深受他的教益。他把两子一女(黄壮谋、黄继谋、黄英谋)都培养成粤剧音乐名师,并多次与子女一起作为粤剧艺术使者,到苏联、朝鲜、越南和香港、澳门等地演出。1959年后,他在广东粤剧院青年训练班、广东粤剧学校任教,培养了大批新一代粤剧音乐人才。晚年的黄不灭仍常到粤剧学校教授学生,还抽空与同事一起整理出一套学生变声期的练声方法教材。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人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