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小百科】(323)林超群、练玲珠、罗家树、金山和
发布时间:2021-05-11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林超群(1906-1955)
演员。原名林元挺,广东南海人。自小生得俊秀,儿时常在乡间迎神赛会被化装成女性角色,如打扮成观音菩萨端坐于莲花台上巡游,甚得大人们喜爱。1917年,金山和到南海平洲招募幼童入戏班,收他为徒,培训约一年后,认为他扮相俏丽、嗓音甜润、行腔婉转,适合做旦角。他出师后在小班乐群英班当正印花旦,初在乡中公演,后到广西巡回演出,颇受观众欢迎,遂改艺名为林超群。之后,他先后在大富贵、祝华年、大罗天等班演出,在人寿年、胜寿年等戏班任正印花旦,与千里驹、陈非侬等名花旦齐名,是男花旦中佼佼者之一。抗日战争期间,粤剧不景气,更因男女同班兴起,男花旦的卖座率大受影响。加上一次下乡演出船运途中,他那装满戏服的戏箱掉入水中无法打捞,令他损失甚大。此后他只能在落乡班中演出。抗战胜利后退出舞台,在广州授徒为生。他的女儿林小群、林锦屏,弟子孔雀屏,皆为粤剧界知名花旦。
练玲珠(1932-1995)
女,演员。广东惠阳人。其父练醒民是粤剧演员,她12岁从艺,先后在太平春、大同等剧团当演员。1952年参加华南文联领导的农村演出队。1953年至1960年在广东粤剧团、五羊剧团任主要演员。1960年调入广州粤剧团,先后在所属的二团、春风剧团、四团任主要演员,曾任四团团长。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病辍演,但仍参加辅导青年及导演工作。
练玲珠戏路较广,擅长青衣,彩旦、老旦也胜任,先后主演《罗汉钱》《秦香莲》《钗头凤》《张羽煮海》《闹严府》《一曲凤求凰》《夺印》等众多剧目。1957年、1958年间,与马师曾主演《斗气姑爷》《乔老爷上轿》。她在《秦香莲》中饰演的秦香莲获广东省戏剧汇演表演奖。在《闹严府》中饰严兰贞脍炙人口。在《拾玉镯》中饰媒婆刘大娘,《南海长城》中饰钟阿婆,《夺印》中饰烂番瓜,《智取威虎山》中饰李勇奇母亲,《打铜锣》中饰林十娘,皆获好评。《秦香莲》及《闹严府》之“盘夫”、《钗头凤》《张羽煮海》《三回头》等还录成唱片。她还为广州粵剧团青年剧团、二团执导《闹严府》之“盘夫”等剧。
练玲珠曾于1955年在广州市第一届粵剧观摩大会获奖。是广东省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
罗家树(1900-1972)
乐师。原名罗炳生,广东顺德人。七八岁时在乡间学习敲击乐,以后专攻掌板,兼学唱曲。14岁时随师傅“大锣远”到广州戏班,先掌大锣,逐渐成名,享有“打锣状元”之誉。后来曾被推荐到香港大戏班任掌板,与白玉堂、肖丽章等合作,声誉更著。20世纪20年代,他先后在省港大班与千里驹、上海妹、廖侠怀、桂名扬、新马师曾、陈锦棠等著名艺人合作演出。在觉先声剧团任掌板时,与薛觉先一起改革粤剧敲击乐,如把京剧的锣鼓打法运用到粤剧锣鼓之中,引进“龙凤鼓”与“响铃”等乐器丰富敲击乐,成效显著。罗家树掌板技艺娴熟,节奏准确,与演员及同台乐师配合默契,无论文场武场皆很出色,故在同行中享有盛誉。他还注重培育后辈,其子罗家宝在他苦心栽培下,成为卓有成就的艺人。其徒弟中先后成名的有邓细、陈昌、陈燊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广东粤剧学校任教多年,培养了不少音乐员。
罗家树注意搜集和整理粤剧牌子、锣鼓乐资料,并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广东粤剧传统艺术调查研究组,整理出《思凡》《和番》《封相》《弹词》等多套完整的牌子谱和锣鼓曲谱,为发掘抢救传统艺术作出贡献。
金山和(1865-1964)
演员。原名陈福三,广东南海人。16岁在乐韵英戏班学戏,22岁担任小生,24岁赴美国旧金山等地演出,后改艺名为金山和。他三次到美国演出,第三次是1905年,于檀香山见到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以演戏宣传革命。回国后,他在广州、香港、澳门等地演戏,他演《石狮流泪》一剧时面对石狮,指桑骂槐地痛斥清廷腐败、祸国殃民,为此被捕入狱三年。出狱后回乡创办乐群英教戏班,不收学费,传授粤剧传统技艺,培养了不少人才,成名者有林超群、金枝叶等。金山和对广州八和会馆也尽心尽力,除在馆内办粤剧训练班外,还设小学课程。金山和关怀乡梓,在平洲除出钱修桥铺路外,还行医施药,有“穷人之父”美誉。金山和95岁高龄时,仍参与粤剧界活动。任剑辉、白雪仙组建仙凤鸣剧团时邀他担当顾问,连任四届香港八和会馆主席的关德兴尊称他是“八和之宝”。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人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