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为何在中原放光彩?

    发布时间:2021-04-30 作者:广东粤剧院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4月20-21日,“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成功在郑州举办了《我是曾小敏——“剧•说”交响音乐会》和新编粤剧《白蛇传•情》两场演出。来自岭南的粤剧走进中原地区,获得了河南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当地热点文化事件。
           22日,在“文化粤豫”——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郑州站座谈会上,来自广东和河南两地的专家、艺术家们对演出高度肯定和赞扬,并围绕曾小敏个人艺术特色、粤剧艺术亮点和两地文化交流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谢幕时观众大喊“再来郑州”
           研讨会上,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首先分享了两日演出的感受。她说:“这是广东粤剧院成立63年来,首次大规模走进中原地区进行演出。在文化底蕴和戏曲根基深厚的中原地区,粤剧同样可以绽放别具一格的光彩。尤其听到谢幕时观众大喊‘再来一首’‘再来郑州’,我感到幸福满满。”
           作为广东文艺“头雁工程”项目的首位推广者,曾小敏表示,希望通过粤剧艺术全国巡演活动,使全国观众了解粤剧的美,了解粤剧人对粤剧的挚爱与付出,并与全国各大地方剧种进行交融合作,开启无限可能。
           一同参与巡演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丁凡表示:“演出的成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粤剧经常出国演出,在国外,外国人看我们的传统文化,是特别有味道的。这次来郑州,是跟豫剧交流的好机会。豫剧有很多名戏,如《赵氏孤儿》《朝阳沟》等,我们一同探讨,共同传承发展好传统戏曲文化,在全国推广,在海外推广。”
           此次演出得到了河南方面的大力支持。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在20日晚的音乐会上,上台与曾小敏进行即兴对谈,并献唱代表作《程婴救孤》。
            “这两天下雨,我们一开始还担心观众会不会来,后来座位基本坐满。演出时,我每十分钟看一下观众走了没有,都没有走,说明非常精彩!观众掌声雷动时,我流泪了。”李树建在研讨会上回顾了两日演出盛况,他说,“粤剧跨过长江,来到黄河中原,这体现了曾小敏院长和广东粤剧界的敢于担当、担难、担险和担责。这是南北文化的大融合、大交流。”
            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秘书长蒋愈红说:“此行在河南应是圈粉无数,通过这两台制作精良、艺术精湛的节目,(我)感受到了小敏在舞台上的魅力,(演出)特别有艺术感染力。众多河南观众也爱上了粤剧,爱上了曾小敏。”
     
    《白蛇传•情》之美受热捧
           曾小敏的代表作《白蛇传•情》获得了专家的点赞。梅花奖获得者、已是古稀之年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虎美玲在研讨会上提到,看完两天的演出,她兴奋得睡不着觉,《白蛇传•情》美轮美奂的表演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让她回忆起了在广东的演出,与红线女互动的点点滴滴。现场,她还带来即兴创作的顺口溜:“小敏带团进中原,惊艳河南大剧院,可喜大师红线女,粤剧衣钵有人传。”
           两天的演出展现了曾小敏文武兼备的实力。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常香玉大师的长女常小玉说:“第一场的交响音乐会,粤剧的民族音乐与西方的西洋音乐结合得非常好。第二场的《白蛇传•情》,小敏的身段功夫了得。在‘盗仙草’一段,台步行云流水,小碎步走得很快,裙摆却没有动。包括长水袖、劈叉、肩穗等动作,赢得了河南观众许多掌声。”

     

    粤剧《白蛇传•情》演出剧照
     
           国家一级导演张平评价:“我特别激动,真的非常棒!从导演的角度来讲,全国都在演白蛇和许仙,传统的演法都是用行当来关照人物,但曾小敏跨越了行当,演出了人物,她就是让人信服的‘白蛇精’,立即就把观众吸引住,这一点我们河南戏要学习。”
           梅花奖获得者、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王清芬同样表示:“曾小敏和文汝清演绎的白娘子和许仙,像一幅素描,非常唯美动人。《白蛇传•情》的编剧创作别具一格,只说‘情’,干净不啰嗦,把其他的杂事都让给了‘情’。”
           河南广播电视台专家委员会专家、资深媒体人木子认为,曾小敏是一位守正创新的艺术家,不愧为广东粤剧的领军人物,还表示:“她太全面了,比如水袖出手、脚底功夫都特别扎实。《白蛇传•情》没有脱离戏曲,就是戏曲之美的传达。”
     
    一个剧种需要一个旗帜性人物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戏剧评论家刘景亮则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从两场演出得到的三点启示:“首先是粤剧对美的追求,每一个人物造型、每一次舞台调度,不管是表演着还是静止着,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美’。第二是粤剧的创造精神。田汉写的《白蛇传•情》本子出来后,基本都是这么演,但《白蛇传•情》在剧本上,省略了大量叙事情节,以‘情’来贯穿,在创作、表演上做了许多创新发展。第三是队伍建设。一个剧种要有标志性的团体,一个团体要有标志性、旗帜性的人物。艺术家们也要有这样的胸怀推出这样的人物,这对于这个剧种的张扬和在社会的接受度,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会后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