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299)白腔、马腔

    发布时间:2021-01-28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白腔
            流派唱腔。创始人是粤剧小生白驹荣。白驹荣早年习小生行当,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小生王”之美誉,晚年转习公脚、丑生等行当,塑造出刘彦昌、东莱和尚、贾珍、江夏知县、张广才等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因为他晚年双目已失明,在舞台上更多的是以声音、唱腔去刻画、表现角色的情绪和情感,由于客观的要求,加上主观的努力,使他的唱腔艺术登上成熟的高峰。
            白驹荣早年是将传统粤剧小生由戏棚官话唱“假嗓”,转以广州话唱“平喉”(真嗓)的先驱者之一。他音质清爽明亮,对不同的表演行当、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唱法体现声音的独特色彩。他演唱时气度与发声同步紧密相连,根据角色情绪的需要来控制、调节用气的力度和连继的短长,使轻声时微细可闻,重声时嘹亮彻耳。行腔遵循“一紧二慢三宽”的技法原则,控制自如,气声相扣。吐字清楚玲珑,字音准确,力求字正腔圆的高度协调统一,呈现出字中有情,情字交融,字中有腔,腔字紧连的完美唱腔艺术。行腔方法上突出简练干净、朴素自然的风格;不求拐弯抹角,不重装饰浮夸,着重腔与情的紧密结合;有时为了表现或突出人物的某种情绪,在原来的基调上运用一些暂时移调的手法,丰满了原调的旋律色彩和表现力。
           白驹荣在首本名剧《泣荆花》中以小生行当扮演梅玉堂一角,在“参禅”一折中首创【八字句二黄慢板】板式,演唱时以中音为主,引导旋律向下行,以此表现剧中人心境平和、与世无争的思想情绪。在唱腔中楔入一句宗教音乐【梵音】的素材,丰富了原腔的旋律性。这种唱法后来被命名为“参禅腔”(也称“和尚腔”),被当时演员在其他戏中广泛地应用。晚年演出《梁天来》,他以公脚行当扮演东莱和尚一角,也有运用参禅腔演唱,在最后句拖腔,上行音高到“!”音,这在其他唱腔中极为少见,是对公脚行当唱法的突破。
            白驹荣擅长演唱【木鱼】【板眼】【减字芙蓉】等板式,特别在【南音】有较高的造诣。他借鉴“地水南音”的技巧,掌握节奏一快一慢、一宽紧,气度一收一放、一断一连的行腔与过门的关系,随着人物情绪的需要,有时以腔代序,有时以序补腔,不拘一格,灵活运用。在其首本名曲《客途秋恨》的起句“凉风有信,秋月无边”“亏我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中,在演唱“信”字和“度日”两字时,都改变了原来的音高,这是根据前后词音的关系和加强旋律性而作的变动。这种运用变音的方法在他演唱的曲中随处可见,是“白腔”的特点之一。
            白腔能够根据角色的情绪,很好地把握演唱技巧感染观众。他在《宝莲灯》中扮演刘彦昌,对儿子沉香唱【沉腔滚花】:“仔呀你黄连命苦尚何年?谁叫你有娘生来无娘养。”每唱至此,满座皆闻咽抽泣之声,可见其唱腔艺术感人之深。很多名伶都受白腔的熏陶和影响。现代剧《山乡风云》中“奴才奉”所唱的【木鱼】“女你死得真冤枉……”和【二黄】“受气犹如吹箫笛,横直都一样凄凉”,这两段脍炙人口的唱腔就是罗家宝吸收了白腔的精华而演唱,并取得了成功。白腔的首本名曲,海内外有众多的传唱者。
     
    马腔
            流派唱腔。创始人是粤剧演员马师曾。马师曾早期多演丑生行当,他根据自己嗓音洪亮扎实,而又欠圆润的特点,有意识研究卖柠檬小贩的叫卖声,演唱时用力压迫喉头,对音色不着意修饰,创造出一种既让观众听得清楚,又能贴近生活的“柠檬喉”发音方法。1924年他在《苦凤莺怜》一剧中饰演义丐余侠魂时,首次以柠檬喉演唱。虽然观众感到其声音略带沙哑,但演唱的节奏短促明快,吐字清楚,多用“呃”和“吔”声拖腔,谐趣隽永,别具一格,大受欢迎。因其所演的角色是个乞儿,故观众又称之为“乞儿喉”。他惯于在曲词口白中运用方言便语,听来生动贴切,通俗易懂。例如在《苦凤莺怜》的【中板】“我姓余,我个老窦又系姓余……”脍炙人口,成为经典名段。马腔擸字敏捷,他演唱【长句滚花】常有20余字一句的【滚花】经他处理唱出,爽快明了,就如短句样。特别擅唱【中板】经常故意在过门间隔处也填上曲词,半唱半白,顿挫分明,既使人觉得叙事性强,又使人感到音乐语言和生活语言融为一体。
            马腔的咬字颇有特色,他习惯将“事”“之”“四”等字音,沿用广州西关的语音,故意用力加重吐出;又用颤舌音夹在拖腔之中,以增强唱腔的表现力。故时人评论:“马师曾的声线,雄壮响亮,且极咬线落棚,而音韵奇特,与普遍老倌声线迥然不同,即自有粤伶以来,亦未闻过此种声调。”“.......马伶唱曲不肯苟且,每唱必用正丹田之力,故其声音能无远弗屈,合院可闻。”“腔口新奇,独树一帜......故其腔法,有如奔涛澎湃,一泻千里之概,此种腔口,实创粤剧歌喉史纪录,谓之为‘马腔’绝对适当。”
            晚年马师曾多习老生,其唱腔艺术转向典雅,讲究韵味,节奏严谨,行腔短促,甚少花腔。其代表作《搜书院》《关汉卿》的唱腔都充满书卷味。马腔艺术在发展中更注重唱功技巧内涵和对角色性格的塑造。如《搜书院》中,他扮演老学究谢宝,内场唱【首板】“步月黄泥之坂。”最后的拖音往下滑跌,就是要营造未见其人先闻其洒脱、不羁、贴近生活之声的戏剧氛围。又如唱【滚花】“愿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虽穷何憾。”在拖腔中间突然中断,插上几声感慨的笑声,再续收腔,将谢宝耿直、爱才的性格艺术性地表露无遗。马腔博大精深,弟子众多,影响广泛,传承其演唱风格的演员,较有影响的有黄志明、梁健冬以及张雄平等。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表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