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音乐风格谈
发布时间:2021-01-14 作者: 何滋浦 来源: 沙湾广东音乐研习社 点击:
这里,仅以陈德钜的描述为主,理解广东音乐的风格。因为广东音乐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风格,而且是不难区分出来的。
根据陈德钜《广东乐曲的构成》一书中,把“广东乐曲的风格”一文梳理一下,得出使用的关键词:民间的。
他还作了以下的归纳总结:
广东乐曲的曲调,它是以五声音阶的进行为主,这种乐语(含唱腔)的产生,有着习惯的连接法,构成了“广东曲调”的风格。
广东音乐风格的流变
1.民间的:
在古典乐曲中,乐音较疏,多平坦节奏,这在传统各曲中,就见到广东乐曲的本来面目。
2.民间传统音乐的发展与探索:
后来何氏一门的作品,尚能保持粤乐风格,未为西洋旋律所动摇。且在广东乐曲中大胆运用跳跃节奏和顿音的,亦自他们开始。
吕文成的早期作品中,如《蝶恋花》《平湖秋月》等仍是粤乐色彩。
3.后来作品如《步步高》《醒狮》《东风第一枝》《秋水芙蓉》等就带有西洋乐曲的旋律了。其他各人的风格,亦多杂而不纯。
至此我们可以知道,陈德钜把这种流变分成3部分:
1. 民间传统的。
2. 何氏一门改革的,吕文成早期的。
3. 西化的。
陈德钜认为:西化了的广东音乐是带有相当浓厚的西乐色彩了。
“这在乐曲的构成上来说,也可说有所长短。长的地方便是它采取西洋乐曲中多样技巧,应用到粤乐上,使乐曲无论在结构上节奏上都有更丰富的变化,而不象古典乐曲那样平坦、单调,这在乐曲进行效果上和造型上是增加了不少美化的。但同时在曲调方面,又采用了许多不是广东民族习用的连接法,以致乐语的口气完全不同,便把原有地方民族音乐色彩湮没了,这便是它的短处,至流于爵士乐形式的更不必谈。至于古典乐曲和近人乐曲的风格,可以说古典曲是恬靜简洁—派,近人曲是喧闹华丽一派,各有特点,这就是它們不同之处。”
陈德钜认为,西化了的乐曲就不是民间的。因为带来好处的同时,“便把原有地方民族音乐色彩湮没了。”
这里,陈德钜给出了一个严格的分水岭:
1.古典作品:恬靜简洁的,少变化的,少技巧的,是民间的。
2.近人作品:喧闹华丽的,多变化的,多样技巧的,西化了的(不是民间的)。
我们至此明白了,广东音乐有民间的与西化了的区别,也有人用粤乐与广东音乐两种称谓作为区分,或用本土的与非本土的作为区别,不一而足。依本人愚见,还是用陈德钜的概念区分为好,但“西化”一词确实不爽,把这种区分权作民间的与非民间的为佳。广东音乐风格区分的问题,确实要花一点心思。
或者有人会问:为什么要选陈德钜的观点作评论标准?
截取哪个年代做标准?这个问题也思考过。陈德钜之后的年代,专业学校建立了,不那么民间了,之后就是“文革”,选无可选了。
如陈德钜所说,沙湾“何氏一门”的风格是独特的,是改革了的,还算是民间的,风格的特点是跳跃与顿音的,是“未为西洋旋律所动搖”的。
换言之,沙湾“何氏一门”的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自成门派。而这种风格影响到古琴界。岭南古琴界许海帆“《古冈遗谱》琴曲传承及流变的探微”一文中提及:
其次在郑改本“碧涧”中,充分表现出郑健候推崇的审美意趣,即“刚健、爽朗、明快”六字要诀。这种审美意趣与当时番禺沙湾何柳堂等人创立的具有透明色调的广东音乐有相同之处,反映出郑改本“碧涧”带有强烈的时代特点。
也就是说,沙湾“何氏一门”音乐风格是有该时代的特点的,影响所及,能及至岭南古琴界的风格。文中指出,番禺沙湾何柳堂等人创立的广东音乐风格是具有透明色调的,是“刚健、爽朗、明快”的。
而早年广东音乐代表团出国访问演出,也曾被苏联专家评为玻璃音乐,即透明音乐。
我们沙湾广东音乐研习社的定位是民间的、业余的,是要传承沙湾何氏广东音乐的,而沙湾何氏广东音乐是有着特殊风格的,曾经影响了一个时代。
至此,也能区分出我们研习社传承广东音乐活动中的几个层次:
1.“广东音符”(此名词为笔者临时造出来的,指毫无风格、韵味可言的音乐)。
2.有韵味的广东音乐。
3.有韵味与色彩的广东音乐(透明的、带有沙湾“何氏一门”风格的广东音乐。即“刚健、爽朗、明快”,透明的,跳跃与顿音的。)。
那种难度,既说不出来也做不到。写到这里,唯有屈子名句方能表达心中的感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