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粤剧小百科】(282)底幕、天幕、大幕、弗拉、鸡翼、挡片、二道幕

    发布时间:2020-12-01 作者:本站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底幕
           装置。用丝绒、绸布,或粗布等材料缝制而成,其规格一般是高7米,宽14米,悬挂在舞台棚顶,是舞台表演区最后面的一道幕布,故称“底幕”。底幕有透光和不透光两种,在整个演出过程中都不开启。它起到衬托演员、美化舞台的作用
     
    天幕
           装置。是舞台后区靠里最后一道布景。按照演出实际需要,有两种天幕可供选择使用,一种是用高7米、宽14米的白布缝制,演出时用投影幻灯打上图像,作为画景;另一种是用布或绸制成,在上面画上体现天空、云彩,或远山、远水之类的远景,故称“天幕”。粤剧舞台演出,也有用大画来代替天幕功能作用的。
     
    大幕
           装置。悬挂在演出舞台最前面的一道幕布。其高度和宽度根据舞台的台口大小而定。多用深红色的丝绒或绸布缝制而成。通常以大幕作为台口线。粤剧舞台演出的一般形式是大幕开启即作为戏剧演出开始;大幕关闭,则表示戏剧演出中断或终止。大幕的开闭形式有绞剪幕(左右开闭),伍幕(上下开闭)两种。大幕是粤剧演出最基本的舞台装置。在粤剧戏班实行六柱制时,六位担纲的演员每人购置一张大幕,在幕布上绣上演员的艺名,每到某演员下一场戏时,便将绣有该演员艺名的大幕放下,以作宣传。
     
    弗拉
           装置。京剧称“沿幕”。用粗布制成,其长度与舞台宽相当(15-16米),高12~15米;般为墨绿色,横向悬置于舞台上沿,与鸡翼配搭成直角。弗拉是粤剧舞台的基本装置。一般演出可设置3-4道弗拉;其作用是与鸡翼配搭构成镜框式舞台的演出内框,加强舞台的纵深感;同时可以遮挡悬挂在弗拉后面的灯具、网景、软画等物品。在演出中,需要撤换画景时,舞台工作人员要把画景拉起;而弗拉在装合后,就一直悬挂在棚顶不动。弗拉是从上海传来,上海话说“这画不(用)拉(起)。”广州人就听成了“弗(用)拉”,粤剧戏班以后就一直沿此称呼为“弗拉”。
     
    鸡翼
          装置。也有称为“侧幕”或“边幕”。多用粗布制成,高约7米,宽1.5-18米,直条,
    般是墨绿色;两条成一组,分悬于舞台的两侧,与弗拉搭配成直角。鸡翼是粤剧舞台的基本装置。它的作用是与弗拉配搭组成镜框式舞台的演出内框,加强舞台的纵深感;还可以遮挡舞台两侧的伴奏乐队,避免非剧中人和物被台下观众看见,保护舞台画面不受破坏,保持戏剧演出的严肃性和完整性。因为鸡翼是悬挂于舞台的两侧,犹似一对分张的翅膀,粤剧戏班形象地称之为“鸡翼”。
     
    挡片
           装置。也有称作“水闸”,或“地脚”。用木方条和木板制成高约60厘米、宽约300厘米的板片,根据戏剧环境需要,在上面画上栏杆、花草或山地等图案,一共制作五块,将它们拼连在舞台后区离天幕1.5-5米的地方,横贯整个舞台。挡片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遮挡放置在天幕前的投影灯、幻灯、天槽灯等舞台灯具,故称“挡片”。此外,可以利用挡片上的图案标示舞台具体戏剧环境。
     
    二道幕
           装置。简称为“二幕”,也有叫“前幕”。其悬挂位置一般是大幕开始向舞台内里34米第一道弗拉的后面。二道幕是指在大幕后第二道幕的意思。二道幕多是左右两向开闭。20世纪50年代初,粤剧为净化舞台,废除杂箱等舞台工作人员上台撤换布景、道具的旧习,向京剧等剧种学习,设置二道幕。在演出中,常会让演员仍在舞台前沿表演,即关闭二道幕,在幕后撤换布景、道具,目的是在不停顿演出,不打断戏剧节奏的情况下改变舞台的环境和地点。二道幕是粤剧演出的基本舞台装置。
     
     (节选自《粤剧大辞典》舞台美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