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广东音乐讲大湾区故事 《乐从大湾来》在穗首演

    发布时间:2020-09-11 作者:徐子茗 来源:南方+ 点击:

           9月9日晚, 随着灵动的乐声响起,由珠海演艺集团出品的大型民族管弦主题音乐会《乐从大湾来》在广州大剧院正式首演。

            长达120分钟的音乐之旅,170多名演员共同演绎湾区故事。整场演出由著名作曲家、指挥、星海音乐学院教授李复斌执棒,珠海民族管弦乐团、珠海歌舞团、广东青年合唱团联袂献演,带来了一场融合传统与时尚的国乐视听盛宴。

           此次音乐会是珠海民族管弦乐团继2020珠海新年音乐会、何占豪经典作品专场音乐会《英雄泪》之后,推出的又一台大型主题音乐会。音乐会自去年建团之初启动,历经一年筹备。尤其在疫情期间,乐团停演不停练,通过组织线上“云排练”,积极为复演做好准备。

           演出现场,磅礴大气的民族交响乐与虚实结合的写意山水画多媒体设计,营造出视听一体的沉浸式观演氛围。


     

    粤味十足现代技法演绎经典

           广东音乐特色是本场演出的一大亮点。在演出前的新闻发布会上,珠海民族管弦乐团团长张天宇介绍,音乐会的创作尤其是作曲方面,对广东音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改编了《赛龙夺锦》《平湖秋月》《娱乐升平》《思乡曲》《迎宾曲》等广东名曲,篇章之间以“五架头”进行连接,还穿插了“南音说唱”、粤剧戏曲等岭南文化特色素材。

           同时紧扣广东音乐“大俗”的特点,打造了《叹早茶》《春雨》《荔枝红》《醒狮·龙舟》等一系列颇具岭南世俗情态的节目,用“粤”味十足的民族音乐语汇讲好广东故事。

            器乐上,音乐会采用了大量广东特有的传统乐器,如喉管、秦琴、箫、高胡、椰胡以及打击乐器。演奏上则充分发扬广东音乐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特点,以现代技法重新演绎传统经典,辅以合唱、独唱、舞蹈、音乐情景等表演形式。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天宇透露,这次音乐会排练的强度和难度都很大,团员们不仅要练习新曲目,还要学舞蹈、学唱歌、学粤语。

           “为了创新民乐多元化的表演,我们设计了很多有听头、有看头、有想头的节目,希望给观众带来和过往不一样的民乐观赏体验。”张天宇表示,要让音乐会既有高雅的“阳春白雪”,又有通俗的“下里巴人”。


     

    舞台跨界融合创新

           音乐会在乐器配器、演奏方式、乐队编制上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创新,在舞美设计上也突破了民族音乐传统的表演形式。

           舞台融入了大量多媒体设计,尤其是第二、第三篇章的《摩崖石刻》《渔女》《海上生明月》《早茶》等节目,当传统民乐演奏与现代舞美技术融合,民乐与声乐、舞蹈等情景表演一一结合,整台音乐会时尚又新颖。

           多媒体特效下,热闹的街市在舞台上呈现。民俗乐曲活泼、俏皮,演员唱词诙谐、幽默,将广东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浓缩在一方舞台。


     

           在女子打击乐合奏《荔枝红》中,伴随着鼓点节奏,荧幕上的荔枝有序跳动,热烈欢快的打击乐、舞蹈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荔枝红》中担任鼓手的黄佳纯,其实是一名专业的扬琴演奏者。这次作为领鼓,她也很有压力。“首先领鼓绝对不能出错。除了打鼓之外,在表演中还有一个‘极速换装’的挑战,所有鼓手要在差不多4秒钟时间内,呈现出一个新造型。”黄佳纯说。
     

    讲述湾区故事

           《乐从大湾来》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对南粤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人文传说、地域特征进行梳理。

           每个节目独立成章,汇聚成篇,以民乐为轴,以湾区文化为线,打造虚实结合、视听一体的沉浸式观演氛围。

           随着“风起岭之南”“古韵悠扬”“南音绕梁”“大潮起珠江”四个篇章的乐曲奏毕,仿佛带领观众穿越了大湾区的前世今生,既有对往昔文化的寻根,也有对当下生活的乐享,更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珠海演艺集团成立不到一年时间,民乐团已经推出了三台音乐会,这不仅是献给珠海这座城市,也是献给大湾区的,反映新时代新风貌的舞台艺术作品。”珠海演艺集团艺术总监邹建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用这部作品讲好具有广东特色的珠海故事,展现珠海民乐的新风采,展现珠海演艺的新气象。
     


           本稿件转载自南方+,由记者徐子茗报道,作传递资讯之用,本网站不对转载稿件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