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主页 > 信息与评述 >

    最忆还是那片红

    发布时间:2020-09-03 作者:钟雄威 来源:中国粤剧网 点击:

           红,在中国老百姓眼中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当今都独具魅力,甚至成为民族意识以及情感情怀的载体。“色彩不仅具有视觉美感,而且在冲击视觉的同时也向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蕴含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现代粤剧《红头巾》里的红亦是如此。
           该作品由国家一级导演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曼君女士执导,描述了上世纪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灾荒年间,一群三水女人戴起“红头巾”背井离乡,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挑起家庭重任,默默经受命运考验的故事。她们头上这片红头巾,包含着三水女人对骨肉至亲之真、于结义金兰之善、予命运多舛却依然艰苦卓绝之美;这片红亦有坚韧、光辉与力量。

     

    粤剧《红头巾》剧照(来源:本网站资料库)

     
           坚韧是这片红的基调。
           “命生好丑唔怕捱”“捱得沧海变桑田”“晚黑捱过天光晒,一朝捱过云开埋”,“捱”这个词是剧中出现次最多的。女主带好和其他“红头巾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其肩上的担子肩负着家庭的重任,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未来光明的憧憬踏上了那条艰难的背井离乡之路。“坚韧”成为她们的形象标识,创作主体们通过对这种形象标识的深入挖掘与诠释,向着奋斗在那个年代的人们,对他们的人生抉择与精神品质表达崇高的敬意与钦佩。
           真善美是这片红映射的光辉。
           一路走来,“红头巾们”以柔弱的肩膀担起家庭的生存与兴衰,为的就是能“担得回乡好时年”“担得一家好团圆”。其中,他们经历过义结金兰的悲欢离合、残酷战争的风雨飘摇、骨肉至亲的生离死别等,所散发出女性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光辉品质凝聚在人物的艺术生命之中。这体现了作为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又表现了精神层面的普遍性,使观众被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剧中人物共呼吸共命运的共鸣现象。
           久久不忘是这片红彰显的力量。
           王国维在著作《戏曲考原》中谓:“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这点明了戏曲的基本特征:即综合运用歌舞等手法展开故事情节。《红头巾》能打动观众走进其心坎里,除了作品情感表达之外,该作品的创作手法也会让人印象深刻。
           创作团队旨在作品中传递着浓厚的南粤风格,同时又有一种面对当代、立足当代、走进未来的新粤剧价值。戏曲的抒情性源自音乐、舞蹈、诗歌,抒情性是戏曲的总体特征。寻求包含有抒情功能的戏剧场面,关键在于精心选择能够充分发挥诗歌、音乐、舞蹈的戏剧情境。在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岭南建筑与广府音乐的传统文化元素之外,地方特色的民俗符号也是不断充斥着观众眼球,如咸水歌、哭丧歌、叹歌等等。这些显现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与一个个鲜活的红头巾人故事相得益彰,加深了故事发展的热度与人物表现的温度。显然,这次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它所带来的力量是震撼的、久久不忘的。
           这片红头巾正如导演张曼君所说,它承载不仅是一个人的故事与感情,而是涌动在当地女性的心之所向,是与个人及群体相生的意象,它还是记忆深处最有分量的时代印记。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以予刊载,特此声明。